千喜初年仲夏,素有“牡丹王”旅美花鸟画家张培智先生,应浙江东方现代艺术研究院之邀在浙江金华举办《张培智先生彩墨书画展》。展出 其大气纵横、色彩斑斓的牡丹画作50余幅,之后召开了张先生绘画艺术研讨会。著名书画家刘勃舒、何韵兰、邵洛羊、王伯敏、郑竹三等40余人出 席。展览盛况空前,名家交相称赞,时有诗赞其画作曰“点点斑斑喜暖融寒余初蕾展东风,衷情写出天香图,留下春痕一片红。”
张培智,字天钟,1941年5月生于古九州的青州。青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现过许多彪炳史册、闻名四海的文人豪士。故乡钟灵毓秀的山川、 悠久深厚的文化赋予了张先生艺术的灵气,鬓龄习画,心慧手巧,十一岁时,他的一件美术作品获全国儿童美术大赛大奖、奖励50元,轰动乡里, 得“神童”之称。小学毕业,报考北京艺校被录取,因家境贫寒,辍学务农。劳作之余,是“神奇”的画笔支撑起了他彩色的梦幻,用不息的努力 充实了生活的分分秒秒,亦步亦趋走进艺术殿堂。
天赋、勤奋、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三要素,张培智亦然。1964年应征参军,艺术的天赋使她步入了文化艺术部门的“门坎”,文化艺术这一特殊 职业,又使他的艺术天赋得以发挥、升华。他先在某部电影队、宣传科工作,转业后到潍城文化馆、潍坊市工人文化宫、潍坊市群众艺术馆供职。岁 月更替,岗位转换,他始终象一个虔诚的圣徒,走进传统,焚膏油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凡诸代花鸟画大师、珍帖名画,皆心追手摹,道法兼研, 融会贯通,造化司补,集大家之成。
一个有出息的艺术家视传统为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序。传统不只是继承、更是创新。张先生深谙此道。他从追求传统题材和笔墨情趣,发展为超越 之外的意象铸造和情感抒发,用绘画语言寻找人性的灵性。艺术需要理性,理性需要情感。严格“爱”字,贯穿他整个的艺术生涯。千里青翠的大自 然,万丈红尘的人类社会,到处留下他扣问的足迹。他尽情呼吸山野的蓬勃之气,领略大自然那生生不息的精神。山岳松涛,耳闻为声;大野芬芳, 目睹成色,从而激发他去创造独特的笔墨语言和色彩关系,表达心中的感受。面对六合之大,万类之广,他抚今于一瞬,悟天、地、人之相融,心与万物冥合,创作的思绪升至人类大爱。市井布衣,乡村野老都有他的知心朋友,他徜徉于生活的海洋,不单单吸取艺术营养,更为体察百姓的生存状 态,从而把他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念升华为滋养众生的心灵的艺术。
物我合一,托物寄情,乃中国画之特点。张先生喜、善绘牡丹,这于中国老百姓的传统喜好息息相关。牡丹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花开万紫千红, 富丽端庄,祥和富贵,喜庆吉祥,历代文人墨客多以诗咏之,以画颂之。因此,八十年代后期,张先生专事牡丹画的研究和创作,多次赴牡丹甲天下 的洛阳、牡丹称“四佳”的曹州写生,还种植各类牡丹,细心观察其生长,开花过程,熟其型得其神。张先生足迹多国,赴美六载,继传统工力,取 西方之长,中西合壁,增强了作品的透视效果和穿透力。 其作品笔法雄健,线条灵动,色彩多变,构图别致,在空间构成,笔墨形成,艺术造型诸方面,逐步形成入古出新,雄健仓润,意境深邃,富有 时代气息和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大作不杂乱,小作不琐碎,虽苦心经营,终不露斧迹刀痕。观张先生作画是一种艺术享受,他以磅礴之气,大家手 笔,营造了一个个灿烂绚丽的生命,笔扫风至,墨放花开,一朵朵千姿百态、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清雅别致的牡丹跃然纸上。真乃妩媚于苍劲共生, 浓烈皆怡淡相宜。像瀑布,倾斜着万顷春光,似彩霞氤氲着瑞气吉祥。观之,赏心悦目似闻生命的欢笑,天籁的鸣和,清香祥和之气扑面而来,把观者带入繁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牡丹世界。
张先生的作品被中国文化部、中南海、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处收藏,还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 区展出撰写的论文及作品还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个人传略入编多家名人典籍。1995年,张先生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协会推选为世界500 名杰出画家,以及1995、1996世界杰出艺术家,还因”杰出的艺术领导才能以及个人艺术成就“刊如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协会出版的1995《国际名人 传记》。1996年,美国洛杉机县委委员、阿罕布拉市市长给他颁发了表扬状,美国蒙特利公园市市长为他颁发”荣誉市民“证书,1997年他以”国际杰出艺术家“身份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定居加州。他现为北美东方艺术研究院院长,国际中国美协会员,美国中华艺术学会会员。
“国香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衷心祝愿张先生的牡丹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花儿更加绚丽多彩,让国色天香惠及五州。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