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 1950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哲学系。现为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近日本网记者来到研究院采访了他。虽然已是耋耄之年,但欧阳先生精神矍铄、思路敏捷,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把书法艺术引入高等教育的首倡者
记者:据了解,1985年您就在首都师大首开先河开办书法专业,多年过去了,作为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资深的教育家,您对这套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作何评价?
欧阳中石:虽然我目前所做的工作仍是书法教育,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只是个小学生。我一直在和大家一起摸索,我们成立书法学科的初衷,不是简单的书写 ,一定把内容放在前面。作为一名教师,总希望对得起学生,希望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好。所以,我曾经把书法研究院宗旨定为四句话:“做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
你称我为书法家,我觉得还不够资格;称我是教育家,我也不够资格。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所以,我常开玩笑说,我是一个教书匠。因为,这么多年来,我在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博士后,都教了一遍。作为“家”,我不敢当,我觉得我们有责任,也有条件把我们的汉字书写得更加美好,更加动人。
书法应当怎么样来理解,我认为,“书”就是书写,写,就是写我们的汉字。文字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书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它最突出的标志,那就是汉字。我们国家地域广大,尤其在古代,单纯地用语言交流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一个省、甚至一个县,语言有时候都不同。但是,要突破这种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就创造了文字,这个文字就是我们的汉字。
不管是中国文字也好,还是外国文字也好,都在担负着人们思想的交流沟通的义务。文字多是以声音为主进行交流,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也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单纯地使用语言有时候也出现误会。比如“一本书”的“书”字发音,北方人叫“shu”,南方叫“xu”,美国人叫“book”,日本人叫“ ”等,发音都不一样。而中国的书画主要以形象为主,很容易取得共识。如你画出的是一个太阳,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一看都明白这是太阳。所以说,各有各的优点。我感觉中国人的祖先很了不起,他们把以形象为主的古代汉字发展起来,形成目前很有科学系统的现代文字。因此我认为,汉字是智慧的结晶,书写艺术则是结晶外边的一层光环。中华文化的确深奥,越学习,越思考,觉得自己掌握的东西也越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研究出更科学方法,把中国书法文化掌握好,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汉字从繁到简是历史趋势
记者:您对香港的书法艺术市场与香港的书法教育有哪些看法?对香港有哪些印象?就书法艺术而言,您更欣赏在港澳台至今仍沿用的繁体字还是内地使用的简体字?
欧阳中石: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在1987年,参加在中华书局举办的研究院书法专业第一班学生成绩展览。虽然是首次到港,但毕竟是同胞情深,他们热情而友好,这一点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第二次到香港,我是以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的身份前去讲授书法艺术、戏剧艺术。在此期间,香港中文大学收集到清朝盛宣怀的书法资料,及很多名家给盛的书信手稿。我与来自台湾等地的学者一起参与整理、鉴定盛怀宣真迹的工作。并在此过程中,有幸结识了香港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
关于简体字与繁体字的书写起来哪个更好?在我以往的书写中,根据需要我都使用过,都是中国汉字,各有优点。但是,我认为,汉字从繁到简,是历史的趋势,是必然的。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怎么简得更合理、更科学。如果做不到这两点,无论你喜欢与否,都不要去动它,什么事情都不要一刀切。目前无论是简体还是繁体,都暂且保持原状为好。不合适者,我们不用忙,大浪淘沙,历史会自然淘汰掉它的。
记者:经常听到业内人士谈到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以及书法创新,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您对书法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有何见解?
欧阳中石:什么叫传统?我的看法是,很早就有的,一直流传到现在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东西就叫传统。所谓的继承,是要掌握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知识与技能;创新,一定是历史上没有过的,是另外一个高度,所有的创新都是了不起的壮举。这也将是人类共同的命题与使命。好的东西就继承它,发展它,不好的东西就摈弃他。
艺术是无价的
记者:自古以来有书画同源之说,且在书法、国画、篆刻中,书法都居于首位,但在书画拍卖市场中,书法却常常仅为配角,处于“位高价卑”的尴尬困境。您怎么看待中国书法遭受如此对待?
欧阳中石:我个人不太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书法价格我考虑的很少。但是,我感觉价值是价值,价格是价格,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书法的价值,表面看来依存的是价格,其实,艺术是无价的。
记者:众所周知,您在京剧艺术领域也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请问戏曲与书法有什么关联吗?
欧阳中石:戏曲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与书法有很多的共同点。书法无声有韵味,水袖一挥是笔画。书法以文字传递追求,戏曲用声音表达情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我还认为,即使科学也是与艺术相通,搞艺术的人,也要拥有科学的思想及思维方式。如果想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也应有艺术的灵感,这样才能使科学、文化、艺术融合在一起,从某个人看,可能够有偏重,但从社会历史学术上看都是一致的。
记者:怎样才能够练好书法?有没有什么捷径?请您对爱好书法的青少年朋友提一些忠告。
欧阳中石: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有人练了多年书法,很刻苦,天天写,但是提高并不很大。而有的人学书法时间虽不很长,但进步很明显。这与学习方法有关。公认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临帖。学书法首先提倡向传统学,向古人学。书法的学问在古代字帖中几乎都能找到。泛泛地练字不如精心临帖。“练”不得法,很可能是重复自己的错误。”“学”则是把人家已经公认为成功的东西拿到自己手中来,不必自己去摸索,这是多么划算的事! 学书法是个慢活,要有相当的时间积累,没有捷径,更难以速成,太急了不行,不下功夫不行。我相信那句话:老天爷总爱关照老实人。只有一步一步地学,老老实实地练,才会学有所成。
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刷、电脑技术的普及,很多人认为,现在写字的实用性已经不多了,对书法未来的担忧也常常被讨论。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展望一下书法艺术的前景。
欧阳中石:电脑的出现和应用是对人类社会的极大贡献,只要对表达人类的思想,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越方便、越精确,那就越好。是不是由于电脑出现,把书法淘汰了呢?我看是不可能的,相反,科学往往能够使艺术得到更好的表现。
从目前的情况看,现在书法艺术放开了手脚,艺术家各种想法都有,怎么实践的都有,我们尊重他们每一个人的志愿,至于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今天我们不好说,也没有资格评论。历史在向前发展,广大的书界专家朋友,都有自己的建树,百花园中的姹紫嫣红,各有丰姿,集中起来看绚丽多彩,这是我们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