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起源于欧洲,欧洲中世纪绘画中的蛋彩画是其前身。早期画师用蛋清作为混合剂搅拌在颜料中绘制,既能防止颜料干后开裂又能使画面产生一定的光泽,完成后再用薄而透明的油色罩在画面上。但是由于蛋清的干燥速度太快,不便多次衔接描绘,使得画面不易表现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因此,许多画家不断在寻找更为理想的绘画材料。
凡·艾克兄弟是15世纪的尼德兰(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的一些地区)画家杨·凡·艾克(约1385-1441年)与哥哥胡伯特·凡·艾克(1370-1426年)。兄弟俩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亚麻油和核桃油是较理想的调和剂,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画面具有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视觉效果。油画颜料是从矿物和植物中提炼和研磨后取得的极细小颗粒,再用植物油按比例搅拌而成,具有不透明、覆盖力强的特点,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画面产生逼真的立体感。由于材料的改良,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度,方便多次覆盖与修改。干透后的颜料有很强的附着力,不易剥落和退色,并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凡·艾克兄弟运用新的油画材料作画,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此后,油画技术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广泛流传,今天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画种。
凡·艾克兄弟于1415年起先后合作绘制了著名的根特圣贝文教堂祭坛画。祭坛画是指安置在教堂圣坛前的木板画,类似可以折叠的屏风。《根特祭坛画》是一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作,标志着人文主义艺术的诞生和美术新时代的开始,奠定了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基础。《根特祭坛画》场面宏伟,人物众多,由12幅木板画联结组成,分为上、下两层,为多扇“开闭式”。上层7幅,下层5幅。画面色彩鲜艳,富丽辉煌,充满诗意,具有强大的视觉感染力,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由此开创了欧洲绘画的新时代。由于《根特祭坛画》首次运用油画颜料绘制,因此凡·艾克兄弟被认为是现代油画的奠基人。
杨·凡·艾克擅长画肖像,是一名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知识分子,在学术上具有严肃的探究精神。他曾经学习过手抄本书籍的彩饰画,并广泛涉猎各类题材,但由于年代久远,除了宗教绘画之外,他现存的作品只有肖像画。他于1425年开始为公爵勃艮第大公菲利普效劳,公爵十分赞赏他的才能,杨·凡·艾克作为宫廷画家在宫廷中度过了他后来的人生。杨·凡·艾克的最著名作品是《乔凡尼·阿诺芬尼夫妇像》,他摆脱了中世纪宗教绘画拘谨呆板的手法,逼真细腻地描绘了富裕市民住宅的室内场景和人物的外貌特征。画面墙壁上挂着的凸面镜尤为引人注目,在15世纪的中产阶级家庭中,这样的镜子是一件装饰品。镜子弯曲的表面上映出室内的窗户、豪华吊灯、床以及夫妇的背影,这种精微工整的油画只有在尼德兰的细密画中可以见到。使用镜子反射来扩大画面的空间,是这幅杰作的一大特色,对后来的荷兰风俗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凡·艾克展现出表现自然色彩和质感的罕见才能,使之成为在美术史上最具影响的画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