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艺术品抵押贷款也曾经风行过。在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艺术品市场增长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银行的资金阀门也由此向一些重要藏家和艺术机构打开(其中大部分为日本藏家),但随着90年代初艺术市场泡沫的破灭以及某些藏家对流动性的追逐,使得银行艺术品抵押业务的坏帐大量产生,刚刚兴起的艺术品抵押业务迅速偃旗息鼓。
但近5年来,传统资产管理费在连续4年低利率影响下严重缩水,而艺术品市场却一直维持着高增长,截至2011年12月,艺术品年交易金额已达400亿欧元。这一乐观的数据使得经济业介入艺术品抵押贷款市场的热情空前高涨。根据2011年的一项调查,虽然仅22%的私人银行建议客户考虑艺术品抵押贷款,但1/3受访者称将在未来2-3年增添该服务。
不仅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增长使得人们的信心倍增,20世纪90年代之后整个艺术品市场结构的完善和银行自身风险评估体系的发展也使得金融机构的再次介入成为可能。经过90年代那次刻苦铭心的教训,如今银行的艺术品贷款业务的增长更加平缓、健康,结构也更加完善。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艺术品交易的数据库建设逐步完善,出现了诸如Artnet、Artprice之类的艺术品数据服务提供商,它们的出现使得艺术品在二级市场交易信息更容易被获取,同时关于艺术品的真伪认证系统也在逐渐发展,这些都提高了艺术品交易的透明度,也使得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更容易判断。同时,90年代艺术市场泡沫之后,画廊和拍卖行之间的竞争关系加剧,再加上博览会的兴起,这些都使得艺术品市场的市场结构更加成熟,也使得我们对艺术品价值的判定更加精确,这就使得艺术品的属性更加接近于普通商品。艺术基金的大量出现、艺术品的投资化趋势也从一定程度上都提高了艺术品的流动性。这些都为艺术品抵押贷款的兴起提供了空间。
实际上,艺术品抵押贷款不仅可以为藏家和艺术机构提供流动性,还有利于其进行财务上的安排。在美国,如果你拥有一批价值500万美元的藏品,并且希望通过这些作品筹集一些资金,那么你将不得不面对两种选择:一是将这批作品全部出售来获得相应的资金,二是以这批作品为抵押来获得过渡融资。
如果你选择通过拍卖行来出售这批作品,那么拍卖行的佣金将会占到这批作品总值的15%-30%左右,假设这批作品的佣金为20%,那么佣金成本则为100万美元;除去佣金,卖家需缴纳资本利得税,一般来说美国联邦政府的资本利得税为28%,州政府的资本利得税为12%,那么卖出这批藏品就需要缴纳税率为40%,总额为160万美元的资本利得税,这样算来实际上你通过出售这批作品所获得得金额仅为240万美元,而且你还将永久地失去这批作品的所有权。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保留这批作品,并通过它们来获得银行的艺术品抵押贷款。通过这批作品你可以获得250万美元的贷款,且需要缴纳相当于贷款金额1%的手续费,也就是25000美元,并按合约缴纳利率。之后你便可以拿着这批资本去进行其它收益更高的投资。如果你推迟将作品销售,便可以从这种渐进式的操作中获利,并且避免缴纳资本利得税,还可以继续拥有这批作品的所有权。
实际上,艺术品抵押贷款对于高净值人士来说是一种极为灵活的财务规划手段。通过这种形式,他们不仅可以获得急需的流动性,还是避免缴纳资本利得税。这种过渡性融资手段广泛运用于离婚、个人养老金规划、资产多样化、慈善捐赠等。目前,许多对冲基金也开始大量的持有艺术品,并在需要时将其进行抵押贷款,以获得一个利率相对较低的过渡性融资,并将该融资运用到其它收益更高的地方去。在2007年-2008年时,许多高净值人士的抵押贷款的授信额度因为其金融类抵押品价值缩水而面临资产减记,但艺术品抵押贷款却出人意料的没有受此拖累,并保持估值的稳定。因此,如今一部分高净值人士和对冲基金纷纷将将艺术品加入到自己的资产抵押池中,从而避免由于自己股票仓位清空时而面临需要追加保证金的局面。
银行的循环资信授权一直是西方重要画廊和经纪人的一个重要资源,艺术经纪人和画廊也经常通过对银行开放自己的长期库存和帐本来获得银行的循环资信授权,以便在机会出现时从一级市场和拍卖市场上购买有利可图的艺术品。当这些买来的作品被卖出后,画廊和艺术经纪人再来偿还银行的贷款。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高净值人群的数量都在大量增长,相对于普通人群而言,他们的资产组合更加复杂,而且其中往往包括艺术品。银行、小型贷款机构以及拍卖行都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这项独特服务使得以往缺乏流动性的艺术品成为抵押品,并为其客户的产业、资产多样化以及购买艺术品提供服务,在提供这些服务的同时,还能让它们的客户继续享受持有艺术品所带来的乐趣。对于银行来说,一个管理良好、结构完善、估价合理的艺术抵押资产包无疑是一笔加强银行和客户关系的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