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化部市场司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有实施经纪代理制度的画廊1512家,但书画市场中私下交易行为仍然异常盛行,作为艺术品的一级市场,国内画廊的地位受到冲击岌岌可危。到底如何使艺术品交易走向公开、公平、公正,成了监管层和市场的共同难题。《民营经济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几家画室、画廊及相关人士。
现状:保真与价格处劣势 画廊难敌画室
广州市红黄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艺术馆馆长、广州宝善画院院长杨文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相对名家字画价钱高、难求得而言,我更看重1960、70年代后具有潜力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如同金器,既可观赏,又可保值,同时具有收藏潜力。而画室里的作品是极具真实性,更有选择性,画家还可以根据买家的需求,来创作更有欣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作品。”
杨文表示:2005年、2006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高歌猛进的一段日子,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骤然升温,各种画廊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大部分画廊主只关注以买卖获利,根本不考虑艺术是什么,画廊是什么。随着2008年金融海啸的袭来,中国画廊业的顽疾早早地暴露,随后几年不少画廊因承受不了沉重的成本压力,被迫关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秩序混乱,画廊缺乏专业管理,艺术氛围不够,另一方面是画廊与艺术家之间没有建立起互信互惠的良好关系。
杨文告诉记者,与画廊的举步维艰的状况不同的是,艺术家自行筹建工作室,并身兼经纪人卖画的现象越来越红火。在中国,很多艺术家不明白,凭什么要把自己的作品交给画廊去卖,白白让别人赚去一笔佣金。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相比国外画廊几百年的传承经历,中国画廊业对画家的培育期很短。“多则五年,少则两年,画廊就要见到市场成效。前期画家不得不出席各种画展,被画廊带着到处走关系。产生利润后,画家拿到的比例并不高。有时很多画家宁愿找拍卖公司,要跟画廊结束关系。对于画廊的不信任使得艺术家们纷纷自立门户,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充当画廊,而自己则身兼经纪人的职责,直接与藏家进行交易。”油画家郭女士表示:“在家卖画,在朋友圈里卖画,这是很多画家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赝品、假画充斥,藏家们开始觉得只有从艺术家本人手上买得的画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真。艺术家自主出售书画的销售方式对于画家而言,既省掉了宣传费用,又可以避税;对于买家而言,既可以买到放心的"真画",还可以得到画家的"友情价"。两方都看似有利可图,所以供销两旺。”
青年油画家陈维正是以工作室兼画廊的运作模式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他认为:年轻画家自己经营的好处在于利润不会被中间商压榨;其次,作为第一手交易,他能更加广泛地接触买家。陈维指着一幅作品告诉记者,“这幅作品我卖3万元,对于一个未成名画家来说,3万元的售价很快就可以出手,但如果是画廊代销,价格至少翻一倍,6万元的价位不会有买家愿意接手,对画廊和画家来说都是风险。现在买家热衷于到画家工作室买画,除了避免假画,价格也比较实惠。”
杨文告诉记者一件真实的事情,她的一位挚友青年画家,根据买家的需要,临摹了一幅已故名人的作品,其临摹程度相当逼真,得到的回报却是一辆宝马车相送。
因为现阶段国内画家大都自己经营,而藏家也更愿意去画家那里买画,造成了画廊只有在价位低于画家自销价位时才有买家愿意接手,让原本经营惨淡的画廊业雪上加霜,对此易画廊的渠道总监蔡汉宏表示无奈:“甚至有些藏家宁可买画家家里2万元的作品,也不愿意买画廊1万元的作品。只有画廊价位低于画家自销价位,画廊才能生存。另外,有的作品定价权目前虽然掌握在拍卖领域,但拍卖价格很难在画廊层面实现。”
担忧:市场难监管 私下交易风险重重
广州艺桥画室的叶女士对当前艺术市场现状十分担忧,她说:“中国艺术品市场正面临侵权假冒商品泛滥、经营不规范、市场发展不均衡、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画家自主卖画的模式事实上也存在极大的风险。”
她说:“首先,画家由于对市场环境的把握不够,在卖画时存在同画不同价的现象。由于艺术市场这两年比较火,画家在卖画时完全根据某一阶段市场的好坏来定价,上半年作品叫价1万到下半年可能就2万了,在短时期内很多画家卖出的同一类型画作新作品价格普遍高于老作品。”广州星空间画廊艺术总监房方对此十分鄙夷:“艺术家太过浮躁,关心的热点是画价而不是艺术问题,这是艺术品市场中最低级的交易方式。这样完全忽视作品本身艺术水准的定价方式,不利于作品在艺术市场的长期经营。而且画家直接面对客户,如果遇到熟人求上来,往往是半送半卖,甚至一送了之,这样同画不同价的待遇也同样会破坏市场的定价规则。”
其实,直接在画家手中买画并不能百分之百保真。匡时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微博)就提到了一个不为外界所熟知的问题:“我们在拍卖会上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一个画家对一家即将要拍卖他画作的拍卖公司说,他的这幅画是假的,要求拍卖公司撤拍。事实上,很多时候这幅画不是假的,但可能是他10年前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出去的,现在他感到这个东西会对他的身价造成影响。”由此看来,只要画家想反悔,即便是在他家里买的,也可能被画家说成是假画。
业内有人猜测,作为经营机构,画廊须向国家上缴营业税,这个费用成本,他们事先肯定会在与艺术家的交易之中有所考虑。但是艺术家与客户私下的现金交易则涉及到偷税漏税的问题。目前,国家在艺术品征税方面确实存在着纰漏,而且艺术品这个特殊门类,若是真要从其价值衡量,制定一个具体的标准,似乎也比较困难。“私人买卖书画的话,几乎不可能有交税这一说。” 叶女士坦言:画家对其画作的私下交易使得艺术品的市场化管理走向成熟受到阻碍。
杨文指出,画家自主卖画的运作模式不但可能限制作品的价格和销路,还可能分散书画家的创作精力、影响艺术水准的提高。为了推销作品,画家的创作精力被分散,无法静下心来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创作技艺,诸如线条怎样更流畅,色块怎样更协调,怎样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对作品的质量而言,确实是个不小的致命打击。真正的艺术家的主要任务是创作,除非很有名气,求画的人“客来如云”,否则谁也不愿意在创作之余,还要费尽心思去搞经营。
事实上,通过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艺术家自主筹建工作室充当画廊的种种风险为艺术品市场埋下了隐患,或多或少地阻碍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出路:健全税收架构 通过经纪人交易将是大势所趋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四月初,扬州市文广新局就针对此类现象出台了新规,要求所有经营艺术品的商家都要在该局进行登记,并规定,画家不得自行卖画,而是要通过有资质的中介或经营许可公司,才能进入市场买卖。到4月底,对所有登记的商家进行统计,并输入江苏省艺术管理系统,发放《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登记证明》。今后如果没有这个证明的,将按照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进行查处。此消息一出立即受到各方的质疑,纷纷表示此项新规对于尚未成熟的艺术品市场并不适合。那么,到底应当怎样将书画交易正确导向市场,走向规范呢?
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化学会理事、著名书法家王虎臣却另有说法:国内画廊的经营方式目前还属于摸索式,既有资金优势又有艺术水平的画廊很少。一方面国内画廊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经纪人制度,多数还是赚差价的代销方式。另一方面画廊经营者没有形成成熟的审美,而藏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收藏理念,艺术家更缺乏坚定的艺术理念。与国外有百年历史的成熟画廊相比,国内画廊并不能完全承担起长期代理画家作品的职责,而且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能进入画廊体系。所以在短时间内取缔画家自主卖画是不可能的,而应该从规范市场、建立健全的税收架构为主。
广州市开发区文联副主席顾偕介绍:事实上,在西方有关艺术品与税收的管理措施,一些成熟的经验,对于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而言,的确有借鉴的价值。比如在美国,画家按年收入纳税,无论是通过卖画还是其他方式赚了钱,都要按照税率依法纳税。而在美国艺术市场,绝大多数人都是使用支票的形式,这样就使得美国税务系统比较容易控制画家的收入情况。如果有私下的现金交易发生,且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一旦被税务部门查到,惩罚会很严重。所以,国家只要搭好了税收的架构,就不需要对画家卖画的方式进行限制。
但是从长远来看,“画家自营模式必将被淘汰”。而广州雨村美术馆馆长王晓东也同样认为,经纪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产品市场运作的关键环节,通过画廊、画店、拍卖行进行销售书画作品,将是今后的大势所趋。所以,艺术家最终还是应该将艺术品的市场权利交还给市场营销类人才,书画交易将从私人逐步走向机构代理,无论对国家税收还是对监管与梳理市场而言,都是市场成熟的标志。但是,当今的中国画廊亟待整顿,国家要通过鼓励画廊等经营机构发展,来加强对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管理。对此,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呼吁:“我们应该尽快成立如银监会一样的机构,制订完善的行业规则,加大对书画市场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