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藏拍 > 文物

在大行情中买啥都会发财? 艺术市场风险暗伏

  苏富比拍卖现场始自2003年急速启动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至2004年下半年之后无疑已经进入到价格急剧抬升的通道中。到了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迎来了百年难遇的大行情。略有一点投资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在大行情中买什么都会发财”,因此在一年之内价格上涨数倍甚至十数倍的例子比比皆是。

  目前“大师级”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动辄为数百万,一些中年艺术家的精品甚至有逼近百万美金的拍卖价格,譬如说张晓刚的作品。而在2006年纽约苏富比秋季“亚洲当代艺术品”专场中,大多数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估价不仅已经可以和国际级艺术大师的作品价格比肩,也将亚洲其他国家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远远抛在身后。艺术品投资价值凸现,当下的中国艺术市场中,艺术投资的观念甚嚣尘上,已成为了一种压倒一切的声音。

  笔者对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专家张丁元、林家如的采访中,两人不约而同都对大陆地区的艺术品买家打出了低分,认为现阶段对艺术投资的过分渲染已经让老买家“心襟摇曳”而无法自持,而新买家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他们明确地指出“现阶段很难在国内找到真正的艺术收藏家了!”

  同样的判断在国内业界也普遍存在。中国嘉德四季书画部经理郭彤也说:“2003年之前,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不少从个人趣味出发的所谓‘收藏者’,但是现在市场中更多的是投资人。他们今天买了,明天如果涨价了,就肯定会卖出的。”

  作为以拓展和维护长线客户为目的的画廊,也越来越不敢把艺术品卖给这些“投资人”了。在艺术北京2006论坛上,来自北京艺门的马志安女士说:“我们绝不会把艺术品卖给那些今天买了,几个月后就拿到拍卖行卖掉的人。”因为疯狂逐利的本质,可以使得这些“投资人”毫无顾忌地将从画廊买来的艺术品随即再次投向市场。而他们所打出的“艺术收藏”的旗号,更像是一种砍价的策略,或者说是某种纯粹欺人的借口。

  艺术家可能会在开始的阶段热情地“拥抱”这些“投资人”。或许“投资人”手中的大把现金,以及关于市场价格实现的种种承诺就是诱惑,而“投资人”对有价值资源急功近利地掠夺,更可能使他们不断地放大着这些“诱惑”,乃至达到了“蛊惑”的程度。然而过不了多久,大多数艺术家就会有某种“痛不欲生”的感受。因为艺术家将会要额外地、独立地、长期地承担维系市场高价的责任,而此时那些信誓旦旦的“投资人”或许早已清仓出货,并躲在一边“偷着乐”呢!那些能保护艺术家作品价值的真正藏家,早已因不能承受高价压力,放弃了对这些艺术家的关注。

  在此我们无意对这种现象给予太多的恶评。因为这只是现阶段的客观现状,或者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某个发展阶段中的明显特征。

  事实是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总会走向收藏与投资兼容的成熟市场,也只有到了那个阶段,“艺术投资”的理念与方式才能最终成型。如何保护艺术市场持续稳定地发展,成为摆在艺术圈内人士面前的重要问题。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3/2019-09-04/1939.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文物最新 藏拍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