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迷上收藏?在市民王先生看来,除了收藏可能会带来高投资、高回报,会给收藏者带来品位的满足感外,藏品还能够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极大地满足收藏者对过往时光的好奇心,这或许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王先生正是出于解码历史的好奇心和怀旧情怀而爱上收藏并一发不可收。且听他娓娓道来。
□本报记者 曾广太 文/图
文字
抒写特定情感
作为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有4000年,那些保存至今的竹简、石刻、书法等等,虽然碎片化,其包含的文字记录却完整地再现了华夏恢宏的史章。
许多藏品上,就有这样的文字。王先生特别珍爱这些抒发先人特定情感的器物及其文字。王先生珍藏的一把唐代四系陶壶,壶上题有豪迈激昂的狂草诗,可以从中想象一千多年前,它的主人是如何金戈铁马四处征战,那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展露无遗。
在王先生的案桌上,有一把包浆醇厚的老铜壶,不仅品相引人注目,其特别之处更在于它是独特的曼生壶。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浙江钱塘人陈曼生能书善画,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艺名昭显,应科举拔贡,后任与宜兴紧临的溧阳知县,从此与紫砂结下不解情缘。他亲自捉刀,以俊逸的刀法在壶上刻写雄奇古雅的书体和契合茶壶本身意境的题句,使得文人壶风大盛,壶随字贵,曼生壶成为藏家追捧的珍品。但曼生壶几乎全是紫砂制作,铜材制作少之又少,尤为珍贵。王先生的这把铜制曼生“汲直”壶上,题曰:“苦而旨,真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既描述了好茶恰如甘醇的甜酒,应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淡泊明志,又表达了为人正直的君子不会因得势小人的行为而改节的傲气。
而更让王先生感慨的是他收集到的那些抗战时期的物件,那上面镌写的文字令人至今热血沸腾。不仅有“民族至上”,有“渴饮倭奴血”,还有“张忠玮”名贤赠给抗战将士的黄杨木筷子,上面刻写着“用餐勿忘救国”。可见,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同仇敌忾奋起救国的。
画面
展现远去时光
你相信百年前的小孩牵着玩的宠物是螃蟹吗?你清楚明代孩童的发型有多萌吗?你体味得出清朝盛世时期家庭和睦有多温馨吗?你想象得出古代美女河边浣纱有多令人怦然心动吗?
藏品中那些画的刻的捏的场景,常常让王先生顿入千百年前的时空,痴迷于无从复制的柔软时光。
当然,这些老物件让王先生爱不释手的,不仅仅是还原历史场景,感知先人情怀,还在于它们让我们了解先人的聪颖与智慧,了解先人的追求与技艺。
比如千年唐卡。唐卡的用料及其表现力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作为藏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唐卡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先人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原料,不仅显示神圣,而且保证了所绘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历经数百年仍亮丽如初。特别是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独具神秘魅力。
物件
展现曾经场景
如果让你描述宋代人的生活场景,也许你能按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说个大概,但如果再让你说说北宋人家的家庭生活场景,你恐怕就很难说得仔细了。
不过,如果你看了王先生收藏的一套宋代建阳窑褐釉器物(铁胎),宋代人家的生活场景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男女主人、童男童女、房屋、谷仓、石磨、水桶、灶台、蒸笼、茶炉、杯具等一应俱全。2014年,该组藏品被评为“首届海峡两岸·东亚文化之都大型鉴宝活动”18件优秀藏品之一。王立军、李彦君、张德祥等知名专家在收藏证书上这样评价:“这组建阳窑器制作精巧、品种齐全、形式多样,且具有很强的写实色彩,对研究宋代民俗、建筑等有很大的文物价值。”
“这就是老物件藏品的魅力与价值所在。这些藏品让传承与研究变得真实、具象,看得见摸得着。”王先生如是说。
看到宏伟的建筑,比如长城,我们能联想到秦时构建恢宏历史的魅力与场面,也似乎看到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悲惨际遇;看到洛阳桥,我们不仅叹服蔡襄造福一方的情怀,也领略了中国古代建造桥梁的高超技术。而细小的物品,比如金缕玉衣、镂雕刺绣,又不能不让我们诧异于一针一线一刀一斧的神奇魔力,以及感动千年的凄美故事。
王先生表示,老物件是华夏文明的足迹,也是民族血脉的符号,他将把收藏爱好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