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藏拍 > 收藏

古钱币收藏:方孔窥钱可见一斑

  针对古钱热现象,近日,中国文物网专访前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资深古钱币鉴藏家庞能(笔名)

  中国文物网:您是怎么与铜钱收藏结缘的?

  庞能:我个人从事文物鉴定与收藏很多年了,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古董。最初收藏的并不是铜钱,而是玉器,大概十多年的时间。在收藏玉器的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玉器知识,个人也潜心去研究中国玉器的发展以及各种玉的特点。之后偶然的机会又接触了瓷器,对于瓷器的研究,我是从小的瓷片开始的,最后研究到中国的柴窑。再后来转向青铜器研究,我就从基础研究做起,以小见大,自然就是从铜钱开始研究。中国有着悠久的铜钱发展史,对铜钱的研究与对中国历史脉络发展是分不开的,这可以说是一个浩大的研究工程,我也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在收藏的过程中,除了自己购买一些之外,还会和藏友交换。个人认为,做收藏要讲究一个“德”字,如果收藏无德,对自己与收藏界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文物网:您怎么看古钱币市场的发展?

  庞能:古钱币市场已经红火了十几年,未来我个人认为总的趋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特别是在互联网商务发展之后,对古钱币收藏、交易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认为在价格方面一些一直走在市场前列的钱币会降价。古钱币收藏的价钱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新种类的出现对以前货币是有冲击的,特别是同类的货币。我认为钱币也是存在周期发展的,钱币市场中孤品的存在只是暂时的,一种钱币的价格也不会是永久不变的。

  中国文物网:收藏古钱币的人很多,各自的文化背景也有天壤之别,针对不同的人,您的建议是什么?

  庞能:以收藏知识储备,收藏经历为依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不同的藏友,一种知识储备丰富的历史学家、古钱币研究专家等,这类人一般比较客观的看待铜钱的收藏,他们对铜钱的收藏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分析古钱币市场的发展规律。考古发现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有大批钱币出土,这样对同类的钱币肯定具有冲击力,这个时候,就要用一种客观的眼光去对待,但是在这类人中也不乏闭门造车者,就是一味的遵循陈旧的知识与思想,容易形成专业知识上的停滞不前。

  钱币收藏者中专家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藏友是没有专业知识铺垫的普通群众。普通大众中也可以分出两种人,一种是前面谈到的抱有投机心理的人,这种人本身没有特别多的专业知识,只是想猎奇,认为只要有了稀世的钱币,就一定能升值,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略了钱币的真伪。“有一类藏友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在收藏之余也不去掌握相关的知识,甚至是只舍得花钱买‘钱’,不舍得花钱买知识,这就因小失大了”庞能说。这一类藏友在普通民众中有一部分比例。稀世的钱确实是珍贵,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很多特别稀世的钱在刚一出现时不一定有市场,新的事物出现到受到大众的认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再者稀世珍品太容易出现造假现象,对于这种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急于藏宝的人来说,陷阱太大,风险太高。

  另一类就是普通民众中有兴趣的人,但只是兴趣,这一类人也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在选择钱币上会选择品相好的钱币,至于真假则是一筹莫展,他们也不太会选择稀世的钱币,因为风险太大。所以这类人手中钱的质量也就一般,不会出现太多的精品。这类人往往缺乏判断力,他们对待钱币价格是一种跟风的状态,左右不定。

  对于普通藏友而言,无非就是期望藏品不断的升值。收藏、升值是需要时间的,对于开始入行的藏友来说,切忌操之过急,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然后有针对性的去收藏。巨大的古钱币市场中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比如先秦时期的有些古钱,市场存在量本来就少,这类古钱的赝品存在量相对较高,切记不可盲目收藏,更不可盲目跟风。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2/2019-09-05/19420.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收藏最新 藏拍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