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槌的春拍中,一页鲁迅手书《古小说钩沉》手稿,最终以11.5倍于起拍价的690万元,被藏家收入囊中,首次现身拍场的曾国藩手书家训以230万元人民币成交。近年来,在艺术品市场趋冷的情况下,名人信札的价格却一路飙升。
“钱景”看好
拍场“无此不成席”
名人信札,首先是指名人书信;除了书信,还包括手稿和文辞,即便条、题签、随记、抄录等。
近10年来,在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忽高忽低之下,名人信札的价格却一路飙升。尤其是在去年艺术品市场趋冷的情况下,名人信札的高价成交体现出它的抗跌性。以2012年为例,朱自清的楷书七言诗札以161万元成交;赵之谦的信札九通拍得120.75万元;赵孟頫(传)信札十通以299万元拍出……特别是北京匡时拍出令人瞩目的2.16亿元“过云楼”之后,各大拍卖行均开始了对名人信札的细分梳理。在去年12月份的秋拍中,北京匡时趁热打铁,重磅推出梁启超旧藏“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这批梁氏秘藏信札,为我们揭示了关于保皇会、立宪运动、护国战争、五四运动等诸多历史往事的隐秘细节,成为这个冷清的拍卖季最令人期待的看点。
业内人士表示,文人类、书札类拍品受到市场追捧,价格迈上新台阶。藏家对藏品认识不断加深,古籍善本市场正在稳步上扬。
知名文献收藏家滕长富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名人信札签名书在收藏界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拍场新热点。随着更多资本的进入,大大小小的拍卖行也瞅准了其巨大的市场空间,纷纷介入,每次拍卖会均征集大量名人信札,大有“无此不成席”之势。
价值回归
每年以30%的幅度上涨
国内名人信札最早拍卖始于1994年,当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信札,约估价10万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但是流拍了。10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同样是在翰海,仅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24.2万元拍出,每通平均8万元,升值幅度达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
近年来,名人信札的收藏价值得以最大程度地凸显,各大拍卖场每年均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书稿信札成交。8年前的2005年秋拍,郁达夫致王映霞的8封情书“我很真心,我简直可以为你而死”以34万元高价成交。钱钟书致吴祖光信札,一张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便笺,不到10行字,真实记录了钱氏夫妇与吴氏夫妇的惺惺相惜。这几行小字最终以2.3万元成交。2010年嘉德秋拍,齐白石嘱托叶恭绰将卖画所得“三百二十四圆七角”汇入他的中国银行账户的书札,以33.6万元拍出。
不过,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两大拍卖事件:2002年秋拍中,“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最终以990万元成交,打破当时古籍善本的拍卖纪录;2009年春拍中,陈独秀、梁启超与徐志摩等致胡适的一批书信,一举创下744.8万元的成交高价。同是2009年,国学大师陈寅恪的112件手稿,成交价是285.6万元,在手稿市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近代佛学家李叔同先生的77页手稿,拍出了257.6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名人信札价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信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现在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业界普遍认为,在大宗收藏品交易市场持续黯淡的形势下,名人书札类依然保持坚挺,这说明了市场对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札价值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书札的自身价值正在回归。
珍贵史料
“小品”见证历史
目前名人墨迹的收藏非常热,尤其是近现代比较活跃的名人的信札、墨迹被广为追捧。比如,胡适、郁达夫、梁启超、周作人的信札价格,早已远超同时期的书法大家。
滕长富认为:手稿信札以及签名书籍热既是市场价值的体现,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互联网时代,电子文本取代了手写文本,传承上千年的笔墨交流渐行渐远,怀旧成为一种必然。每一通名人信札都是历史的孤本,艺术家可能会多次重复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但不可能重复写同一封信,且每一封信都有可能成为了解个案、解读历史、还原真相的真实佐证。另外,名人信札,除去撰者本身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和个人魅力,还包括字里行间作者本真原生态的思想感情,这都成为藏家追捧的目标。
名人书法与名人信札不能相提并论,因为书法再好,也只有观赏价值,而信札则是名人无意为之的“小品”,发乎情而止于书,是作者才情与性情的双重记载。随着时光的远逝,这些名人信札越来越时尚,成为很多藏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在名人信札中,如果书写者既是名人,又是书法家,其信札无疑就是绝品。事实上,中国书法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中,有很多书信,如国宝级作品王羲之的《丧乱帖》与陆机的《平复帖》就是最有力例证。
除此之外,收藏名人信札,其名气越大、历史越久,就越值钱,若内容关乎重大历史,能够补充正史资料,其价值就会更高。收藏名人信札,其乐趣还在于从中研究发现名人的学识、风骨。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鲁迅习惯用毛笔写信,而且他喜欢汉魏书法。在《鲁迅日记》中,随处可见他收搜碑帖拓片的记载,广博的视野、过人的学养,造就了他简穆古朴的书风。192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的陈独秀则颇具艺术气质,从他的信中可见,书法行云流水,文字激情澎湃,其为人刚烈与性情的孤傲一览无余。胡适书信的特征则是文雅含蓄隽永,无雕琢。
收藏建议
小心赝品书札
“书者的名气是收藏书札的首选。”业内人士建议,首先,写信的人很重要,现在市场上最受追捧的书札,主要是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手稿以及五四运动时期的学者名人,他们都是历史上很关键的人物,所以他们的书札很值得收藏。跟书画收藏一样的,书札的内容还讲究稀缺性。对于有兴趣的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首先从身边熟悉的人物书札原迹入手,如本地名人、艺术家、学者等在某方面取得一定影响的人物;其次,关注内容,一般来说,重大历史事件或学术探讨等内容比单纯的家书有价值;三是对书札的书写者,或对写信者与收信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也能增加书札的内涵,提升其市场价值。
此外,收藏书札还要讲究品相以及是否保存完整,一般要求信封和信函齐全、无缺页断码等。收藏者还要注意的是,书札的纸质材料等也影响其收藏价值。
此外,业界人士提醒,随着信札收藏热度的上升,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信札赝品,藏家出手时应特别谨慎。专家建议藏家应广泛了解书札的背景资料,对写信者、收信者的个人信息,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有深入的了解。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的赝品多是对名人字迹进行仿造,有的是有母本的克隆,也有的是无母本的仿制。常言道“字如其人”,要辨识信札的真伪,就要深入了解署名者平时的书写手迹及其为人。收藏爱好者在选择信札时,要看内容,更要看附件,还要关注系列拍品,以求相互印证,综合分析。
信札一般不钤印章,较少有名人题跋,也有不少信札落款不署全名,辨认有难度。信札的来源是鉴别真伪的重要因素,如果是收藏大家的藏品,或者出自作者与出版社相互往来的信函并附有签发单,或是文化机构处理的文牍,或出自文化名人晚辈之手,则来源较可靠,可信度较高。专家还建议,收藏者多看一些专业书籍,比如《珠还记幸》、《近现代文化名人墨迹选》、《字字玑珠》、《明清尺牍》等工具书以提高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