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藏拍 > 收藏

老坑端砚价格3年翻10倍

  文房清玩,号称这几年的拍场新宠。

  文房用品砚为首,却常常被“配角”抢了风头一件紫檀笔筒拍到四五千万,就连小小的印章也一石千金。

  单从材质看,那端砚纵然有青花、鱼脑,又怎比得过四大印石的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其实在古代,砚台是文人墨客盛宠千年的头号藏品,文章多少事,都自砚台中。这沾染了诗书灵气的“即墨候”,必然随着当代藏家人文精神的觉醒而水涨船高。

  记者 鲍云洁

  文人砚的铭文落款考验藏家功力

  所谓“宁舍一室、不舍一石”,古之文人学子独爱砚,因之是承载文化的历史,那笔筒、印章之类的文房配角怎入得了眼?

  历代文人墨客都有“痴砚”的嗜好:大书法家米芾曾用一套宅邸换一砚;“东坡玩砚”是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民国时期有一位日本藏家为了到中国江苏买一块砚台,将家里的祖产都卖掉了……

  端歙澄洮,东坡风流,蓄砚为友,何等雅致。

  既然人文精神是古砚收藏的价值所在,那么文人砚自然是最应受追捧的收藏对象。砚台自汉代有之,文人砚却是发于宋,兴于明清。宋代文人当道,影响了全民审美,当时石砚的主要式样多为“抄手砚”,将砚背部分挖空,便于挪移,既轻且稳,苏东坡和米芾都是当时玩砚的大名家;明清时期文字狱盛行,导致金石学昌隆,尤其是乾隆时期开始,文人远离政治,埋头于篆刻考古,于是砚台也成为文人篆刻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砚台多刻有铭文,承载重要的人文信息。

  铭文落款是文人砚的标志,自然也将普通藏家挡在了门外。慈溪藏家马先生搞收藏多年,随着知识精深而愈发求精,最终弃家具而入砚台,如今终日闭门练字,凭慧眼拾漏也不是新鲜事儿,“一方美砚,因为无人识落款而一直流转于市,最终被我发现竟是大文豪的别号”。

  记者也曾听说过一个流传于坊间的故事:15年前有位宁波藏家遇一方歙砚,落款为“僧孚”,开价千元,藏家认为其没有名头,便没有买。多日后偶然与一位朋友说起,才知这“僧孚”竟然是沙耆的别号,悔之晚矣。

  拍场青睐宫廷砚倒逼市场造假

  自古文人砚虽被视为文房收藏的至高境界,但在当今的拍卖场上却卖不过宫廷砚。至今为止,砚台拍卖的最高纪录仍是由宫廷砚保持2010年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古董珍玩专场上,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砚台拍卖世界纪录。

  宫廷砚是砚台的又一个分支,南唐后主李煜痴迷砚台,宋代更是“文人皇帝”辈出,宋仁宗、宋徽宗等留下了许多与砚有关的故事。松花砚也因康熙、雍正、乾隆的欣赏,被康熙封为“御砚”。

  但在马先生看来,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石头无量,一块好石头就是一件孤品,送进宫里被皇帝看中了,再要一块,怎么办?”因此他坚信“好砚台都在民间”,也籍此观念收了不少好砚。

  当然宫廷砚价高也和拍卖场的特点有关,这和官窑瓷器总是比民窑精品价高一个道理,“华美,符合大众审美;噱头,皇帝用的东西怎能不崇拜?”

  宫廷砚奇货可居,自然也就倒逼市场造假。“宫廷砚从民国开始就在仿,端砚因为材质难求,仿品较少,歙砚和澄泥砚易仿,如今拍卖场上最多的就是这类仿品,成交价几十万,真正的宫廷砚都是上百万的。”藏砚家告诉记者,“当代的造假者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商机",常用松花江石头,那更是暴利了”。

  老坑端砚价格3年翻10倍

  不过,无论何种砚台,都逃不了中国人赏石、玩石的老路子。

  砚台收藏以“端歙澄洮”四大名砚为主,广东端砚为首,随后是安徽歙砚、山西等地的澄泥砚和甘肃洮河砚。不过有宁波藏家认为,国人搞收藏喜欢凑齐“四大”,因此洮河砚有凑数之嫌,其产量形态都无法和前三者媲美。

  歙砚色泽多莹洁苍碧,亦可与端石媲美,石品有罗纹、眉子、金星、银星等几大类。

  澄泥砚其实是泥砚,著名的产地有山西绛州、河南虢州、山东青州等。顾名思义,澄泥砚应为泥所制,色泽分“鳝鱼黄第一、玫瑰紫第二、绿豆沙第三”等。

  洮河石上品是绿如兰润如玉的鸭头绿,中品及以下的砚材有深绿色的“鹦鹉绿”、墨绿色的“玄璞”和淡绿色的“柳叶青”等。

  最名贵的还是端砚,因为其种类多、色泽奇,赏玩的趣味最多,青花、鱼脑冻、燕叶白、火捺、天青、冰纹、金银线、金星点、翡翠……有些石质实在太好的,舍不得雕,就做成笔舔。由于端砚的老坑已封洞,市面上流传的件件是绝品,价格要比同时期的砚台贵上十倍,即使是老坑新砚,价格也常常卖得过中档的古砚。

  记者在马先生家看到一方名家篆刻的《芦雁图》端砚,3年前是一位杭州的藏家花五六万元从日本拍回,有西泠社员想买,当时因钱不够折返,等凑钱回去再想买时,已被一位慈溪藏家以13万元买走。1年后,当初帮这位藏家长眼的马先生以19万元买入这方砚台,立即有人以翻倍的价钱求购,马先生表示打算自用。如今,这方砚台的市场价已经在60万元以上了。“从前,砚台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近几年来,随着藏家知识水平的提高,文房清玩年年水涨船高,文化含量最重的砚台的价值自然会被重新考量和发掘”。

  不拘一格选砚材成就书房雅趣

  古人爱玩砚,砚材自然也不拘一格。

  除了四大名石,瓷器、水晶、翡翠、玉石、漆沙、象牙、料器等一些不能研磨的质料也纷纷做砚。宁波藏家吴先生给记者看了一款越窑瓷砚,吴先生说越窑瓷砚的脚越少、年份就越久远,此三足瓷砚,年代可追溯到唐初。这些质料不能发墨,用作观赏和搁笔用。

  还有各种砖砚,多制于晚清、民国时期,和澄泥砚属于一个类别。记者在吴先生家看到一方砖砚,上面刻着“雷峰塔砖”的字样,估计是民国时期的某位文人为纪念倒掉的雷峰塔,在原址拣后所制,以此成就书房的一段雅趣。

  说到砖砚,这里还要纠正一个概念,俗语说“秦砖汉瓦”,其实是个误区,“秦瓦汉砖”才是最好的,汉砖就是砖砚最常用的砚材。

  不过无论哪种砚台,藏家“养砚”的功课都是必须做的,常言道: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砚。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的老爸把砚台放进被窝,高喊着“只有给砚台捂出人气,才能写出一笔好字”……虽是笑谈,却也道尽了书法和养砚的关系。

  延伸阅读

  纸墨收藏成就书画界仿古风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为何独爱砚台,因为笔墨纸都是消耗品,唯有砚台可流传百世。

  藏墨者也不少,马先生手里一方文精阁残墨是花3万元从瀚海拍回的,据说如果是整件,至少50万以上。马先生笑说,每日苦练书法,争取70岁修成正果,用此墨成帖。

  由此牵扯出一个新话题,就是收藏笔墨纸的另一种功用用古墨、古纸来书写画画。用古墨作画的代表人物是李可染,前两年以近3亿元成交的代表作《万山红遍》就是用乾隆和光绪年间的御用朱砂所画,记者曾采访过他的学生邹平朝,至今还珍藏着他生前所赠的半块朱砂。

  如今,一些当代书画家开始用清代的墨锭和宣纸写字画画,墨色有古意,记者也曾在宁波看到过这种做法。

  还有一种仿古的画风,是用铜墨盒存宿墨作画。这里就牵扯到了让砚台淡出历史的铜墨盒。产生于清道光、同治时期,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的铜墨盒是盛墨汁的小物件,比石砚轻巧灵便,并能保持墨色的滑润和黑亮,因此在当时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最终取代了砚台而成为书房正宠。当今的画家收藏古人用的铜墨盒,将隔夜墨或古墨存放于铜墨盒中,作画并怀古。宿墨开抬脱胶之际,既粘而又浓黑,含水旁渖,笔痕犹存,自有一种烟雨氤氲之气。不过宿墨很臭,要考验书画家的敬业程度。

  此外还要补充一点,就是古纸的收藏,除了用来写字画画,就是用来造假,这一正一反两种用途,就全凭收藏者的良心了。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2/2019-09-05/17799.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收藏最新 藏拍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