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书画收藏热是国内收藏市场不争的事实,大批收藏爱好者满腔热情投身收藏大军,但鉴定知识的匮乏却使不少收藏者蒙受损失。收藏没有热情是不行的,但仅凭一腔热情是行不通的。可以说,鉴定是收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收藏事业的发展无从谈起。
如何才能将复杂、深奥的鉴定知识转换成简单易行的实践方法呢?为此,笔者走访了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墨耕堂画院院长、著名鉴藏家、书画家田原,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
也许是多年练习书画的缘故,也许是长年从事慈善的缘故,田原谦和、平易的气息让人倍感亲切,初次见面的拘束在我们之间丝毫没有。我们的谈话在轻松、静雅的环境中慢慢展开。
新华收藏:现在收藏市场非常热,但很多藏友因为鉴定知识的缺乏而蒙受损失,您能为这些藏友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鉴定方法吗?
鉴定是一门科学,中国的文物鉴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鉴定包括三方面内容:辨别真伪,评判优劣,明辨是非。
辨别真伪和评判优劣都比较好理解,那么何为明辨是非?举个例子,由宋徽宗提款的北宋名画《听琴图》,实则不为宋徽宗所画,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三个理由:首先,自画像不能画得如此形象;其次,宋徽宗不画此类题材的画作,且与其技法和文献考据不符;再次,按照封建礼制来讲,如果是宋徽宗所画,大臣蔡京绝不能在其落款上题词,这是砍头之罪。综上可知,此画不是宋徽宗所画,而是宋徽宗组织的宫廷画家所画。这就是明辨是非。
徐邦达、谢稚柳、刘久庵、启功、杨仁凯等书画鉴定五老,这些前辈大师在整理鉴定全国书画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书画坚定的方法,这些都是属于他们个人的独门秘籍,而把书画鉴定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推广开来的鼻祖是故宫[微博]博物院的张衡先生,他所著的《怎样鉴定书画》虽然只有几千字,但对中国近代书画鉴定起到了里程碑似的作用,他给出了书画鉴定的“五把金钥匙”:
一为时代风格,任何一幅绘画作品的形成都具有时代性,若想模仿一个时代的风格是很难实现的。为何中国的文物非常独特?因为文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附着到物件上的痕迹,它很神秘,时间是不可逆转、不可倒流的,历史是不能重复的,各朝代的风格、气息都不同。
二为个人风格,包括款印,每个时代都有成千上万人从事艺术创作,每个人的风格是不同的,个人风格又分为阶段性,即早期学习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像一条抛物线;另外,个人风格中的款印尤为重要,不同时期的签名有所不同,起初比较幼稚,后来会比较平整、刚正,最后体现出率真、自由。印章对个人而言具有标志性,取信于人,其他人无法模仿。
三为避讳,鉴定家要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对中国的历史礼制和形制一定要有深刻了解,在中国古代书画中有一套礼制和形制,比如赵匡胤的“胤”字和玄烨的“玄”字,在当时都要避而不写,故宫的神武门原本叫做玄武门,但因康熙皇帝名玄烨,为避开“玄”字,故更名为神武门。可以根据这一习惯,进行反面推理,挖掘其中隐藏的信息。
四为著录和收藏家、鉴定家的意见,它像是法院案件中的人证一样,具有证明作品真实性的作用。
五为材料和装裱形制,每个时代因生产力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书画作品材料,同样,各个时代的装裱信息是不同的,完整字画能够保留它的原装旧裱,而原装新裱虽为真,但其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综上所述,书画鉴定从这五方面着手就会少走弯路。
新华收藏:您认为收藏者本身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和能力?
收藏除了要掌握学术鉴定方法,还要多实践,多看实物、多听专家意见、多练,这是收藏者应该掌握的至高法门,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从实践来讲,收藏需要具备四种能力:
一是财力。现代社会是资本时代,俗话说无财不足以养道。任何人想要获得自己心仪的收藏品都需要财力支持,资本强盛有助于搞好收藏。比如说,我所知的一位新生代收藏家,从事证券行业,他的文化水平并不很高,但是他拥有雄厚的财力,组建了自己的收藏团队,请经验丰富的人为他掌眼,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就购买了十几亿的中国书画作品,收藏价值和收藏潜力巨大,这就是财力给他带来的一种机遇。
二是眼力。所谓眼力是指收藏者的鉴赏能力、鉴定能力。搞收藏如果没有好眼力很容易蒙受损失。练出好眼力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初期阶段如果自己的眼力不行,可以请德艺双馨的鉴赏家帮忙。这就好像儿童在学习走路的阶段,如果自己走不好,可以抚着小车走,或者大人扶着走,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练习,孩子就可以撇开外力,自己走了。搞收藏也是这样,自己有好眼力更好,但也可以借助他人眼力。
三是机遇。搞收藏有财力、有眼力,没有机遇也是不行的。就像一个演技再好的演员,如果碰不到好的剧本,他的演艺事业也很难出彩。收藏亦是如此,遇上好藏品并非易事。
四是胆识。当收藏者具备了财力、眼力,又碰上了好藏品,这时就要看他敢不敢出手,何时出手了。在拍卖场上亦是如此,一件好的拍品,想要的人很多,这就要看谁有魄力、有胆识,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谁能抓准时机出手快,在关键时刻放手一搏,那他就是拍场上最后的赢家。
除此之外,丰富的收藏知识和经验、很强的市场意识、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检验调整能力都是收藏者应该具备的条件。
新华收藏:您如何看待艺术品投资的风险性?
艺术品具有多重属性,首先,艺术品的原始属性是悦己、悦人和教化作用,与钱无关;其次,艺术品具有文化性和文物性,它能够表现出时代风格、时代脉络以及时代发展;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品的衍生出投资收藏的属性,成为一种投资收藏品。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艺术品投资亦有两个方面,风险是存在的,但如果选择的方法得当,市场机遇把握得好,就能够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风险就会相对小一些。也就是说,风险可控,尽量减少风险。
新华收藏:对于中国未来的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发展前景,您持怎样的态度?
收藏具有时代性,它与国家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有关,国家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艺术品收藏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来讲,就有“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的说法。收藏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希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每一次盛世都会迎来收藏热。未来几十年,从国家环境和世界环境来看,中国的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会非常辉煌,呈现上升趋势。
新华收藏:您平时很热衷于参加慈善活动,是什么促使您参与这些回报社会的活动呢?
艺术的本质是真善美,艺为人民,悦己是小悦,悦众是大悦。喜欢艺术最早的本源是悦己,朴素的喜欢,喜欢过程中拜师学艺,老师、朋友、社会给予我很多,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要回馈社会,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以书画的形式参与了很多公益事业,义捐、义卖以及筹集文物保护基金。人要有爱心、善心,才能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强,这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很多艺术家都做了不同的工作,不光是我,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人以艺术的形式从事慈善事业。
田原教授认为,“收藏,从文化角度讲,叫艺术行为;从市场角度讲,叫投资行为;从心情角度讲,叫快乐行为;从历史角度讲,叫无私行为。”短短的一段话,将田原简单、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回报社会的“大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今后,田原教授还将在自己的书画事业中不断耕耘、收获,并无私地奉献,回馈社会,为中国的传统书画和广大收藏爱好者带来更多的成功和惊喜。(文∕关淼)
田原简介
田亚洲,笔名田原,斋号墨耕堂主、博文斋主等,祖籍陕西。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特邀教授、中国文物学会理事、音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务。
田原自幼崇文尚武,少年时曾为著名游泳运动员,十余岁师从著名学者、书画家卫俊秀、刘自椟、徐庶之等学习,后居京华又向黄胄、启功、史树青等大家学习书画、诗文、鉴赏等。
曾同北大、故宫、国博等单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徐邦达、启功、史树青、任继愈等创办国内首家中国神州大学文物鉴定与保护系,为清华大学、中央党校、银川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单位讲授书画鉴赏及艺术品市场讲座。
田原书法师承传统而有新意,四体皆能,尤以榜书、行书及篆隶见长,画承前贤,所做花鸟、人物小品等,文人气息扑面而来,清新典雅。印承秦汉,传统而又不失时代之风,下刀如神,曾有日刻印数300余枚,被称为“印坛快刀手”,作品曾在国内大展,大赛中多次获奖,被重要机构收藏出版,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韩国前总理南德佑、国家领导人万里等收藏有田原的书画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