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是时代的缩影,也是每个家庭中必不可少的读物之一。报纸上的新闻一旦“时过境迁”,似乎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和魅力。大多数家庭会选择将废旧报纸低价出售给回收纸品的商贩,然而近些年来老报纸却在收藏市场中逐渐走俏,珍贵稀少的报纸价格动辄叫到成千上万元的高价,即使是近几年出版发行的报纸中一些珍贵的号外、独特的版式,转手身价就能翻上几十倍。
在市场走俏的形势下,如何才能做到以藏养藏,让收藏“零成本”呢?冯伟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
广交朋友 互通有无
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孤立于收藏圈之外是不明智的。结交藏友不仅便于拓展知识面、了解市场行情,还可以及时交换不同地区的收藏资源。互通有无,是降低收藏成本的第一步。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要发四五封信,把同样的藏品邮寄给全国各地的藏友们。二十几年坚持下来,交流到中外华文报纸两万余种,邮局的工作人员都换了好几茬儿。这种互通有无的做法很常见,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藏友并不多。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能买到的藏品不一样,大家互相交换,就节省了千里迢迢去购买藏品的路程、时间和金钱。何乐而不为?”冯伟现在也常常在网上购买老报纸,因此认识了很多“仗义”的朋友。在他看来,藏友之间的交流绝对是真情流露、坦诚相待的。
在藏友互换的藏品中,老报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为常见的则是时下各地发行的新报纸。“比如报纸号外,有些报社是售卖的,有些则是免费派发赠送的,当地藏友收集便利,而且成本非常低。外地藏友无法及时以正价入藏,正好可以通过和当地藏友的交流及时收藏到号外。”乍一看,省下的费用有限。然而考虑到印刷品收藏的规模,这样的节约自然也是积少成多的。
低价“扩张” 提升品位
除了报纸号外,创刊号、百版特刊、连体报、3D报纸等很多种类的报纸衍生品都具有快速、可观的升值前景。如果想要做到以藏养藏,那么对于有升值前景的藏品就要快速下手,不仅买报的速度要快,还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最好是能和报社的工作人员成为朋友,及时“打探”到未来的出版信息。
例如,2008年广东某报社为纪念北京奥运会而出版了一对美轮美奂的龙凤“连体报”。“连体报”是目前报纸收藏市场上的大热门,以对开四连体最为常见,需要用专用的大型报纸轮转印刷机才能印制出来。报纸发行后几乎同一时间,就能在收藏市场上卖到40元左右的高价一周之内价格翻40倍,这是很多其他收藏品类想都不敢想的升值速度。对于这样“屡创新高”的精品报纸,如果收藏者能够及时了解到出版信息,就能早做准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价“扩张”。无论是圈内转赠还是高价转卖,都能取得理想的收藏效益,而且还能大大提升整体收藏的品位。
收藏,从来都是一个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而飞跃,又建立在对藏品的认知程度和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基础上。为了降低收藏成本,提高在市场上“捡漏儿”的几率,收藏者就必须在日常多研究藏品,从普通的藏品中发现不寻常的价值,而“以藏养藏”的途径或许就埋藏在收藏者的研究之路上。
探索发现 付诸笔端
有人以藏养藏的方式是倒手转卖,以新换旧,也有人以藏养藏的诀窍是规模经营,建馆售票。如果既想保持藏品规模、不愿忍痛割爱,又缺乏场地资金、不愿涉足经营,那么该如何实现“以藏养藏”呢?
冯伟喜欢读报看书,尤其喜欢钻研文字和图片的无穷魅力。老报纸,为他的阅读推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子。从这扇窗子望出去,他看到了历史罅隙中的风云变幻,也看到了中文报业的时代变迁,更看到了各地文人的风骨气节……图文并茂、字字珠玑的文章令他拍案叫绝,而文字背后的尘封往事更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多年来,他将自己对老报纸的研究成果付诸笔端,为各地报刊撰写大量文章,把从老报纸中读出来的精彩故事分享给其他读者藏友。
已连载近40期的“民国海派小报巡礼”,集纳了冯伟多年收藏民国老报纸的研究成果。他收藏到并称为民国海派小报“四大金刚”的《晶报》、《金刚钻》、《福尔摩斯》、《罗宾汉》,从鸳鸯蝴蝶派的副刊小说中了解到当时海派小报的主要撰稿人阵容,从新旧文体的比较中发现了当时大众读者的阅读口味和审美趣味,从小报对焦点新闻的游戏笔墨中探寻今日“狗仔队”的开山祖师……这样读报,怎能不妙趣横生?而多年来的稿费,也恰恰补充了冯伟用于收藏的开支,足可谓 “不花钱搞收藏”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