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和财富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股市低迷、政策对楼市的调控,却让艺术市场呈现了反弹迹象。近期,当代艺术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海内外藏家看好,特别是中国油画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
然而,与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不同,偏居西南一隅的云南艺术家们的作品,却没有受到投资者热烈的追捧。究其原因,云南艺术品市场的培育以及艺术品经营公司的建设和推广似乎成为了众多艺术家们的期待。
云南艺术品市场亟需培育
云南因为地理偏远与内地艺术品市场差距较大,但是云南并不缺好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只是文化市场的培育相对滞后,这也导致了很多云南的艺术家作品在省内并不被热捧,而在省外甚至国外却十分受欢迎。
昆明高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志坚告诉记者,公司7月份在个旧举办了为期10天的“云南·金湖仲夏绘画艺术作品展”,吸引了个旧的百姓及书画界人士1万多人观展,作品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但是令吕志坚头疼的是,“更多的人喜欢,但不愿购买。”吕志坚说,这也说明了云南欣赏和喜欢艺术作品的人群还是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对艺术品的消费观念还需要培养,同时云南对艺术品的商业运作也还尚处于起步阶段。“云南不缺乏优秀的艺术家及作品,欠缺的是大众对艺术品的认可和接受。”著名油画家胡俊很有同感,不说艺术品市场成熟的东部地区。在成都,一个学生的毕业画展也有可能在展览结束后,作品被售卖一空。“从高价位艺术品来说,云南也有很多经济实力很好的消费群体。但现在仍无人过问艺术品,他们的消费理念还停留在消费奢侈品这个层面。”著名画家、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邓安克表示,如何让有经济基础的人开始在艺术品市场消费,这点是需要艺术品经营公司教育和推广的。
在油画市场回暖的刺激下,昆明部分画廊为了引导和培育市场,也在画展时推出了保值升值的营销服务模式。通过引入升值收藏销售概念,承诺消费者购画后,在一年内可以将画回卖给画廊,画廊根据不同作品保证其有5~20%的升值率。“与前些年相比,专业画廊的出现、市场营销活动有规模有组织,表明昆明油画市场正走向规范。”吕志坚坦言,而云南油画市场也需要更多的公司来共同培育和推广。作为文化传播公司,吕志坚一直坚持对艺术品市场消费者的教育和宣传,举全力推广云南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公司也有多位签约艺术家,形成了对市场需求有一定保证的作品积蓄。
市场运作的“丽水经验”
云南是培养画家的地方,但不是交易进行的主要地区。云南画家众多、藏龙卧虎,且画派众多,但是市场交易冷淡。这其中还需要更多的艺术品经营公司引导消费者进入艺术品市场,并且要借鉴和学习省外成功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推广和运作的经验。“我刚代表云南参加了浙江丽水市举办的第四届国宝级画家写生活动,来自全国的15位画家在一个大型的写生基地进行现场创作。”邓安克介绍了此活动创新模式形成的巨大影响力和聚集效应。“我写生的时候,背后围了40多个学生在看。因为这样一场写生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生来学习和写生,油画在如此小的一个地方可以如此集中和热闹。”邓安克感慨道,大家都集中在一条初建于宋代、复修于明代的一条街写生创作。而在这一条远不及丽江大研古城规模的小街上,至少有50家画廊,因为每一届写生活动都要求画家留下至少一副作品赠予主办方,用于展览宣传丽水山水风情,这里也吸引了很多艺术品收藏者光临。画廊从最普通的销售名家画作复制品、行画、临摹品的画廊,到五星级的高档美术馆均有经营的。因为写生基地的带动,当地形成了完整的油画产业链。尤其是对销售市场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胡俊也表示,云南也有着成为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有利条件。作为一个旅游大省,云南每天的游客有5、6万人次,其中肯定不乏懂艺术品的人,只因为信息不对称,外界并不了解在云南如何购买到作者的作品。还有作品是否真品?以及经营艺术品的公司的诚信状况等。
实际上,前几年还颇受冷落的云南油画市场近年来开始步步升温,本土画家的作品目前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这对于来自国内外的专业藏家来说也颇具投资价值。
重投资轻消费需培育多层次市场
“云南乃至全国的艺术品市场目前都存在着一个非常致命的硬伤艺术品收藏群体太单一。”邓安克坦言,现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最主要的还是投资者,真正的收藏者和消费者基础非常薄弱。
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市场的模式基本上是画廊代理、展览、宣传增值、送拍、基金运作这样一条线路运营的,市场火爆的同时,艺术产业实际上是运行在一个过度倚重投资市场、忽视消费市场的畸形模式里,真正的艺术品消费市场尚未得以有效开发,导致艺术品产业中,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买单者。
所谓“真正的买单者”,大概包含两类:一种是藏家,其购买艺术品的首要目的是收藏,而并非伺机转手获取利润;一种是将艺术品作为审美消费品的消费者,比如酒店会所,个人家庭。以此审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不难发现,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主要集中在投资市场。没有持续的、大众的消费市场,“艺术产业化”很难实现,最终结果是制造出短期内价格飙升的艺术明星,但往往最后“有价无市”。
这是一个不小的危机,需求结构过分单一,且未得到优化,大量的投资需求使不少艺术品并未最终到达消费的终端环节,而是更多地存于投资者的流通环节与中间环节,真正的资产配置市场还远未形成。
青年油画家罗娜也坦言,百姓对艺术品价格的接受程度还需要从低价位层次的艺术品开始培育,也许是从装饰画开始,引导其喜欢、接受艺术品,再逐渐走上对高价位名家画作的欣赏和收藏。对于大众消费市场的培育,昆明高古艺术交流中心董事长吕志坚已经开始践行。“古老的民族,悠久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无数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鉴于目前穆斯林绘画艺术作品的现状,我们策划了一系列作品。”吕志坚介绍,经过仔细策划、认真选题,公司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中国著名油画家邓安克教授达成创作共识,邓教授做为课题带头人带领其工作室的创作团队,全力创作“兄弟之光心中的圣地”系列油画作品,这一系列的油画作品填补了穆斯林艺术界的空白,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而宏观政策层面,国家文化部也发布了《文化部关于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表明,文化部将把加强艺术品市场建设、规范艺术品市场交易秩序、执行艺术品市场管理制度、推进艺术品市场立法进程4项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大力加强艺术品市场建设是此次通知的重要内容之一。《通知》指出,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积极培育画廊行业,充分发挥画廊的艺术品市场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改善画廊发展的政策环境。
有专家指出,当前,艺术品投资市场遭遇困境,而这种困境也和近期的宏观经济环境相关。这并不意味整个艺术市场的崩溃,恰恰相反,这可能是中国艺术市场转型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