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提芬·布邵尔曾为英国驻华公使馆医生,1868-1908年在京,1904-1906年还出版了《中国美术》,并将《陶说》译成英文本;他的著作还有《玉器探索与研究》。
另一本被很多瓷器收藏家看好的图书是香港资深收藏家珍藏的1934年在伦敦限量精装出版600册的《大维德所藏中国陶瓷图录》。该书是西方首位中国宫廷艺术收藏家第一次将其所藏的宋、元、明、清历朝宫廷瓷器展示于世界的图册。该书珂罗版精印彩色和黑白图片180幅,并使用真皮包装于书脊、书角,书顶刷金,在内页的天头、地脚有水印定窑云纹和三羊纹,书名题字是时任北平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书尾页标明限量印刷600册的数字,并用钢笔书写595编号。全书精选大维德爵士所藏的、大多都带有款识的宋至清代资料性瓷器240余件,其中刻御题诗陶瓷18件、古月轩珐琅彩瓷8件,还有收购于1927-1928年某盐业银行出售的大清末代皇帝溥仪1924年抵押的40余件清室珍宝中的27件藏品等。
书内所刊瓷器均有大维德爵士亲自编写的、详细的器物说明,是一本难得的珍贵限量版出版物。还有一本即有“民国第一书”之称的1931年北平出版的《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该书以新发嫩竹特纸而成,所刊器物皆以五彩精印,特制英文字模,印制极其精美,当时售价就高达大洋300圆,非常人所能拥有。现在,其身价自然不菲。
如此精美、稀有、珍贵的百年出版物,受到买家的亲睐是情理之中的事实,这些拍品的售价远高于图书的价格,跻身于藏家藏品中的珍贵重器之列,自然有其种种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图书能被常人所有,能让收藏爱好者买得起、收得到,就此问题,本刊记者先后专访了北京永乐、匡时、荣宝、海王村等拍卖公司的总经理、部门负责人或拍卖师,还深入采访了图书、出版物收藏家孙天霞、赵庆伟,希冀通过他们的经验、体会和技巧,了解这个近两三年刚刚形成、并逐步走入兴旺、成熟的“古美术文献善本”市场和古旧图书收藏市场。
古美术图书的文献价值,催生了拍卖场上的新热点
自从蔡伦研制出了纸,毕昇制造了出了活字印刷术,使得古老的中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从此进入了纸质出版物的科学文明时代。图书的出版极大地带动了社会文明的长足发展,促进了人类科技知识的进步,无限地扩大了人类的记录、著述空间,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需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此多了一项工作和生活都必不可少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前辈利用纸和印刷术,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法估量的知识财富,使我们当中的某些人现在有幸拥有它,继续发挥它的学习功能与历史作用,并使其成为收藏品中的一个成员,是一些图书出版物的新功效。
当2011年艺术品拍卖再掀狂澜,书画与瓷器拍卖跨入亿元时代之时,在文献图书的市场里,与书画、瓷器相关的艺术类图书及出版物也受到市场追捧,如北京永乐在2010年秋拍和2011年春拍连续两场推出了“明清瓷器与古美术文献”专场,而2011匡时夏拍也隆重推出“文澜风华——古美术文献”专场。在即将开始的2011年的秋季拍卖会上,永乐拍卖公司准备举办首次“古美术文献”拍卖专场,似乎近现代图书拍卖收藏市场已有星火燎原之势。
“古美术文献”是何概念?它包含哪些书籍?永乐拍卖公司瓷杂部主管戴岱介绍道:“去年秋拍永乐第一次提出古美术文献专题这个概念,它涉及古代美术,包括瓷器、玉器、青铜器这类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开始的时间从外国来说大概是19世纪末,因为1839年摄影术的诞生,到19世纪末诞生了珂罗版印刷术。从19世纪末到现在的一个多世纪里此类的图书出版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末到二战前,当时欧洲与美国的市场和经济都是最好的,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大,对这方面也比较重视,这个时期形成了一个小高峰;第二阶段从二战开始到80年代,这是日本经济的起飞的阶段,在充裕的资金支持下,日本集中出版了一批精美的“古美术文献图书”,比如这次匡时即将开拍的“文澜风华——古美术文献”专场;第三个阶段是当下。当下中国经济的崛起,在财力和物力上都有着雄厚的物质保障,所以,从长远来看,现在也是艺术品精品书籍出版的一个高峰时期。”
匡时国际拍卖公司瓷杂部主管孔超也持赞同态度:“古美术区别于古籍,它们是截然两个不同概念的东西。古籍善本有年代界限,我们的古美术是指编辑出版的书籍里面刊载的内容是古代精美的艺术作品,对古代艺术精品进行著录、研究和介绍,它和古籍没有关系。古美术文献有两层含义,第一在出版时间上,它是古代书籍,不是新印出来的书籍,原则上是从19世纪末珂罗版印刷术发明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90年代也有,但是数量很少。第二是在内容上,它收录的都是古代美术品,如中国传统的陶瓷、书画、青铜器等,与当代油画、雕塑等是没有关系的。”
对于古美术文献图书所发挥的作用——即它的使用价值,永乐拍卖公司的戴岱认为:“这类图书的价值早已超出了一般图书的价值,收藏家购买古美术文献图书除了用于学习、了解专业知识外,这类书的文献功能,是收藏家更看重的。文献资料对于检索一件瓷器的流传来说,能够查到它最早的来源和后来的去向,使它做到流传有序,这对于判定古玩器物的真假,考证一个器物的经历来说都有一个无可争辩的依据。使用古美术文献鉴定是除了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之后,又新生出来的一种鉴定方法——文献鉴定。它对鉴定某件器物的真假,提供了确凿无疑、无可争议的真实资料,从而也能提高某件藏品的成交价格。”匡时国际拍卖公司瓷杂部主管孔超同时谈道:目前来说,书画类图书占有一定比例,器物类的较受追捧,因为器物类主要是博物馆的展览图录、私人收藏等,这些器物本身就难得一见,如果有出版物,人们就有了了解、掌握的途径,就有了参考的依据。
收藏家孙天霞告诉记者:“古美术文献图书的走红,是收藏家越来越看重瓷器的流传有序,以及从书中去寻找该件瓷器的来龙去脉。除此之外,这些书现在都已经出版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它们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古董,所以,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图书的概念。为什么在瓷器专场里出现?和书画相比,书画很重视它的著录,以前人们并不重视瓷器类的出版物,瓷器在这方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从去年春拍开始,艺术市场开始对艺术图书加以关注了。”孙天霞还列举了自己的亲身经历:“2010年7月,中国书店的海王村拍卖一册《恭王府收藏品拍卖图录》,该书1913年美国纽约出版,英文,软精装,书内收录了20世纪初在美国纽约的一场拍卖会上拍卖恭王府收藏的536件奇珍异宝。是现在研究恭王府当年收藏文物品种数量和王臣贵族工作、生活的珍稀物证,该书一进入市场,就受到多个买家的重视,竞争极为激烈,1.5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争,最后拍出了12万多元。与该书相同的另外一本在此前曾拍卖过,拍卖价也就是2万元左右。虽说这次拍卖的这本书品相好于从前,就是因为这里著录了大量恭王府流失文物的图片,它的文献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所以时间仅过了二三年,价格却翻了几番,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该书已经超越了一般图书的概念了。”
“贵族血统”和有限的存量,决定其身价不菲
古美术文献图书备受追捧,除了受艺术市场火爆等外界因素影响,其内在因素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最新的科学技术含量高。1839年,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珂罗版是将摄影技术应用于书籍印刷专业的先锋。该技术使图书的印刷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图书质量得以全面大幅度地提升,堪称是最好的;其次是制作成本大,珂罗版印刷技术需要照相制版,当年的照相技术还是属于奢侈品,费用高、制作难度大,费工、费时;还有就是这类图书的制作和装帧大都十分精美,属于好马配好鞍;再有就是珂罗版的印刷数量有限,决定了其稀有性。珂罗版的印刷数量在200-500册之间,最多印到1000册,印刷的版就会变形报废。戴岱说:“当时这类图书也只有有钱的大公司、企业家和贵族才会出版这种书,如JP摩根,做石油的洛克费勒,做电影的美国华纳公司老板,还有当时英国的玛丽皇后,瑞典的王子古斯塔夫等。孙天霞举例说:“当时艺术类图书的印刷量少的只有几册,比如说霍普森系列限量版只有4册,这4册里有的藏家还追求带藏书票的,作者亲笔签名的,羊皮皮装的。所以版本的发行量也是跟价格直接挂钩的。”
由于印刷数量有限,经过若干年的流通和战火、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的损坏,有幸存留下来的图书就变得凤毛麟角了,数量会非常有限。永乐的戴岱说:“假如以当时限量发行1000册为例,在欧洲与美国两个市场,这些书首先会被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古董店购买收藏,这部分书是不可能再流入市场的;再有一部分会被收藏家买走;历经磨难至现在,估计市场上留存数量不会超过50册了。所以,现在书的本身已经成为收藏品,极其有限的数量,也使其价值在不断攀升。”
在古美术文献图书的分类方面,孔超对记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认为这个板块的门类较难分类,从语言习惯上分,有日文的,西文的,日文的分类有几种。第一种是日本学者研究中国艺术品所写的专著,这属于研究性的书;第二种是中国国家级的美术馆、博物馆到日本进行专题展览出版的图录资料;第三种是日本的收藏家出版的自己的收藏资料;第四种是在日本比较有影响的商会、古董商、中介在早期展览时候的一些原始资料。欧美出版的书籍在阅读上有一定困难,国内的收藏家有的英文水平不高,很难阅读;日文与中文十分相近,很多器物直接被翻译成中文名称,读者不懂日文,但也可以看懂。
此次匡时夏拍古代美术文献专场的100件(套)拍品,绝大多数来自于日本几位知名收藏家和研究中国美术的学者,为何推出这个专场?孔超表示:“此次推出日本古美术文献专场,原因之一是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印刷技术,在图片摄影、设计装帧及印刷制作等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国家;第二,是日本不仅拥有量大质高的中国古代文物,由此也造就了一批这方面的研究专家,给日本出版高质量的中国古代文物研究文献提供了保证;第三,就是考虑到国内收藏家和研究者的阅读语言问题。这批图书的器物品名和说明,绝大多数直接翻译成中文名称,专业术语也基本与中文一致,所以即使完全不懂日语的人,也可以基本明白大概意思。”对此,戴岱也有同感:“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高端,在图书的编辑出版、印刷装帧方面不遗余力,不惜工本,出版了一批内容和质量俱佳的古美术文献图书,比如与台北故宫合作出版的院藏青瓷图录、明瓷图录、宋瓷图录,这些书当时的出版发行价格就很贵。”
对此,戴岱也表示认同:“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2000年以后,出现了出版事业的一个高峰期,像北京故宫博物院有计划地出版了的一系列的院藏文物图书,这些书以内容取胜,出版装帧也相对较好,很多都已成为市场收藏的重点,有些书甚至刚出版就被卖光。如香港的一家出版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与故宫合作出版了一套33册的《故宫藏瓷》,现在的拍卖价格已高达50多万,但业内人士称还有升值的空间。”
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的文献资料拍卖也涵盖了一批西方为研究中国文化的而印刷的图书资料,其中就包括了他们为研究中国的瓷器、家具等艺术品及研究老城建筑规化而出版的一些图书、图片、照片。该公司经理彭震尧告诉记者:“由于当时西方有着较高水平的印刷技术,所印刷的图书质量较高,有着珍贵的史料参考价值。这批书籍的价位也呈现较快上升的趋势。”
古美术文献图书的市场前景光明
对于古美术文献图书的推出,永乐拍卖公司的戴岱介绍说,最初的本意是想为公司的客户、陶瓷收藏家们做好服务,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知识、了解历代瓷器特点、积累文图资料。没想到古美术文献图书——19世纪末出版的西文陶瓷类图书一经推出,即受到陶瓷收藏家们的极大追捧,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以致创造了单件图书拍卖高达50多万元的记录。由此,他们就多了一项业务——征集古美术文献图书,配合瓷器的拍卖,其业绩火速蹿红。正如戴岱所言:“艺术品图书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艺术品收藏。所以,我们做图书拍卖不是从单纯的书籍拍卖入手,而是从艺术的专业角度入手,以书的内容为标准,确定拍品。这就是我们公司拍卖图书的价格比其他专门拍卖书籍的公司好的原因。一是我们会比较集中,二是我们会从业内的角度介绍,这对业内人士来说具有很大帮助。” 北京匡时(微博)国际拍卖的孔超也表示:“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对于古美术文献而言,它的收藏群体是那些从事收藏活动的收藏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市场潜力是无穷的,生命力也会是永恒的。”“匡时今年第一次推出夏季拍卖,古美术文献专场就是我们这次的尝试,匡时将在中型拍卖中持续坚持古美术文献这个专题,将它发展成我们公司瓷杂专场的一个特色品牌。”
谈及艺术品图书拍卖的未来前景,各位业内人士都充满信心,荣宝著名拍卖师左安平表示:“其实旧书的收藏有相当好的市场前景。从现在的收藏圈看,传统的书画、瓷器、古玩门类都在快速的飙升,而旧书在市场上还没有迎来它的增长期。但是旧书的收藏价值是存在的,而且文献类书籍相对不易造假,故旧书、文献的未来市场值得我们预期。”孙天霞也极其看好艺术品图书市场的前景:“它只是刚刚兴起,需要一个发展、沉淀的过程;相对来说,行家、藏家对艺术图书的认识现在只是一个初期阶段,对它认识比较深的时候,发掘它潜在的艺术价值,它可能还会有比较高的价格。”海王村经理彭震尧表示:“现在各大拍卖公司也积极的拓展该市场,前几年北京只有少数的几家拍卖公司做图书的拍卖,而现在已有10多家拍卖公司在涉足古旧书籍的拍卖,可以看出这方面的收藏越来越被收藏家重视,收藏的人会越来越多,其市场前景值得预期。”
大众收藏的古旧图书市场
除了古美术文献图书市场,还有古旧书籍的拍卖与收藏。专业进行古籍善本和古旧图书拍卖的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公司经理彭震尧为我们做出详细解读。
旧书品类繁多,市场表现不一
对于古旧书的整体市场行情,彭经理对记者表示:现在古旧书籍的价位处在慢慢爬升的态势。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热及通货膨胀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藏家加入到古旧书的收藏;相对于瓷器、书画的价格,古旧书的价位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近两三年也有水涨船高之势,价格增势迅速。具体而言,古旧书涵盖的品类比较多,不同的板块市场表现不一。
线装书市场日益火热
这部分书的产生背景是民国初年在一部分学者及权贵人士之间掀起了一股复古风,其中代表人物有徐世昌、董康。他们用传统雕版印刷技术重新雕版印制了一批书籍,在纸张、雕刻再到印刷等都极具水准。当年这批线装书籍有一部分在市场上销售,另一部分被作为珍贵礼品馈赠朋友或送于他人,所以它的印刷颜色有红、蓝、绿、黑等不同颜色的版本。这部分书籍当时的印数就极其有限,流传至今更为罕见,如今随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日益火热,其价位自然迅速增长。
特殊资料性文献受追捧
资料文献不仅包括了国内的期刊、报纸等,还涵盖了一批西方为研究中国文化而印刷的图书文献,其中就包括了他们为研究中国的瓷器、家具等艺术品及研究老城建筑规制而出版的一些图书,发表了大量的图片、照片。由于当时西方有着较高水平的印刷技术,所印刷的图书质量较高,并具有珍贵的史料参考价值,使这批书籍的价位也呈现较快上升的趋势。关于期刊、杂志类的文献相对比较复杂,它包括学术、历史、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其中关于历史、社会、经济方面的期刊文献相对市场行情较好;其中同具有新闻性、资料性、观赏性的《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等此类杂志上升比较快。另外,有关民国初期新文学运动代表人物(如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的书籍、信札等,一直以来都受到藏家的追捧。
红色文献逢时而动
此类出版物包括了红军时期、解放区、抗战时期的文献以及早期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等此方面的书籍,在近两年的拍卖市场上也有不错的表现。例如:1945年邓拓主编的第一版《毛泽东选集》,近两年来,海王村连续拍出了3套,其中去年上拍的一套红色精装本拍出21.28万元人民币(据说当年印制的红色、蓝色等版本,是给不同级别的高级领导阅读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及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有关此类的拍品,在今年有望迎来价格峰值。当年新华印刷厂专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专门印刷的“大字本”资料,在市场上刚露面,就受到大家的追捧。
旧书价格低廉,行情还未启动
面对旧书收藏市场的火热,彭经理说:“如今购买古旧书用以收藏的人比收藏古籍善本的人多。一般收藏古籍善本的藏家对其藏品周转较快,一种情况是藏家如果看到市场上出现更好的版本,他会将手里持有的藏品出让,而购买相对更好的版本;另一种情况是收藏古籍善本的书店、书商,他们为维持生意的周转,会较快地将其藏品出手。现在,民国以后的这批古旧书的市场流通相对较慢,很大原因是购买这些古旧书的多为专业收藏家,他们除了资金比较充裕外,同时还认为现在旧书的价格还在低位,行情还未启动;他们对这类东西的未来有着更高的预期。例如拍出21.28万元的《毛泽东选集》,应该是一位专项收藏家为了形成完整的系列收藏,才肯出如此大的价钱将其收入囊中,而他也绝不会在短时间内出手这件藏品。如果是书商的话,他们出价不会如此之高,他们的所承受价位也就在10万元左右。
藏家数量倍增,市场扩容
现在各大拍卖公司正积极地拓展该市场,有图书拍卖业务的公司由原来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10多家,古旧图书的收藏家是否也随之增加?彭经理表示:就我们公司而言,为满足客户的需要拍卖场地已经两次扩建,能容纳300人的拍卖场马上就要完工了。以前我们以为藏书的人都是专家、学者,但是,这两年拍场出现了很多年轻人的身影,不管是出于喜好而收藏,还是出于投资的目的而收藏,很明显对古旧书收藏的买家队伍也在扩大。
“麻袋客”族淘到“原始股”
为了全面获知旧书市场行情,本刊记者对潘家园的旧书市场做了详细地调研。从旧书摊主方面获知,潘家园的旧书市场是在近两三年才形成规模的,而且旧书摊主每天都会出摊,周末是淘书者最多的时间。在调研过程中,记者发现潘家园主要集中了三大类旧书:第一种是红色时期的旧书文献;第二种是关于研究各种艺术品的鉴定类工具书;第三种就是画册及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在这几类书中最为热销的应该就是现在各大拍卖公司的图录,而且价格也就在二三十元左右,这种价格、这种状况还在持续……
记者还专门采访了被称为“麻袋客”的著名收藏家赵庆伟,请他介绍他是如何在旧货圈里发现有价值藏品的。
美术类旧书的兴起是个意外
对于永乐、荣宝、匡时等拍卖公司正在开拓的书画、瓷器等古玩艺术品的古美术文献图书这部分市场,赵庆伟表示,这一块市场的兴起是一个意外。很多购买古书画、官窑瓷器的藏家,发现自己的藏品在过去的美术文献里曾经著录过,成为无可争议的、流传有绪的古玩,有力地提升了该藏品的价值,于是,这批藏家就开始疯狂地购买这些古旧文献图书。这个风气也在近段时间风靡,而其价格也在疯狂地增长。这些书已经完全脱离了图书本身的价值,因为它为藏家的藏品起到了价格升值增倍器的作用。另外一部分藏家为了构建自己的收藏体系,不仅购买古画、古瓷,也在不断地搜集这些旧美术文献、旧画册等。还有一种情况更能体现这种旧画册的特殊功用意义,举个例子:以前赵庆伟曾经收到过民国时期关于李苦禅的画册,其中记录了他早期的绘画风格,和他建国以后的绘画风格完全不同。当时有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看到这本书后为之震惊,原因是以前他们曾经征集到过李苦禅的这类作品,却将其当做赝品而没有上拍。所以,这种古旧美术图书也是忠实记录着一个艺术家早期的绘画风格,如果机构和藏家没有见过这本书,就会丧失很多商业机会。
兴趣引导收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赵庆伟对古旧书籍、文献资料的收藏有着极大的乐趣和经验。他说:“我主要收藏一些老一辈画家的绘画手稿及印量较少、内容专业、小范围发行的的油印本或报纸。这些古旧文献、资料书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记录着历史事件背后真实的故事。比如对一张名画而言,它的画稿记录了画家最初的创意思路、布局安排和展览、出版等背后不为人知的史事,对理解、分析作品会有很大帮助。收藏家十分看重藏品的唯一性,古旧文献的唯一性极强,也许更具收藏价值。
“我对很多事情特别是历史事件有着探秘、究底的兴趣,这些古旧文献资料里往往就某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及细节做出了详细记载,里面充满了悬念与意外,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如我们对张大千的印象就是他的仕女、泼墨山水的绘画人生,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跟郎静山学习过摄影,并拍了很多摄影作品。还有张大千为什么娶第三个老婆杨婉君,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作为戏剧演员的杨婉君生的漂亮的一双手,当时创作仕女画的张大千对手的刻画总是不得其法,正是通过反复摹画杨婉君的手,才让张大千的仕女绘画更为生动。而这些有关艺术家生平细节的记载,我们只能通过旧书、文献获知,也正是这些文献资料的这种唯一性、趣味性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藏乐趣。另外一点,就是通过这些东西的收藏最终能将其转换成一定量的收益,这也会给自己心理上带来满足感。”
规模化的收藏方式
对于自己的收藏方式,赵庆伟也给记者做了详细的介绍:他的收藏主要有两个圈子,一个是古玩圈,收藏名家、名作,高精尖的藏品;一个是旧货圈,主要围绕旧货市场(潘家园、报国寺)、旧货商进行。“我的藏品基本都是从旧货市场收集的。我在收集东西时,从来不主观限定门类,因为北京市场上的旧货商很多,他们收的物品五花八门;如果你给自己限定一个类别,资金投向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说,我在收购的一批旧货里发现了几本很好的创刊号,如果让旧货商专门去找好的创刊号,就需要花很大一笔资金。而我每年只用两三百万元钱去收几批旧货,这些打包买来的旧货里都会藏有一些价值不菲、可遇不可求的收藏精品,这样,我所要收藏的好东西也就基本能够满足了。我选择这样不限品类的规模化收藏方式,除爱好广泛、资金限制之外,是有其原因的:我以前曾经做过企业,企业靠的是规模化取胜,而我现在的收藏方式就是以企业家的眼光定量它。在我的收藏过程中,已经整理出一些能形成类似企业化规模运作的藏品,我在不限量地收藏。比如我正在运作的老照片博物馆,就是建立在我拥有的“企业级”的老照片。老照片博物馆看起来是个文化研究机构,但如果将这些“企业级”的老照片数码化,其数量都足以撑起一个上市公司,可以做一个图片社;将这些照片限量发售,会产生一个很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我的收藏方式和普通的古玩商、收藏家是完全不同的,我不仅是给自己买东西,更超越自己的喜好,在给别人甚至是80后、90后购买东西。
给藏品找对主人
有人说现在潘家园淘不到好的东西,但赵庆伟却一直在那里发掘有价值的东西。他又是以怎样的眼光收藏有用的旧货藏品呢?赵庆伟坦言:“现在潘家园等旧货市场上的东西,很多看似有用,又似乎没用;很多旧货现在没有市场,所以很少有人上手,但我会打包购买。我把成堆的旧货买回来后,首先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包装、展览、宣传,把它们全部放在他们最合适的地方,这些看似废铜烂铁的东西就变成了金子。比如我曾购买了一麻袋旧书文献,里面有一部分郭沫若的东西,当时就能卖钱;但我没有马上卖掉它们,而是将其与其余的那些不知名人士的资料一起归纳、整理,梳理出一批非常珍贵的文化人士历史资料。事实证明,这批人的文献、资料同样重要和郭沫若的资料同样珍贵,他们共同构建了当时社会的整体构架。我就是帮这些东西寻找最需要它们的新主人。
赵庆伟又指着旁边的两圈海报说:“这是我给90后准备的。这些都是周杰伦、李宇春等歌星亲笔签名的海报,是他们的“粉丝”梦寐以求的。还有一些关于动漫的书籍,我现在的收藏都是海量。而这些都是他们历史的记忆。他们将来可能不会对刘海粟、徐悲鸿有太大兴趣,但会对他们儿时的经历难以释怀,他们不会忘记儿时的追求。
采访后记:在本刊即将截稿时,记者采访到了著名拍卖师左安平。他告诉记者,古美术文献和近现代图书的收藏主要是那些喜好艺术品投资、收藏、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藏人群。这类旧书记录了以前社会、历史事件的很多具体的细节,记载了很多现在已不存在的艺术品,具有很强的知识性。通过旧书的阅读可以增加读者的知识品味,获取感性知识,丰富收藏理念,所以很多藏家都是乐趣收藏。藏家一定要多学、多看、慢下手,提高自己的收藏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