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匡时拍卖发布消息将于11月底举行香港首拍,成为继嘉德、保利之后进军香港市场的第三家内地拍卖公司,这也是匡时并购上海恒利、谋求上市的战略布局之一。与此同时,保利拍卖联姻华谊兄弟进军上海,成为保利拍卖旗下第五家拍卖子公司,日前保利山东又将预展开到青岛。集团化运作之后的嘉德拍卖曲线收购苏富比,6万平方米的嘉德艺术中心也将于2017年上半年启用。从各大拍卖行持续跑马圈地的动作来看,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中小型拍卖公司愈发艰难。那么,拍卖行业的寡头时代已经来临,未来的市场格局究竟呈何走势?
嘉德、保利后,匡时进军港拍
对于内地拍卖行而言,香港市场一直被视做国际化的桥头堡,其战略意义可想而知。在香港市场中,客户资源的维护和发掘、品牌的海外影响力、税收等政策环境和区位优势等,都成为拍卖行趋之若鹜的根源。
2012年,嘉德、保利率先登陆香港市场,虽然短时间内还难以与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老牌拍卖行抗衡,但经过数年的积累,已经在香港站稳脚跟。从今年香港秋拍的形势来看,压力依然存在。香港苏富比总成交额22亿港元,同比2015秋拍的26.69亿港元略有下滑,与今年春拍的31亿港元相比缩水明显。香港保利今年秋拍总成交11.15亿港元,同比2015年秋拍的9.14亿港元略有上涨,与今年春拍基本持平。有不少参与香港拍卖的市场人士表示,今年香港市场也并不理想,往年火爆的场面没有出现。很多拍品都是底价成交,这也是买家捡漏的机会,不过精品还是很抢手,也有很好的价格。
即便如此,内地仍有不少拍卖行跃跃欲试,比如匡时拍卖。从2012年底并购上海恒利,到2015年积极谋求上市,香港市场从没离开匡时拍卖的视野。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曾坦言,“匡时一直在谋划进军香港,与恒利合并之后,将把这件事提上议事日程”。两家公司合并之后资源整合,业务板块、人员构架等进一步完善和壮大,为匡时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可能。
2016年初,宏图高科的两则公告描绘出了匡时国际借道上市的路径。其中明确提到所募资金将有4.8亿元用于匡时国际增设分、子公司项目,匡时香港的轮廓已然明朗。对于业内所关注的香港首拍细节问题,匡时香港方面表示,“目前专场和拍品还没有最终确定,图录资料也还在准备中,暂时不太方便透露具体的细节”。但从目前匡时官网披露的资料来看,香港首拍规模并不大,呈现的中国书画、古董珍玩、现当代艺术品精品数量不过百余件,可以说,这次首拍的象征性意义更大一些。
对接资本,抢占市场份额
衡量一个拍卖公司的实力高低,大抵不会脱离品牌号召力、管理团队的运作能力、市场资源的占有能力三大方面。在市场持续激烈的形势下,各大拍卖行也在各出奇招,壮大自身实力。比如保利拍卖借由保利文化集团实现上市,成为内地拍卖概念第一股。嘉德拍卖曲线收购苏富比,匡时拍卖欲借道宏图高科完成上市,都在努力与市场和资本对接,扩大规模和影响力。数月前,保利拍卖联姻华谊兄弟进军上海,成为保利旗下继香港、厦门、山东、澳门的第五家拍卖子公司。有业内人士表示,保利拍卖凭借着自己的品牌优势,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攻城略地,其实质就是抢占市场资源,进而扩大市场份额。日前保利山东又将预展开到青岛,其实看重的也是青岛的市场资源,尤其是这里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
相比之下,嘉德拍卖走的明显就是另外一种路线。2014年,中国嘉德文化集团成立,形成以嘉德拍卖为旗舰,以嘉德投资、嘉德艺术中心、嘉德在线、保险金融业务等为辅助的战略布局。泰康人寿持股苏富比拍卖13.52%,而嘉德拍卖也是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一手创办,嘉德拍卖曲线收购苏富比,也让嘉德的国际关注度飙升。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表示,“嘉德拍卖间接成为苏富比股东的事实,有利于强化中国嘉德的国际品牌形象和地位,这对于未来嘉德国际化业务的开拓有着强大的支撑作用。通过入主纽约上市公司苏富比,泰康人寿和中国嘉德可以进一步了解国际化上市公司的运作与管理,为今后泰康人寿和中国嘉德进入证券市场获取经验和铺平道路”。
竞争激烈,垄断格局雏形已现
近年来市场持续调整,整个拍卖行业都在遭受压力和考验。拍卖行竞争激烈,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大的拍卖行占据更多的市场资源,中小型拍卖行转而寻求特色路线,如果还局限在一味追求“高大全”的恶性循环中,结局不言而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市场洗牌让市场规模扩大,行业效率提升。
从AMMA发布的《2016中国艺术品市场春拍调查报告》可以看出,201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为244亿元,北京地区达到108亿元,香港市场为73亿元。从中拍协发布的《2016春拍全国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述评》看出,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为代表的10家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为98.83亿元。两个数据对比可能并不准确,但足以说明各大拍卖行掌握着市场中的大部分资源,尤其在优质资源的占有率方面有绝对优势。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谢晓冬表示,“大的拍卖公司有人才优势、客户优势,会转化为业绩优势,如果能够控制成本,依然能够维持比较好的利润率,但小公司就越来越难了,必须寻求比较有特色的经营方式和优势定位。从市场规律来看,任何行业最终都会变成少数几家公司垄断市场大部分份额,其他中小型公司会向地方性、专业化去转化,寻求比较优势,拍卖行业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