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云南丛书》中的《师荔扉先生诗集》说他为表明自己“不低头、不阿谀逢迎,人如顽石,一尘不染”的品格,遂取字石如,自号顽伯。清嘉庆元年(1796)后因避仁宗颙琰名讳,遂以字行,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另有芨游道人、古浣、古浣子、龙山樵长、凤水渔长等别署。邓石如远祖曾官汉朝的高密侯,而其祖父一生却只是秀才。其父一枝,博学多才、工书善画、爱刻石,但生性兀傲,长年在外教书,所得甚微,家境不免贫寒。邓石如虽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君(邓石如) 少以贫故,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日以其赢给饘粥”。然邓石如从小好学,在祖父与父亲的悉心教导下,研习诗文,读书之余亦学其父书法篆刻。邓石如长大后便离乡远游,一生淡泊名利,不攀权贵,以教书、卖字、刻印维持生计,甘于布衣。他曾刻一印“胸有方心,身无媚骨”, 表明其光明磊落、一身傲骨的志气。
邓石如 《四体书册》选一 30cm×4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邓石如的篆刻风格可概括为“印从书出”。在邓石如之前, 便有过“印外求印”的探索,明代朱简的“笔意表现论”即通过刀法传达书法的笔意,而到邓石如才真正做到书法与篆刻的统一。邓氏篆刻,初学汉印,并潜心研习过徽、浙两派,师承文三桥、何雪渔、苏朗公。但是,邓石如并不满足于此,他从三代、秦、汉金石文字中寻求灵感,以其“游刃徜徉,行刀如笔”的高超技艺,熔徽派的阴柔之美与浙派的阳刚之气于一炉, 最终以其独特的印风流传至今。
邓石如 《四体书册》选二 30cm×4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邓石如篆刻名气虽不及其书名,然一生刻印甚多,既有为生计而就,亦有为朋友操刀,只是大多并没有流传下来。邓传密《东园还印图跋》云:“先君子生长穷乡,少以奇寒,不能竟读, 乃学先大父木斋府君,学文余,艺书法、摹印为衣食计。而印学则独具卓然之貌、透彻之悟。饱满充实,精蕴内含,冥符古初,久为海内好古君子所珍。……夫先人游迹所至,以书印为缟紵之投者,不知凡几。……安得如先生(指张约轩,笔者注) 者一一而购之,一一而还之耶?”由此可知,邓石如生前刻印甚多,只是在其子邓传密时已多无从搜集。
邓石如 《四体书册》选三 30cm×4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邓石如一生交游甚广,曾为好友罗聘刻过一方白文印,名曰:“铁钩锁”。印款:“两峰子(罗聘)写竹用此三字法,古浣子(石如)作印亦用此三字法。”换言之,邓石如将其篆刻秘籍概括为“铁钩锁”三字。所谓“铁钩锁”,罗聘有诗云:“画竹有声风满堂,法从勾勒异寻常。鹦哥毛细休轻染,此是仙都白凤凰。”诗末题记:“自唐王摩诘双钩法传于江南,而世之画者多宗蜀主,故黄筌父子擅名当代。黄华老人而下,高房山、李蓟丘、赵松雪诸人,皆工墨竹铁钩锁之法绝响矣。”下署“两峰道人罗聘诗画”。
邓石如 《四体书册》选四 30cm×4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铁钩锁”原是中国画用笔的一种技法,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在古代著作中亦不乏见,如黄庭坚《次韵谢黄斌老送墨竹十二韵》:“江南铁钩锁,最许诚悬会。”自注:“世传江南李主作竹,自根至梢极小者,一一勾勒成,谓之铁钩锁,自云唯柳公权有此笔法。”倪瓒诗云:“髯张用意‘铁钩锁’,书法不凡诗亦工。”王汝玉《题高房山墨竹诗》:“辋川昔画‘铁钩锁’,满幅纵横凤毛堕。”《水云村稿》卷七:“书家最重‘屋漏痕’‘铁钩锁’,推为颜筋柳骨。”释大欣《高彦敬尚书墨竹》: “妙处宁论铁钩锁,深情莫报翠琅玕。”
从上述中,我们可得出,“铁钩锁”原是一种画法,柳公权得此法,意为其书法刚劲有力,结体紧凑,笔画之间穿插避让有度。邓石如将之运用于篆刻中,获得成功。叶一苇先生在《篆刻丛谈》中对“铁钩锁”作出了初步的探索:“‘铁’是指刀法,铁笔就是以刀代笔。要使刀刚健,避免纤弱的毛病;‘钩’是指笔法,字要圆转遒劲,避免板滞断硬的毛病;‘锁’是指章法,字与字的配合,要紧扣,浑成一体,避免松散的毛病。”
邓石如 笔歌墨舞
叶先生结合邓石如的篆刻作品对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笔者试图从前人对邓石如的评论中寻求“铁钩锁”的意蕴。
“铁”当指“使刀如笔”。邓石如体魄好,“力能伏百人,居楚北僧寮,群匪来扰,山人连踣十数人,乃尽逸”,非有如此神力,莫能运刀如笔,削铁如泥。张约轩曾在《东园还印图题记》中谈到:“人或数次修刮,而山人则运刀如飞,独以腕力胜。其苍劲之致直抵秦、汉。……今读山人印册,龙盘凤舞,使铁如笔。”何绍基《书邓完伯先生印册后为守之作》:“先生作印使刀如笔,与书律纯用笔心者正同。”从邓石如的篆刻作品中我们亦可看出其用刀迅猛果断、沉着痛快,点画挺拔有力、浑厚超脱。
邓石如 守素轩
“钩”,《说文》曰“曲也”,当指“刚柔相济”“圆转遒劲”。曾熙《吴让之印存跋》云:“然完白山人取汉人碑额生动之笔, 以变汉人印用隶法之成例,盖善用其巧也。”邓石如将其篆书笔法运用到篆刻中,并参入汉碑额篆的盘曲灵动姿态,突出笔势的流动性。马光楣《三续三十五举·十三举》云:“邓完白作印,混古籀隶篆而一之,大开大阖,如天马行空,气盖一世,空前绝后。有清一代,当推第一。”傅抱石《刻印源流》:“盖顽伯以书法宗匠,旁而及此,故篆刻书画,其途显同。庄严之内,独含孅媚,且一点一画,苍劲俯仰,得于书者厚矣。”正是邓石如能将其在书法上的造诣应用到篆刻中,才有后世对其篆刻作品作出“印从书出”的评价。
邓石如 雷轮
“锁”,也就是紧扣、封锁的意思。邓石如的印章中字与字之间环环相扣,虚实相应,穿插自然,欹正相生,简繁有序,方圆兼备,开合得体,于对比中寻求整印的和谐统一。在章法的处理上邓石如特别强调对比变化,“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时而留出大块空白,时而加以残破,“计白当黑”,使印面灵动自然而不呆板凝滞,气韵生动。张约轩《东园还印图题记》谓:“一石方寸之间虽数十字,其布置疏密,浑如一字。”邓石如能够于方寸之内,将每一个字都融入整个印章的布局中,注重印章的整体气势,气脉贯通,通过各种呼应手法使全印团结一气,使整印数字乃至数十字能够“浑如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