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的分水岭,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将中国艺术品市场带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感悟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脉搏的过程中,更加看清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怎样从盲目、盲从到一步步向理性、向科学化的认识靠近的进程。如果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有成熟的那一天,那么这种趋势就是不断走向成熟的标示。我们自始至终充满着一种力量,一种对文化的发现、创造的认识及其崇敬的力量,也正是有了这种力量,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才有了不俗的表现,既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中国艺术品市场也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与成长性,成为世界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一个看点。可以说,这种力量不是抽象的,而是代表着一种信念,一种积极的参与,一种不含杂念的认同与理想,那就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根基。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怎样在资本广泛参与的时候,形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文化价值体系。
一.艺术品市场发展进程与收藏文化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其中,艺术品资本的出现可能是在新的时期最应值得关注的现象。与其他艺术品投资状态不同的是,中国艺术品资本的出现,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市场效应,在很多方面,它在引导并且影响着中国艺术品的收藏文化的发展。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从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经历了或即将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1.把玩密玩阶段,其基本的理念是家有“利器”不可示人,这时,艺术品的功用就是雅好与礼品。
2.鉴藏收藏阶段,其基本的理念是眼力就是资本,这时,艺术品的功用就是个人投资喜好、增值保值与礼品。
3.专家+投资阶段(或顾问+投资阶段),其基本的理念是艺术品也是一种投资产品,这时,艺术品的功用就是鉴赏、礼品与投资。但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环境及专业基础知识的门槛较高,体制性的保障又很难到位,专家的介入在这个阶段就成为必然。这时转借介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专家投资;二是专家顾问+投资。
4.资本时代阶段,其基本的理念是资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杠杆作用不断得到发挥,这时,艺术品的功用就是投资工具。在这个阶段,由于市场环境向好,体制性支持不断到位,艺术品市场正在成为一种投资平台。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要取决于:一是艺术品均质性标准的建立与真假问题的解决;二是资本符号化的实现与服务支撑体系的建立;三是资本杠杆作用的产生;四是资本进入与退出机制的建立。
可以这样说,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把中国艺术品市场推到了一个必须用理性与科学的视角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去发现才能更好地认识与把握的崭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收藏规模与参与人数的不断扩展,以新的价值构建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收藏文化不断地形成与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收藏正在由雅好研究、鉴赏投资,逐步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时尚,文化成为一种新的品牌资源。世界范围内,在纽约、日内瓦、北京,国内外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企业家从商界抽身出来,将投资眼光锁定在艺术品上,于是,老一辈藏家正逐渐淡出,而民营企业家则成为收藏的主力。这表面上是一次寻常的购买力及参与群体的新陈代谢,其实质反映的却是一种收藏文化价值判断的变化与确立。以学术为主线的艺术史视角,会进一步聚焦于关注典范与经典的价值存在,泛艺术化的运作效应会一步步降低。今天的中国企业家投身艺术收藏,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收藏,是一种品位的象征与标签。与此相对应的是,关于收藏价值标准的研判也一步步更加理性与现实,这是目前这一企业化资本参与势头会进一步保持的一个主要支撑。当然,这也是中国收藏文化生发、培育与成长的土壤。
二.艺术品资本、精神消费与收藏文化
1.艺术品资本是一种精神消费资本
资本是能够实现增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的一种价值状态。消费资本是以消费形态表现的资本,它包括在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过程中,所有消费者创造的市场力量及其价值表现。精神消费资本是指消费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力量,与生产一样,具有资本增值的特性,可以由消费者在对产品的购买过程中转化成资本。精神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形态,同货币资本、知信资本等一样,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直接动力。其中,艺术品资本是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关于艺术品的精神消费资本化理论,这是下面即将要深入进行的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研究的基础。
2.收藏既是一种艺术品资本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收藏,在发展中已不断变更与扩充着其内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收藏越来越成为一种投资行为,收藏投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资本化。文化是由具有核心价值的价值系统所构成的,收藏文化作为一种行业收藏的文化,自然也是核心价值基础上的不同价值体系所构成的系统。也就是说,收藏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
3.收藏文化是一种精神消费体验
收藏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收藏是一种精神消费,在这种精神消费的过程中,还能取得投资收益。越是具有价值的藏品,越能带来投资收益。所以,藏界一直把“高、精、新”作为收藏投资的一个重要法则。实际上,收藏文化的核心内涵来自“资本”的概念——能够用来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或者能够借以增值的价值。透过这一内涵,可以发现收藏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交易文化,也是一种诚信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它包括股权文化和债权文化,具体表现为社会意识、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等对艺术品资本市场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收藏文化是艺术品资本市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
三.收藏文化的作用与功能
收藏文化是中国艺术品资本时代的一种正式资本制度的补充形式、共同信念及行为规范,从收藏经济学的角度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不容忽视:
1.优秀的收藏文化能够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制度建立与完善提供思想、信念等支持。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文化支持和维护。我们知道,在计划经济时代,银行被认为是国家的出纳,在资金流动上认为“钱随物走”,当然在管理艺术品流通市场与组织方面运用的也是计划与行政手段。这种以计划经济思想为核心的收藏体制严重压制了收藏文化的生发与成长,导致了艺术品资本的作用不断弱化,甚或是排斥;而在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艺术品资本运作体制中,以资本的基本特性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种原动力,不断催生着收藏文化的理念与发展。从上世纪就有不少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理论影响下,对本国资本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从而使经济、资本取得了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从基础上推动了收藏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毫无疑问,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会极大地推动中国收藏文化的发展。
2.优秀的收藏文化能够节约正式资本制度的运营成本,弥补正式制度的缺失与不足。如果正式艺术品资本制度与收藏文化的取向相适应,那么,正式的艺术品资本制度推进的摩擦成本就会降低;相反,如果人们的艺术品资本投资理念、思维及习惯仍旧停留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经验中,在艺术品资本知识又相当缺乏的今天,传统艺术品资本投资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就会与市场取向的艺术品资本制度产生冲突、摩擦与不协调,这就必然会加大正式艺术品资本制度运行的成本。因此,对于现代艺术品资本制度的移植,在某种程度上,收藏文化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艺术品资本活动与创新也层出不穷,但艺术品资本制度的变化往往会滞后于科技与创新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品资本制度常常也需要创新。因为,法律条文和制度规定仅仅是界定了有限领域的交易关系的规范,而在法律、制度规范界定之外,收藏文化就会“当仁不让”、“见缝插针”,在正式艺术品资本制度的盲区地带发挥积极作用。
3.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体系,收藏文化的价值判断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政府和艺术品资本管理部门对收藏文化创新所采取的激励措施与态度。政府和艺术品资本管理部门若不承担并强化这一职能,出现“缺位”,那么,其他非制度性收藏文化就会前来补位。如艺术品资本黑市、艺术品资本非法组织,会导致艺术品资本市场与组织的混乱。这不仅增加交易费用,而且易引起社会不稳定。当前中国收藏文化的缺失,最集中的就是体现为信用环境的失范,这正是收藏文化价值体系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四、我国收藏文化发展的状况
1.在现阶段,以诚信原则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收藏文化体系远未建立。从总体上看,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的进程。近几年,我国信用约束机制不仅没有得到加强,而且在很多方面还弱化了,社会信用环境比较差,信用基础十分脆弱。这不仅表现在各种信用工具的短缺,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行为扭曲,信用保证基础缺失。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中国收藏文化的培育与发展。
2.信用缺失放大了市场机制的缺陷。一旦社会处于信用严重缺失,使市场经济活动处于缺乏信用制度基础,那社会经济秩序就会混乱。不仅表现为人们承诺的随意性,而且还会由于经济契约的不严密而使其丧失应有的严肃性、公正性和公平性。由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微观市场主体的行为短期化、市场秩序的混乱、经济秩序的失范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中国艺术品市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以及广泛的信用缺失,使中国艺术品市场活动难以受到市场有效调节,降低了市场调节的功能和效率。
3.收藏文化的培育环境恶化。艺术品资本供给者之间、艺术品资本需求者之间、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甚至作为中立方的中介机构之间,还可加上艺术品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互相瞒骗、欺诈、不守信用、朝令夕改的现象依然普遍,市场秩序遭到破坏,管理者权威受到怀疑。在这种状况下,收藏文化不仅没有深入人心,还遭到了市场中资本强势者的破坏。在混乱的信用基础上,实现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信用缺失的背景下,艺术品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操守就显得极为重要,更是一种有效保证。
五.收藏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非正式因素对收藏文化建设的影响。除了“收藏文化”与“信用危机”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平均主义”和“国家本位主义”的非正式制度因素之外,家族主义与市场游戏规则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妨碍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软约束之一。中国文化传统中“情法兼顾”的模糊性也给现代“资本规则”的确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艺术品资本市场运作中,必须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市场游戏规则来对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主体进行约束,遇到问题,用法律来解决。而中国人却是用以“家”为核心发展形成的关系及亲疏的情感作为处理市场竞争产生的问题的规则,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与公正的法律规则被弃之不用。这样的环境之下,艺术品资本规则很难有效的建立并发挥出功能。
2.理性平衡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在收藏文化发育中的作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中的非正式制度变迁处于严重滞后的状况,由于正式制度变迁的失衡与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因此,导致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严重不协调。尽管市场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的正式制度主要是在求强求富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自上而下的人为选择过程而导入的,而非正式制度却仍然更多地表现为以适应传统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意识形态和习惯习俗体系,这样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就必然会产生剧烈的冲突与震荡。只有通过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才能够充分实现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功能延伸和结构扩容。
3.要切实注意运作规范的研究与参与主体能力的建设。中国艺术品市场由于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及运作的规范,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层次不高,资本进入缓慢,且进入市场运作的资本过度分散,投机意识浓重。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收藏文化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文化对市场的软制约的作用发挥不出来。而正是这种过度的投机与急功近利,致使中国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不一而足。从不少方面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好像在不断变迁与沦落,投机者似乎正在将其作为进行投机的一个游戏场。更为可怕的是,不少投身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将这种游戏化的怪像当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种特殊性与规律,在更大与更深层面上误导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同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所推行的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文化及其艺术的发展更多地处于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这个层面,因此文化与艺术在政策方面更多的是群众文化的取向,其中市场化的发展也更多地依赖于民间能力及力量的自我推动。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绵长而又悠久、传统文化最为丰富而又积淀深厚的国度。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蕴含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文化创意形式与文化精神,文化艺术的存在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与情感家园的重要载体,并孕育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精神特质、文化价值、思维方式、认知取向及文化本体意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蕴藏在当代社会中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现存有不同种类、不同艺术形式的、数量庞大、价值不可估量的、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文化艺术创意产品。相对于主流的经济形态,因为传承的特殊性、发展的困难性,以及认识上的模糊性等原因,在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正面临着重大的机会与挑战。
4、把收藏文化发展作为体制与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在新的世纪里,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成长,收藏文化体系的不断建立,我们会不断发现与寻找到困惑我们的问题的一些答案及解决的途径,同时,这也会给我们以更多信心与解决问题的智慧、办法,从而使在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道路上,以文化来推进文化市场、艺术市场的体制及制度建设。
来源: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