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海印坛流派纷呈,以吴昌硕为首的大写意一派,取法汉将军印、汉铸印以及石鼓文、砖瓦文,风格沉雄恣肆,其弟子有王个簃、朱复戡等;以赵叔孺为首的一派取法汉印平正一路,兼学皖派、浙派,风格淳雅堂正,其弟子有陈巨来、沙孟海等。
赵叔孺 古鉴阁
赵叔孺二十几岁居福建岳家十四载,遍览古今法书、名画、古印,眼界大为开阔,其作品风格雅正纯粹,不故作姿态。赵叔孺终其一生印风不激不厉,尽管他和吴昌硕一样,都在汉印上用功颇深,又都推崇“印外求印”,可是,他们的艺术风格却有天壤之别,这与他们艺术观点的差异有关。赵叔孺在印风上,一生极力追随赵孟、赵之琛、赵之谦等几位同姓的前辈艺术家。而这几位赵家前辈除了赵之谦的艺术风格个性相对强烈以外,其余几位都以雅正、平和为尚。沙孟海《沙村印话》曾言:“元亮之时印章滥觞未久,猛利和平虽复殊途,而所诣未极,历三百年之推递移变,猛利至吴缶老,和平至赵叔老,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起何、汪于地下,亦当望而却步矣!”
赵叔孺 不侮之室
中国传统的书画篆刻学习要师法古人,研究古代经典名作, 进而承古出新逐渐形成个人面目,舍此别无其他途径。赵叔孺走的就是这样的学习轨迹,他年轻时候在福建研究“三代吉金文字,宋元剧迹”“寝馈其中,昕夕挥毫,寒暑不辍。尤苦研秦玺汉印,恣其搜讨,精心结撰,以成其学,卓然成家”。相对于吴昌硕、齐白石等强烈的个人风格而言,赵叔孺无疑是文雅、平和的。与其说他有意追求个人风格的纯粹,还不如说他是一直在有意识地“复古”。“迩来印人能臻化境者,多推安吉吴昌硕丈及先师鄞县赵叔孺时先生,可谓一时瑜亮。叔孺先生则自叔上窥汉铸印,朱文则参以周秦小玺,旁及币文、镜铭,故其成就开整饰一派。”赵叔孺篆刻面貌多样,正如陈巨来曾评,其(赵叔孺)学习篆刻是以赵之谦为基础,逐渐拓宽视野的。
以下是赵叔孺部分边款内容:
叔孺仿汉得意之作也。(赵叔孺边款)
汉赵凤印信兹拟其法。(赵印信边款)
乙亥长至后十日,晴窗无事,寒梅始萼,阅古铜印选略有会意,信手作此,实余仿汉中之上乘也,自记于闽寓斋。(叔孺上书边款)
此拟古玉印最为合意之作,杂之汉印中难辨真伪。叔孺记。(特健药边款)
此印师三代银玺,毕真之作也。叔孺自记。(叔孺边款)
此印拟汉凿,近人吴苦铁何如?叔孺问德兄法家。戊寅十月。(庚辰德父边款)
拟汉秦强王曾二印。叔孺。(秦清曾边款)
孙老友喜余刻宋元印,此印刻意追抚,未知有合尊意否? (古鉴阁)
秦汉印中小者尤为精整,学之非易。此作仿佛得之。(秦淦边款)
取法汉封泥,为自来抚印家另开蹊径。庚申夏五,叔孺为农冉先生制并记。(龙田乡人边款)
叔孺仿汉得意之作,刻奉辅兄法教。庚申。(丁辅之边款)
秦人小玺结体极工。刻印家多未能貌之。工此者昔惟巴予籍一人而已。丙辰十月。叔孺记于春申。( 孙边款)
叔孺师汉朱文私印颇惬意,达兄以为如何。丙寅正月制(包楚私印边款)
家叔法参以让之,叔孺。(达三边款)
取法两京吉金文字,岁次丁丑嘉平月。(赵叔孺边款)
戊寅九月仿元朱文法。叔孺。(特健药边款)
此完白法也,为孙老友橅之。(无锡秦氏文锦供养边款)
絅孙老友喜余刻宋元印,此印刻意追抚,未知有合尊意否? (古鉴阁边款)
赵叔孺 易字叔孺
通过对边款的整理,叔孺老人对自己创作的那份得意跃然纸上。“仿汉得意”“仿汉中之上乘”“毕真之作”“师汉朱文私印颇惬意”“最为合意之作,杂之汉印中难辨真伪”等用词中,显示了叔孺与古为徒的自信与从容,又有“此印拟汉凿, 近人吴苦铁何如?”这样的老友戏谑之语。老人家的幽默、自得仿佛就在眼前。这种老辈风流,今世已经无从可得!
赵叔孺边款内容涵涉他的取法范畴、师友交往、印学观点几个方面。如若进行归类,可以将赵叔孺篆刻面貌分为拟金文、拟古玺、拟汉印、拟玉印、拟汉金文、拟镜铭、拟封泥、拟宋元朱文、拟汪关、拟赵之琛、拟邓石如、拟赵之谦等十二大类; 这十二大类其实可以完全归为“印内求印”“印外求印”两大类。赵叔孺篆刻的取法放在明清、民国时候是极为突出的,能和他相媲美的也不过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数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