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7:30,走上湖南路可一画廊的楼梯,发现墙壁上挂着类似中国剪纸的小幅作品,心想,这恐怕就是“中国纹身:任戎综合媒材纸艺作品展”中的部分展品了。
上到二楼,画廊主人钱晓征笑盈盈地迎上前来,为我和任戎作了介绍。任戎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1986年从南京艺朮学院毕业后移居德国,一直从事艺朮创作。这次在南京举办的作品展,是其世界巡回展览的一部分,21日他在南京博物院艺朮馆还有一场大型展览,展出规格很大的作品。
同一主题,连续两个展览,一个“公众”,一个相对“私密”﹔一个在热闹的白天,一个在静谧的夜晚,不由得好奇,作为作者而言来说,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展览方式?任戎告诉我,在国外,所谓的大型展览都是采用展览馆加画廊展出的方式。白天在美朮馆或博物馆,展出的一定是大幅作品,前来观赏的人相对较少,而晚上的私人交流的内容就丰富得多了。任戎觉得,晚间的画廊展览是一种更好的链接手段,作品不一定太大,倾向于单纯自然地交流,一切都自然而亲切。不过,在国外,晚间展览会有不少作品成交,在国内,晚间画展更多倾向于纯艺朮交流。离开南京13年之后,任戎还是第一次将作品挂在画廊晚间展出,看得出来,任戎喜欢以这样的方式回归南京的夜晚。
钱晓征是“金陵夜生活”的老朋友了,与她聊天是一件愉快的事。晓征形容可一画廊的晚间画展时用了一个词──“小品的一面”,的确,如同硬币抛出落地,我们只能看见一面,晚间通过各式各样的聚会和交流,翻动生活这块“硬币”,让另一面的情趣显露出来,晓征觉得,引导一种消费和生活观念,这也是画廊的职责所在。夜生活不仅仅是出去泡吧唱歌,最根本的在于人与人的交流。譬如此次任戎的晚间展览,不仅仅是一次美朮交流,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往。
8点,画廊人多了起来,遇见了南京教育学院音乐专业的时佳和仲晓义,她们喜欢在南京的各种展览中“玩”,增长见识,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很多艺朮形式都可以触类旁通。晚9点,走出画廊,湖南路的夜晚似乎刚刚拉开帷幕,向左走可以夜游玄武湖,向右走是充溢美味的狮子桥。南京的晚上,到底有多少张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