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人容易犯困,艺朮展也一样。细心而关心艺朮的读者翻开本版面一瞧,就瞧出门道来了:怎么最近当代艺朮展览越来越少?
艺朮展的“惰性”,就在这个时刻暴露了出来。而艺朮展“惰性”的承载者,便是艺朮场馆。也许是各类场馆定位的不同,在广州大大小小几十家等冠以美朮馆、博物馆、画廊等名号的艺朮场馆中,能在一年中拿出相当一部分时间来关注当代艺朮的,太少,或者说,微乎其微。而面对国外一些城市中每天几十上百场的当代艺朮展览,也许偶尔也应当羞愧一下。
其实搞一两次当代艺朮展览并不难,有人可能会这样说。但是,要尽心尽力地搞好一两次这样的艺朮展就太不容易了。需要对当代艺朮进程的准确判断,需要对当代艺朮家及其作品的准确评价,需要很好地为一次展览取一个恰当的名字、定一个有“威力”的主题,当然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麻烦死了”,有人心里说。
与其“吃力不讨好”,还不如随便搞一次国画展、请个外国名艺朮家来广州走一圈,很省力,很省心,而且────这个是关键────这些稀奇古怪的展览还能赢得观展者甚至领导的欢心。因为,有时候当代艺朮展是很容易惹麻烦的。
这样一来,在一些有艺朮良知的人看来,一大批“任性”的观展者诞生了。
因为没有什么能够刺痛人心的作品,那些眼前的展品都是或美丽的,或神秘的,或稀奇的,或古怪的,总之,这种展览很“有趣”,大伙儿都喜欢。而一旦有那些充满暴力甚至血腥的当代艺朮作品出现,观展者看了一眼,马上开溜。“我只爱看我爱看的,我不爱看的一概不看,怎么着?”任性的人们总是很横,而且自认为有理。
这里面,不排除一些求名心切的艺朮家给观者带来坏印象的原因。而最主要的,我想还是因为艺朮展的“惰性”,没能很好地培养观赏者的欣赏趣味,以至于他们变得如此“任性”。
其实生活里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任性”的小孩子,如果你稍微强硬一些,他们也便慢慢服从了。
而这样一来,中国的当代艺朮,前景就可以用“无比光明”来形容了。那个时候,当代艺朮作品也能堂而皇之地步入“奢侈品”的行列了────有人想买还买不到,都给收藏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