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展览评论

韩国举办中国美术馆“浮游——中国艺术新一代”当代艺术展

中韩两国的艺术交流历史悠久,尤其是当代艺术。今年时逢中韩建交15周年,中国美术馆和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作为两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国家美术馆,利用美术馆的优秀平台,再次进行两国之间更为深入的艺术交流。
这次由中国美术馆策划,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浮游——中国艺术新一代”展览,于2007年8月17日开始向公众开放。它是一个注重推介和展示中国新一代年轻艺术家的优秀成果的当代艺术展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介绍这个展览的概念。 


首先,展览的主标题是“浮游”。它是一种抽象、离奇,同时很不确定的状态。第一,这种状态很贴切的表现了年轻艺术家丰富而多元的艺术创作,它的“轻”和“缥缈”,在艺术表达和语言形式上,与年轻一代艺术家轻松而愉悦的创作状态具有一致性;第二,“浮游”的内涵中也包含着一种莫名而不能名状的沉重,无所谓缘由但却实实在在。信息爆炸的消费社会和从未停下脚步的都市化进程,使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感受到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样捉摸不定的沉重感和责任感,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飘浮、游移背后的压抑和内省,这些都是“浮游”可以给我们带来的丰富联想与思考;第三,可以将“浮游”理解成一种气态。它蓄发各种能量和生命,这种状态和许多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情况、生存感觉以及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状态具有一致性。我们常说某些青年人很另类张狂,但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给他们带来不同往代的压抑和对未知因素的探求心理以及种种复杂骚动的生理心理情绪,驱使这代年轻艺术家创作出可能很沉默但具有内在爆发力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形态可能是多变或抽象的,看似静止,但其中蕴藏的力量却很可能是凝结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而那种浮动,游离般质感的思绪也如他们的创作源泉,散发出特殊的光芒。

其次,这次展览定位于“中国艺术新一代”,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关注和观察的结果。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从’85新潮,到后’85,玩世波谱等阶段后,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语境,那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生活在高速发展的消费社会之中,广告、电视,各种媒体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个性化的独立的艺术感觉,而不是上一代艺术家所向往的理想主义集体意识,因此,他们的艺术呈现出千姿百态,多元化的景象。年轻一代艺术家植身于多元化的社会,以自身的个性方式感受现实社会的变化,并且体会着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感觉,他们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和多种语言的艺术样态,反映了他们对艺术本体特征更为深入的追寻,在外部世界超常速度发展的情境中,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一种新的共性,那就是超越具体现实生活而获得的超现实感和陌生感。这种新的艺术现实正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中的新的艺术性质,他们的艺术表达方式与全球化消费社会的特征具有丰富的关联,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在美学性质上有了鲜明的当代性。


这次展览集中呈现了具有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和作品。为了展现出“新一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完整性,我们在艺术家和作品的挑选上力图体现这一代艺术特征的各个层面。因此,展览包括了像曾梵志展望赵半狄等已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精英形象,艺术作品又能充分体现中国当代艺术新景象的艺术家;也有如陈文波、何森、崔岫闻、邢丹文、史金淞、张晓涛等在艺术本体和艺术语言上不断探索新问题,一直关注于变化中的现实生活的艺术家;更有近几年逐步受到关注与肯定,出生于80年代前后的,如迟鹏、“他们”组合等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强烈的反应出急剧变化着的中国社会现实,其中充溢着年轻一代新生活的元素和特性,也较为成熟的展现出了他们所思考的问题;当然,展览中还特别强调和推介了几位更为年轻的艺术家,比如关小+尉洪磊、陈赟、李浩、颜开等。他们的艺术视角更为新颖和另类,构成中国艺术新一代的一种类型。


在曾梵志、杨千、武明中、黄渊青、何文决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试图把图像的观念性和艺术的本体语言结合起来,用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来改造和诠释公共图像,以达成艺术家自我见解以及对表象的批判。这几位艺术家用看似传统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其实是突破了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窠臼,用他们独特的关注和视点在艺术本体语言上创新,并将观念注入其中,形成既经典又独具一格的关注现实的艺术现象。

史金淞,许仲敏,李晖,邵康,陈文令陈志光这几位艺术家都是用雕塑的方式来呈现他们的观念,他们都使用了一些写实的物象符号来传达意义。他们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形象来比喻社会中的问题。比如李晖的船,许仲敏的蛋形,史金淞的树,陈志光的蚂蚁以及邵康的假迷宫,这些形象似乎毫无关联,事实上这些形象恰恰折射了这个世间的万物。艺术家们是切实地从生活中感受和目睹了种种社会与自然界的变革以其所带来的陌生感,才创作了这些作品。

邢丹文、曹敬平、张小涛、陈文波、“他们”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是当代视觉图像的新景象。他们所关注的艺术主体以及绘画、摄影的方式都已经不是传统的艺术语言了。带有观念性的绘画和摄影势必成为将来的主流。艺术家关注的并不是描绘的事物本身和画面的艺术语言,而是事物背后和画面背后是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哪怕是描绘一棵树,一个学生妹,一枝花,一粒草莓,一间空房子,他们都想传达出世界和天下的宏大主题,这不过这种宏大叙事不是现代主义的宏大叙事而是如詹明信所说的后现代主义的后叙事。这种叙事往往不是史诗般的壮丽,而像一花一世界那样能够包容更多思想。





何森、迟鹏、关小+尉洪磊、陈庆庆、黄彦、颜开的作品从直观感受上观念性、视觉冲力力非常强,同时也与展览的空间十分契合。值得关注的是,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多少包含中国元素:黄彦的山海经式人物形象;关小+尉洪磊、喻高、陈庆庆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当代感,但从细节上我们又可以发现其中的中国古典传统的符号运用;这些要素正是我们时常关心的,正如最近艺术界经常讨论的中国当代艺术再过十年哪些作品还能留得下来;中国当代艺术是要“本土化”,还是其本身就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产物等等问题 。





朱冥、朱加、展望、崔岫闻、喻高、李伟、赵半狄的作品很恰当的体现了当代人的肉体迷失与心灵飘荡的生存感觉。在茫茫大海中沉浮是多少人并不美好的梦。孤独感在越大的城市和人口越多的空间体现得越厉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以及脆弱的利益关系都决定了这种悲哀。每个人都想罩着一个无形的气球,虽然看得见别人,别人也看得见他,但却无法真正的接触和沟通。人们在这个自我保护却脆弱空洞的气球中随波逐流,飘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可以享受阳光美景,漂浮到一个风暴交加的地方,就只有心惊肉跳的份了。更多的时候,是漂浮在一望无际毫无变化的滚滚红尘之中,任那些琐碎无聊的浪花拍打,这个时候唯一要做的就是,防止绝望。朱冥的这个系列作品可以说正是我们时代漂浮者的寓言和缩影,艺术家用视觉和行为的形式,具体的呈现了当代人这种生存状态和感觉。





梁硕、李南南,高孝午、焦兴涛,李占洋、韩娅娟、熊文韵、陈赟、郭燕、陈可、俸正泉、李浩、高磊是较为年轻化的艺术家,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似乎没有那么现实和严肃,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内心世界和表象世界之间的关联,而这就需要通过一些主观臆造的形象或者是很物质表面的形象,例如卡通、商标等等,来表达自身的内心,并通过这些表达来与复杂的社会发生关系。这种方式也是上一代艺术家并不常用的方式。





“浮游”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也可以说是展览的标志和形象。此次展览不仅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行梳理并提出问题,也为更多优秀的年轻艺术家提供了最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是中国美术馆今年有关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项目。

来源:网络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5/2019-09-17/38667.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展览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