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年度的「白夜艺术节」(Nuit Blanche)在10月的第一个周末举行,今年迈入第七届,活动从4日晚间7点进行到次日早晨7点,在市区和市郊的各种地点和空间呈现约70项展出和表演。今年的艺术总监是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Fou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执行长尚戴斯(Hervé Chandès)和身兼电影发行人、修复人、制作人和导演的沙马(Ronald Chammah)。往年的白夜策略曾是分散展点,让市民发现平常忽略的角落;今年的活动地点则特别集中在大车站、高楼及教堂。艺术总监认为大车站是巴黎市区和郊区的汇集地,因而是混合的地点,川流着最殊异的人潮,构成整座城市的脉动。基于这个地理架构,展演活动并强调视听面:相较于往年,本届较少单纯的室内投影装置或造型作品,而包含高比例的户外投影作品——或搭配声音,或是户外电影院,更有现场的拍摄;并且,投影屏不限于布幕和屏幕,还援用建筑物和空间表面。意图邀集更广大和异质的群众,今年白夜同样邀集了著名艺术家和新秀,囊括艺术作品、音乐及舞蹈、文学朗诵和戏剧。其中,在巴黎几个优越景点的作品产生格外慑人的效果——在这个夜晚,艺术家扮演的是奇观的创造者。
充斥声光效果的巴黎夜晚
来自日本的池田亮司(Ryoji Ikeda)是国际知名的极微(minimalist)电子音乐家,近年并在装置、现场演出和录像等领域窜起,曾在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 Linz)获奖。擅于以信息和数学逻辑发展影音及声光作品,其视觉作品透过高科技和对极微信息的处理而营造极致的知觉现象。在白夜中,其作品《光谱(巴黎)》(Spectra [paris])延续今年受阿姆斯特丹之梦(Dream Amsterdam)委制的户外公共空间大型作品《光谱(阿姆斯特丹)》(Spectra [amsterdam]):在巴黎的地标之一,蒙巴纳斯(Montparnasse)车站旁的蒙巴纳斯摩天楼(注1)前的广场上,以垂直向高空投射的白色强光照亮建筑物以至于巴黎上空,伴随音波构成的纯粹音场,参观者的移动并牵动这些声音,产生新的编曲。这件作品惊人的效果在于以持续而饱满的光束向高空延伸原本已经高耸的这座地标,在这一夜,以远看泛蓝的冲天光束使人们对从巴黎各角落所见的夜景改观。
另一件极为成功和动人的声光作品是法国艺术家富柯(Henri Foucault)的《把握良宵》(À la faveur de la nuit)。擅于处理物质性、感官性的元素,及空间和再现的关系,在白夜中,他的作品位于市中心塞纳-马恩省河畔的巴黎铸币博物馆(Monnaie de Paris):在建筑物宽122公尺的正面上,二和三楼的窗户上覆以彩色玻璃纸,窗内的投射灯随着朵玛(Suzanne Thoma)的音乐韵律轮流亮起,远看之下,彩色的矩形为巴黎夜景装点许多色彩。远从对岸即可听闻澄澈的音符以中板速度回荡空中,邻近的新桥(Pont Neuf)下不时驶过大型游船,造成意外的照明效果:由于船身的移动,船灯将树影和人影以移动的样态投射在建筑的正面。如果从外部而言,作品流露抒情的格调,则走进建筑物中庭,将面临较为直截而具冲击性的视听感受:纯白的投射灯以生硬的方式打亮内部方形的建筑壁面,配合重节奏的电子音乐。该作品不仅地点绝佳,艺术家并掌握了单纯的视觉设计原则,对空间外部和内部音响效果处理亦相当清楚而集中。
相较之下,也在重要地标展出的中国艺术家顾德新作品则显得差强人意:录像投影作品《2008年10月4日》(Le 4 octobre 2008)是在靠近市中心市政厅的哥德式建物圣贾克钟楼(Tour Saint-Jacques)的四个面上,投射于当日白天拍摄的钟楼之影像。影像聚焦在钟楼上半部,并呈现天空和云朵,时而加速的这些影像投射在夜间实际的建物本身,造成奇特的迭映效果:塔身尖顶的画面迭在实际钟楼的中段,云朵彷佛在夜间的楼面漂浮。作品不仅概念较弱,投影的色调或模糊并减损作品的视觉效果。
在几个大车站的作品侧重民众的参与。美国艺术家奥斯勒(Tony Oursler)以在立体造型对象上投影著称,创造奇形怪状的人偶,在奇幻的空间场景内做出失常或不安的表现和行为。在白夜中,其作品《地平线节奏游戏》(Horizon scander jeu)是和极微音乐的前辈康拉德(Tony Conrad),及结合书写和表演的狄裘(Constance DeJong)合作,在北车站(Gare du Nord)正面的三角楣上做出巨型投影:和当地学校的学生合作,影像呈现歌唱和低语的青少年。伴随歌声和说话声,并有艺术家制作的声带,混合车站的广播、火车的鸣声等。东车站(Gare de l'Est)的户外投影作品特别吸引亲子:索杭(Pierrick Sorin)的《你们都是我的朋友》(Vous êtes tous mes amis)是现场快照的装置,邀请民众在渡假的背景前或典型的全家福照片框架中留影;诙谐的是,艺术家本身也以各种角色和扮相出现在最后完成的照片中,并以大规模投影将照片投射在车站外观上。艺术家在车站对面的旅馆外观上提出另一件交互式作品,《楼房艺术家》(Artiste en bâtiment):将观众现场画的涂鸦或涂色处理成小画面,继而以大尺寸投影在建筑物墙面上。引用电影–演奏会(ciné-concert)的概念,这两件作品均配合音乐家在现场随影像而做的即兴演奏。
电影作品的跨文化性
本次白夜中,涉及电影的作品特别富有跨文化的性格:试图革新印度歌舞片宝莱坞(Bollywood)类型的印度新锐导演阿里(Shaad Ali)在里昂(Lyon)车站现场进行宝莱坞电影的拍摄,让观众一窥演员着装、化妆到载歌载舞的表演。此外,并邀请香港导演和制作人杜琪峰:其从1980年代起拍片,自如地穿梭在喜剧、浪漫或奇幻小品、警匪片、武侠片等类型,其风格以迅速而精湛的场面调度、直截的写实和黑色幽默、近乎奇观的动作设计为特色。不久前法国电影馆(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曾举办其电影回顾展。在白夜中,杜琪峰向香港动作片类型的传统根源致敬:在代表法国戏剧传统的法兰西剧院(Comédie Française,注2)的广场搭起戏台和竹林,粤剧演员轮番出场,舞台两侧放映由他剪辑的片段,摘自日本武士电影及好莱坞西部片。在市区西边的柏尔西(Bercy)车站,投映亚美尼亚导演佩勒奇安(Artavazd Pelechian)的黑白片《吾人的世纪》(Notre siècle)。其作品揉合诗意、疯狂和冲击性的风格,并实验和探索影像的形式和物质性。虽然鲜为人知,其成就足以让他跻身电影大师之列。《吾人的世纪》着眼在20世纪人类的屠杀和对太空的征服,拍摄不知去向的射击,以及苏俄和美国航天员在航行中因重力而扭曲的面孔,体现人类进步和征服的驱力所蕴含的荒谬和灾难性。
委内瑞拉籍、驻居纽约的录像装置艺术家特列斯(Javier Téllez)向来关注社会边缘族群。早期和精神病患合作改编或新编故事、组成马戏团演出,特列斯如此模糊了创作者和病人的界线,而在混合虚构和真实的影片和演出中,质疑对正常和失常的僵化界定,探触「排外」(exclusion)的议题。在白夜中,艺术家在市中心的圣悠斯塔奇(Saint-Eustache)教堂展出甫于今年「惠特尼双年展」(Whitney Biennial)呈现的《给明眼人的盲人字眼》(Letter On The Blind For The Use Of Those Who See):基于「瞎子摸象」的寓言,这部黑白片呈现盲人触摸大象并描绘他们的感受,说明了各人对同一项客体的认知是独特的。影片摄于纽约布鲁克林(Brooklyn)荒废的麦凯伦(McCarren)公园游泳池,在赋予这则古老寓言以当代性之际,艺术家对空间的奇特处理,为通常被消音的心智或生理残障者开启了充分的表现空间,而减少了「差异」所带来的区隔。
此外,并邀请国际知名的犹太裔法国艺术家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生于二次大战尾声,其作品主题围绕着死亡和记亿,内容混合虚构和个人历史,以档案库的形式集结文件、书、照片等,唤起观者对艺术家个人或虚构过去的怀想,其情绪的感染力延伸到对个人和集体历史的省思。在白夜中,他在犹太艺术及历史博物馆(Musée d'art et d'histoire du Judaïsme)中庭的作品《晚安》(Gute Nacht)和作曲家及乐手科拉维兹科(Franck Krawczyk)、灯光师卡尔曼(Jean Kalman)合作,建构一个幽微、飘雪的世界,远远传来孩童的声音、流行歌曲和援引马勒交响曲(Malher)而演奏的手风琴音乐。此外,波坦斯基正在巴黎红磨坊(Maison Rouge)举行的个展「心的档案」(Les archives du cœur)也在白夜开放,展览基于其2005年的装置作品《心》(Cœur):昏暗的大展间中回荡着艺术家心跳声的录音,展间深处的录像作品《此刻》(Entre-temps)呈现艺术家从童年至今的面孔。始终围绕着个人史和集体记忆,艺术家在「心的档案」中,更邀请观者现场录下自己的心跳声,这将融入艺术家的下一件作品。
多方位结合的音乐飨宴
在音乐类的活动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美国庞克摇滚歌手史密丝(Patti Smith)和女儿洁丝(Jesse,钢琴)及儿子杰克森(Jackson,吉他)在圣杰曼德培(Saint-Germain-des-Prés)教堂登台演唱。同时创作摄影、文学、音乐的史密丝今年才在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推出艺术展,显现她不拘于音乐的多样才华。史密丝在白夜的节目延续其音乐创作一贯的张力和能量,基于关于意大利天主教修士达希斯(Saint-François d'Assise)的文字来创作歌曲:「这是我从没有想象会在教堂里做的东西」。史密丝演唱的地点和主题并置了摇滚和宗教二个时而相对、时而相加的概念;就在她融合爆发力、诗性和即兴的彻夜演出之后,大教堂将于上午迎接望弥撒的信众。
综观之下,今年白夜的策略可说相当成功,与其分散地点和增加作品数量,策画者着力挹注经费和技术支持于几个重要的艺术家,并搭配优越的地点,达到同时具有实验性和奇观的昙花一现之艺术。效应方面,参观人次持续攀升:去年白夜吸引了约150万名观众,而根据主办单位统计,今年白夜在午夜时,总参观人次业已远超过去年的彻夜参观人数。巴黎首创的这个艺术不夜城活动引起了各国都市的跟进,包括蒙特娄、芝加哥、迈阿密、马德里、布鲁塞尔等。
注1 1972年竣工,高约200公尺,是当时全欧洲最高的摩天楼,直到1990年被法兰克福的Messeturm超越。
注2 于1680年在法王路易十四任内创立。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