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典藏》杂志
“第四届光州双年展”开幕前后几天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组织工作的极度混乱!──艺术家耗在现场等待设备和技术人员到来,眼看开幕日迫在眉睫,绝大多数作品仍未完成,甚至有些连个雏形都没有;好不容易排到技术人员前来支持的艺术家,在有了电视,并接上电之后,才发现主办单位忘了将录像带、DVD拷贝或转换系统了!几乎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出状况,策展人跑上跑下地找器材,找技术人员,和基金会之间不停开会、谈判,不停争吵??。开幕前一晚,不少艺术家表情沉重,有的开始动起肝火,有的扬言要退出展览,有的哭了??尽管,所有国际大展开幕前夕大多呈现紧张纷乱的现象,然而,类似本届光州双年展,开幕时有近三分之一作品仍未就绪,大部份录像、DVD作品无法运作的情况,仍属少见。令人不解的是,成立于1995年的光州双年展,已经有过三次办展经验,而且也找了许多拥有丰富经验的国际知名策展人担纲策划,然而经验却无法有效累积;本届光州双年展的开幕,暴露出光州双年展,乃至整个光州市企图走向全球化的宏图大志仍有待考验。
以"P_A_U_S_E"反省主流国际展览模式
3月29日开幕的第四届光州双年展由韩国美术史家成完庆担任总策划,他以「P_A_U_S_E」(停止、暂停)这个字作为本届双年展的总标题和策划方向,试图「激励人们对日常生活、整个文明或双年展等国际展目前处于沉滞的状态进行批判性反思,并提出不同替代方案(alternatives)」(参见画册中的策划宣言)。在此大框架下,安排了四项各自独立、平行展出的展览,分别是──「暂停」、「彼处︰海外韩国艺术场域」、「处决前的拘押」与「联系」,各自在不同地方举行,由不同策展人策划。其中只有第一项展览「暂停」,真正具有国际大展的视野格局,而且也是本次展览的重点;此展是由成完庆与来自欧洲,分别具有英国与中国文化背景的策展人──Charles Eche与侯瀚如三人所共同策划。其它三项展览分别以介绍海外韩国艺术、纪念光州大屠杀事件以及城市与公共艺术、艺术与都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展出内容。因此,本文将以「暂停」作为主要的讨论范畴,一般提及第四届光州双年展时,也多半专指这项展览。
从最初的意图来看,2002年光州双年展的确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它不仅试图改造光州双年展的内部结构,更希望对双年展作为国际主流展览模式所衍生的问题进行深刻反省与检讨。「暂停」希望呈现出在组织结构或展览内容上,都有别于一般双年展的展览,在国际艺坛一片国际化、流行化、奇观化的浪潮中,提出一些不同的声音、看法。因此,本届双年展舍弃「明星级」艺术家,高举「另类」、「替代」的观念,展出一些在主流体制外运作、执着于多样性艺术实验与探索的「替代空间」、艺术团体或艺术家。在具体规划上,策划人将展览分为三大部分:「替代空间」、邀请艺术家设计的15个亭子(pavilion)以及个别艺术家作品。其中,亭子是策展人赋予「暂停」这一概念的可视化形象。策展人并借重两位建筑师──中国的张永和与韩国的Young-joon Kim,负责展场空间的设计与规划。「替代空间」、亭子以及个别艺术作品在双年展展览馆二、三楼左右两方共四个大厅中的独立空间与开放场域中交织呈现。展厅里,并无所谓的中央主轴,也没有既定的观展路线,观者漫步其中,瞻前顾后、转个弯、爬层楼梯,都能享受不同的视野,对展览有一番新的领受。
但碍于经费短绌、行政组织混乱以及其它现实层面的限制,策展人、建筑师、艺术家的构想不得不面临妥协,而遭到缩减、变更的命运,整个展出效果也大打折扣。(基于这点,我对光州双年展设立奖项的意义以及评审过程的公正性感到质疑;由于所有艺术家的立足点并不相同,没有政府或画廊赞助的艺术家,在面临主办单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也只能被迫妥协;又,在绝大多数作品都未装置完成的情况下,评审委员如何能从中选出优秀作品?(注1)当然,从好的方面来看,光州双年展不啻为考验艺术家因应现实环境与应变能力的最佳场合。
25个"替代空间"双年展活力之源
尽管有许多疏漏与瑕疵,第四届光州双年展仍旧洋溢着其它双年展少见的新鲜活力与开放性格;主要由艺术家发起、成立的「替代空间」,正是本届光州双年展最大不同之处。一般来说,双年展等国际展览大多以个人艺术家为展出对象,本届光州双年展则别出心裁地邀请了来自亚、欧、美等地的25个「替代空间」或独立艺术组织,给予他们充份自由,来设计自己的展场和展出内容。引进替代空间的作法,并非市场行销策略,亦即透过产品的不断更新来刺激消费欲;更确切的说,它代表了双年展进行结构性改造的一个尝试。双年展就像美术馆、画廊一样,也成了主流体制的代表。虽然,不断有新的双年展在世界各地出现,然而,数量增加并不意谓着面貌的多样化;相反地,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相同的、可称之为「国际风格」的双年展在各地复制。为了打破双年展的封闭系统,光州双年展借重这些在各自国度尝试开创艺术新局的「替代空间」,来扩大双年展的视野,并为已趋僵化的展览模式注入新的活力。事实上,这个单元也确实是本届双年展的菁华之处,不论展场建筑、展览概念、表现方式抑或展出内容,这25个在不同时间、不同文化环境,因着不同理由所成立的「替代空间」,展现了高度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整个双年展展场流窜着一股令人振奋的活跃气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光州双年展不仅提供「替代空间」在主流国际艺术体制展示的机会,重新诠释了所谓「主流」与「非主流」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这些「替代空间」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中,这些「替代空间」的形成网络能否有效对抗以西方大美术馆与市场为首的主流艺术体制?仍然有待观察。
显而易见,许多「替代空间」在展场设计上耗费不少心思,以求将他们的精神、艺术品味、活动形态,乃至建筑样貌,有效地转移到光州来呈现。例如,建筑师季铁男的作品,原本上下三层楼的台北「伊通公园」(1988年成立)在此重组为位于同一平面、八个紧邻相接的空间,分别展出陈慧峤、陈顺筑、朱嘉桦、顾世勇、彭弘智、庄普、王俊杰、袁广鸣等八位艺术家的作品;「伊通公园」的展区,从空间到展出作品,流露出一股洁白纯净,犹如艺术圣地般的氛围,在一片木板结构、金属钢管充斥,犹如工地般的展厅中,格外突出醒目。由陈侗主持、同时是广东地区当代艺术家聚会所在地的广州「博尔赫斯书店」,推出「广东混合快车:权力持续下放」计画,并且以三个货柜车作为近20名年轻艺术家的展示空间,他们同时还出版了一本《改变之书》,记录为「如何」参加光州双年展所进行的讨论过程。事实上,原本决定以缺席作为最佳参展方式的「博尔赫斯书店」,在与策展人侯瀚如沟通交涉后,还是到现场参加展出,他们透过文字、素描、录像、相片、装置等不同方式抒发大陆南方艺术家的易变、矛盾与机灵性格。
巴黎的「玻璃箱」(Glassbox),是以他们在巴黎空间的平面图为原型,制作一个可以旋转的舞台,作为国际对话与交流的隐喻(注2)。「Cemeti Art House」搭盖了一个覆有帆布屋顶,犹似街头流动摊贩的开放空间,计划每星期从印尼爪哇寄来一卷「Cemeti Art House」正在举办的活动,在光州现场播放。香港的「Para/Site」建造了一个两层楼结构、绘有从「Para/Site」看到的香港城市天际线。除了因应双年展主题所构思制作的作品外,预展当天还有多场行为演出(performance)与座谈会,包括Lisa Cheung组织的火锅品尝以及配合双年展所作的旅游推广讨论会。北京「藏酷」同样以烹调作为展出活动之一,不过这与该空间的地点属性有关;作为全中国第一个以新媒体艺术(包括影片,录像,音乐与表演艺术)为主的艺术空间,「藏酷」位于一同名的餐厅与酒吧内,因此,饮食原本就内涵在「藏酷」的定义里。
成立于1985年的香港「录像太奇Videotage」艺术空间,同样以新媒体为主轴,堪称亚洲地区「替代空间」的先驱,组织架构也最完善,曾经发起或策划多项香港、区域(华人,亚洲)和国际的合作交流计划,例如「微波艺术节」。这次他们在光州的展出,将展场设计为休息室的模样,设有许多沙发,并以文宣、录像作品和一系列研讨会来介绍「录像太奇」。来自荷兰乌特雷克(Utrecht)的「CASCO」在漆黑偌大的展场中,随意放置一些座垫,观众可以坐下来观看荷兰艺术家L. A. Raeven双胞胎姐妹的作品,录像画面同样也是年轻男女坐在地上喝酒聊天的情景;这部流露颓废般诗意的作品,涉及身体形象、流行、媒体社会、行销策略等当代文化议题。墨西哥「Kurimanzutto」是这次参展的「替代空间」中,唯一不是由艺术家发起的组织,它是两位捍卫当代艺术的人士Jose Kuri与Monica Manzutto,为寻求一个有别于一般商业画廊的运作模式与新的艺术推广策略所成立的组织。从一开始,他们就经常不按牌理出牌地在非典型艺术空间中举办艺术活动。例如,他们曾在墨西哥的传统市场承租摊位,在鲜花蔬果中展示年轻国际艺术家的作品。「Kurimanzutto」这次展出的艺术家Daniel Guzman作品,在一大块蓝色地毯上,放置一台复印机和白纸,地上堆放光州双年展画册复印的内容,供观众索取,藉此探讨版权/复制所衍生的种种问题。
艺术家心目中的"亭"意象
本届光州双年展另一项特点是,邀请15位(组)艺术家和建筑师,针对双年展的主题「暂停」设计不同形貌、不同意涵的亭子,包括卢森堡艺术家Bert Theis专门提供观众忙里偷闲的高台公园;北京尹秀珍利用相片和声音装置,设计出一个可供人啃瓜子、喝茶聊天的中国茶屋;泰国艺术家苏拉西.库索旺(Surasi Kulsowong)将一辆1955年产的福斯金龟车,拆卸掉引擎、轮胎、座椅等配件后,倒过来如吊床般悬挂,里头装上一架不断放映哈利波特电影的电视机供人观赏;莫斯科的AES团体结合埃及图饰和《伊斯兰计画》图像的布料搭了一座帐篷,内有一些如水烟管的阿拉伯文化器皿,是整个双年展色彩最鲜艳,政治意味浓厚的作品。(注3)由日本两位年轻建筑师组成的「Bow Wow工作室」设计了一个可灵活组装的书架,上头装满Manga漫画;广州的徐坦把厕所改装为计算机室,可供自由上网;韩国艺术家kim sora & gimhongsok分析了构成所谓「风景」的主要符码(太阳、流水、山峦、浮云等),并予以现代化、科技化的诠释与转换,制作了一个可供人休憩观赏的《风景》;?日本艺术家Motohiko Odani制作了一个四面投影着熊熊烈火或滂沱大雨的镜屋,人在其中体会到强烈的感官效果;住在巴黎的中国艺术家杨诘苍,受911事件影响,制作了一个可供人从高处观看世界变化的高台;目前定居纽约、来自科索沃的Sislej Xhafa则选择了在繁忙的光州市区,装设一间「冥想室」,里头吊着一个拳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