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东方早报》
前天下午,绍兴路的望东艺集画廊举行了“关键时刻——新媒体和装置艺术展”开幕式。策展人黄丽霖认为,目前的中国艺术正处于日渐上升的国际影响和混乱的艺术市场的夹缝之间,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她要寻找一些继续坚持纯正的艺术态度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家。在这个标准之下,她选择了李颂华、金江波、徐坦、沈少民这四位艺术家。展览名称并不是就展览本身而进行的总结,而是表明一种态度。
李颂华的作品是一段录像,一个人用筷子不停在两个装满刀叉的盘子中间做着搬运的工作,他似乎想说明力量的此消彼长。筷子和刀叉分别是东西方的文化隐喻,可以代表政治格局,也可以用来说明文化等软实力领域的转变。金江波的作品远看很像是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或者就如他作品名称所形容的“天使的云”。但近看,那些看剪影似乎是大树果实的东西,其实是一只只僵死的小鸟。这些小鸟在今年春天的大雪灾中被冻死,它们的尸体成了艺术家对人类和自然关系进行反思的工具。徐坦的作品叫做“关键词”,他在展厅里放了几台电脑,搜索关键词,不仅实用,也是一种隐藏自我立场的策略。想必网络上所谓的“标题党”们深谙这一套策略。徐坦的作品中倒是有一个细节令人侧目,大意是说:“既然我们可以在灾难中幸存,我们也可以在艺术市场中幸存。”对艺术市场的描述,已经开始和灾难相提并论。
沈少民的作品可能是最令人动容的。这部名为“我是中国人”的纪录片,拍摄了中俄边境的一个小村庄。村子里的人血统混杂,他们内心认同中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是,在广袤的中国边境上,他们是一群处于边缘的被遗忘者。这些高鼻深目的村民,不会说俄语。一个长镜头颇有深义,一群俄罗斯族的村民在看电视,节目内容是关于中国传统相面。他们津津乐道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作为汉族智慧的相术,其实并不适用于高加索人种的他们。这群文化意义上飘荡无根的村民所面临的境遇,是否会让在超级都市的文化拼盘中张皇失措的人们感受到一些切肤之痛呢?
不得不说的是,望东艺集的展厅空间的确很小,一旦举行群展,作品之间的空间关系会相有干扰。对此,黄丽霖表示,望东艺集的上海展厅只是个窗口,艺术交易主要在香港完成。他们似乎不太情愿踏进大陆艺术市场这潭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