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这次中国的画家们对这次创作活动反响非常热烈,积极性非常高,一直到前不久,还有画家打电话,通过信函邮寄作品来咨询,要求参加这次展览活动。参加这次展览创作活动的有年届八旬的著名老艺术家黄永玉先生,也有望七之年的张道兴、袁运甫先生;包括今天没有来的马振声、郭怡琮、张立辰等先生,刘大为、王明明、吴长江、尼玛泽仁、施大畏、杨力舟、龙瑞、宋雨桂、何家英、蔡超、韩书力等在任的中国美协副主席和省市美协主席、画院院长等。
此外,还有一批像林凡、李少文、于志学、王迎春、程大利、朱理存、宋涤、庞媛、程振国、杨延文、吴山明、刘国辉、徐希、何水法、田黎明、唐勇力、史国良、陈平等当代中国画坛的实力派精英翘楚;更有一批像李乃蔚、韩硕、孔紫、卓鹤君、何加林、胡明哲、何晓云、刘文洁等在各届全国美展中摘金夺银的中青年后起之秀。
每一位画家在接到创作邀请后都十分重视这次代表了国家文化形象的创作任务。许多画家纷纷通过不同方式表示了要求参与的愿望和热情。不少艺术家不顾年高体弱,认真收集素材,数易其稿,匠心运营,全力以赴。不少承担了其他创作任务的画家纷纷辞去邀约,放下手头工作,集中力量投入创作,甚至反复修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体现了十分可贵的精神,专家们不避劳顿,认真审核观摩草图,为保证作品的质量,不惜推倒重来,返工修改,严把艺术质量关。
这个展览代表了中国画目前最好的水平 港澳台画家也积极参与
[中国文化报的记者]请主办方评价一下这次展览的艺术水准,这些画家和他们的画作是否代表了中国画目前的最高水准?
[冯远]这次展览代表一个什么样的艺术水平,当然要由观众和世界各国的朋友们、同行们作出评价。但是就我个人认为,这个展览代表了中国画目前最好的水平,其中相当多的作品可以说是体现了艺术家们目前最好的创作状态。当然如果说时间再充裕一些,可能个别作品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还有一些艺术家,比如原来准备邀请的90岁高龄的吴冠中先生和张汀先生,由于他们年岁太高,实在是不便,所以我们也不能强求。包括范曾先生,在可选的主题当中,他觉得不是很能对上路子,所以最后没有参加这次活动。但是现有的200件作品的作者,我认为都是属于中国目前一流的阵容和水平,其中不少作品我认为已经成为经典作品甚至是传世作品。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这次创作活动中,有没有邀请港澳台地区的画家参与?包括我们的巡展部分,有没有设计或者有没有计划去港澳台地区进行一些学术方面的研讨或者交流?未来中国文联跟台湾地区的一些合作是不是有待加强?
[冯远]这次200件作品中间有台湾画家何怀硕、江明贤等画家的作品,也有香港、澳门的画家参加创作。但是原来我们邀请的香港、台湾画家数量比较多,将近十名左右,但是我们在草图审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来选作品,所以后来有一些澳门画家的作品没有入选,让其他一些能力更强的画家代替了。这次巡展中有三到五件作品是台湾和香港的画家的作品。计划中的展览,首先是国内巡展部分,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地,香港、澳门的展出正在筹划中间,因为这需要预先沟通。现在国内的巡展最好是一站接着一站,比较紧扣,但是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这都在我们的考虑之中,谢谢。
200位画家最后形成是经过几轮筛选 中国的文化象征物画的是长城
[新京报记者]请问冯先生,介绍中说邀请了200位当代著名的画家,标准和程序是什么样的?您刚才介绍有台湾地区的画家来参加,能不能介绍一下邀请他们的过程?主题里有192个国家的标志性文化象征物,请问中国自己的文化象征物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文化象征物?请介绍一下这个文化象征物的创作情况。
艺术中国:这次徐悲鸿大师的展览作品,对比以往馆里常设的作品究竟好在哪里?
冯远:第一,炎黄艺术馆是通过一个新的运行机制,等于说通过策展人来策划一些有分量的大师级的系列展览。徐悲鸿作为中国当代美术或者说现代艺术史的一个颠覆人物,他当然是首推第一个。另外一个是通过了跟民生银行的合作和资金的支持来运作这样的大型展览,你看整个炎黄艺术馆重新装修一下应该说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个系列展览本身从选题来说徐悲鸿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当代美术史的重要人物,他作为美术史一个代表人物或者著名艺术家他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的作品,而且他在他的艺术风格中间禀示一种现实主义精神以一种写实风格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实际上对中国的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方面来说,他在这方面应该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同时也培养了很多的接班人。
艺术中国:那您本身作为画家,向徐悲鸿大师学到那些方面?
冯远:我本身也是美术学院出身,而且从事艺术教育管理也是培养年轻人,所以我们对一段历史非常清楚,同时对徐悲鸿和他同时代的一批著名大师,比如说像林风眠、潘天寿这样一批同时代的著名艺术家,对中国艺术的传承和艺术教育的事业的贡献都是非常了解的;同时作为艺术家我觉得从前辈大师身上我们学到他们一种执着的责任意识和对艺术的奉献精神,同时留下了大量的精品力作。作为那个时代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源流关系,所以我想作为我们后辈来说,当然是要学习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和一种传承中华文明、创新中国当代艺术这样一种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