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作为新闻事件的“立此存照”,其所特有的真实和鲜活,越来越成为包括电视在内的视觉媒体追逐的对象,需求量日益增多。
但是,新闻摄影反映的对象,只能是正在发生、发展着的新闻事件,稍纵即逝,过时不候。而我国媒体还没有完备的新闻摄影机构和队伍,仅仅依靠有限的专职摄影记者,尽管以一当十,仍然无济于事;即便每位文字记者配备照相机,人数也还有限。面对着每天大量发生的新闻事件,新闻记者疲于奔命,也难免顾此失彼。通讯员是新闻摄影的重要来源,然而,有限的通讯员队伍已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且有的通讯员缺少主动意识和新闻敏感。
想要鲜活、丰富的新闻图片吗?不妨倡导大众互动。
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六年来长盛不衰,其中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对群众互动不设门槛。栏目有一组24小时开通的受众热线,平均每天有千余条信息,即便百里挑一,也能提炼出10条鲜活的新闻。如果每一个媒体,都能如此这般广开门路发动受众,鼓励每一个现场当事者,拿起手中的手机、照相机,拍摄鲜活的画面,将大大拓展新闻图片的来源。
一、新闻摄影大众互动的优势
1.变盲点为热点。大众的参与,使顺风耳、千里眼从美好愿望成为现实。一些至今还没有被媒介广泛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闻事实,有赖于大众互动,可以变盲点为热点。
2.变事后采访为现场目击。记者纵有三头六臂,不可能事事件件亲历亲为,社会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重大事件的真相,只能依靠滞后采访寻找当事人。而目击者主动提供信息,其真实性和说服力不言而喻。
3.变“走过路过”为“不再错过”。当事者有切身体验的各种困难、困惑和社会矛盾,民众的呼声,以及应对举措,包括能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变化,利用媒体的平台,及时疏导、化解、推广,媒体就不会常常“错过”。
二、导入群众性新闻摄影的互动机制
1.敞开大门,发动群众踊跃参与。媒体的热线电话、热线手机、电子信箱,包括新闻图片投稿的绿色通道,时时公之于众。
2.内设通联机制,信息共享,对自然来稿建档立案。
3.建立保障体系。通过跟踪追访、论证,力求三个确保:确保自发来稿的真实性;确保有效性;确保纳入法制轨道。
4.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图片质量。建立互动流程,适时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提高班,变自发为有组织、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