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届荷赛结果出来后,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欣喜者多,偶有怀疑、指责也属正常。从方方面面的反映来看,国内的业界人士,其实很看重荷赛。因为看重才关注、才有反响,因为看重才会指出在获奖作品理解上的中外不同之处,才会挑出获奖作品中的所谓“瑕疵”。
突发新闻、一般新闻类的获奖作品,摄影人士一般不会有很大的意见,毕竟是硬碰硬的东西,没法投机取巧。体育赛事方面的作品,也都要靠真本事,但是对组照的认识可能会有不同。中国今年的获奖作品中,两幅地震灾害作品应该没有什么可非议的,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地震类似获奖的照片多了去了,有的比获奖的图片还好。不可否认,是有这种可能,或许是更好图片的作者没参赛,或是更好作品参赛了没被评委选中。同等档次的作品,具体哪一个获奖有偶然性,也有评委兴趣和爱好的影响,但是总体上不会很过格。而且,荷赛的新闻摄影评选与国内新闻摄影评选不同,他们评的是新闻而不是宣传。
赞赏——尽善尽美
因为我们很在意,所以我们对一些摄影佳作赞赏有加。中国的新闻摄影人可能对年度大奖并不会说多少夸奖的话,因为用那幅图片象征和表达经济危机手法很一般,而对中国吴晓凌拍摄的《柔道运动员Ange Mercie Jean-Baptiste在北京奥运会上》,是会大加赞赏的,这的确是世界新闻摄影中的大师级精品。
这幅作品画面构成很简单,亮点就是一滴血。颜色也不是色彩斑斓那种,而是很单纯。作品好就好在那个血滴的形状和象征意义。根据画面推测,拍摄图片时相机快门速度应该是非常高的,正因为足够快的快门速度,才保证了血滴的“皇冠状”。正是这个小小的血滴,才使照片生辉无限,征服了众多评委,获得一等奖。血滴使静态画面具备了好照片的很多内涵,小中见大,小中见情,具有不可名状的悲壮美。跪下的腿和支撑的手,代表着力量,暗示着坚持坚强;缠绕白色布袋的手与血滴相映,隐含着失败、血汗、艰辛、挣扎等丰富的含义,引导人们慢慢意会。表达这些意思,没有通过人的悲喜表情,没有通过力量积聚较量中的身姿,甚至脸和眼睛都不需要露出,小小的一滴血就表现出来了一切。新闻摄影要注重细节,可以说,《柔道运动员Ange Mercie Jean-Baptiste在北京奥运会上》把细节运用到了极致,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疑惑——新闻摄影这样吗?
荷赛获奖结果一出来,面对国内6名获奖作者的作品,就有很多人发出了感慨,这是新闻摄影吗?发出这种声音的,主要是针对《电视中的北京奥运会》和《复制战争》两个组照。的确,《电视中的北京奥运会》中,西方人视角成分多了一些,《复制战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摄影,更像是观念摄影或“恶搞摄影”。
针对这样的状况,有些人对荷赛的评选标准提出了不同意见和看法,认为荷赛近几年在走偏,离纯正的新闻摄影之路越来越远;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参赛者在极力迎合荷赛,按着荷赛的获奖思路拍摄作品、编辑图片。这些手法不适合中国新闻摄影的实际,不应该提倡,也不应该学习和借鉴,应该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组照中的图片,有的都是用一样的画面不断强化读者的视觉,如今年的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北京奥运会跳水选手》和体育动作类组照三等奖《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跳水比赛》就是如此。这样的图片不需要编辑技巧,都是一样照片的罗列,这种组照有意义吗?这种组照还能算组照吗?荷赛这类作品获奖的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更何况,《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跳水比赛》黑白照片,在照片制作中应该有背景调整过度的嫌疑(黑白照片中的纯黑背景在比赛现场应该很难自然出现),这样的超限度调整在目前的国内新闻摄影比赛中是明确不允许的。
套路陈旧——我们玩过
今年的荷赛获奖图片,有些题材不是很新鲜,缺少创意。获奖中出现的自闭症、贫民窟、白化病、流浪者等,以前都有类似的选题出现,中国的摄影记者目前在这些领域都有涉猎和探索,而且有些图片质量很高,如多动症、残疾孩子、性工作者等反映社会底层或社会边缘的内容都有所涉猎,国内摄影记者所关注的新闻摄影领域基本没差别,而荷赛这些题材都有些陈旧,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拍摄以致获奖。
荷赛奖——媒体品牌的广而告之
尽管国内有些人一再强调,荷赛仅仅是一个摄影比赛,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和评价标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盲目迎合,也没有必要过于看重。荷赛不是新闻摄影评价的惟一标准,也不是绝对的权威,我们可以参与,但是不必要盲目迷信。但是,从今年荷赛结果公布以来的情况看,至少目前荷赛在国内新闻业界不是可有可无的,至少比国内一些高端的新闻摄影赛事待遇要高,影响力要大,获奖者受尊重和受重视的程度要高。2月13日评奖结果一公布,2月14日很多国内媒体都发表了中国6位参赛者获奖的消息,并配发了相应的图片。获奖作者所在的单位更是非常重视,无一例外地“广而告之”。除新华社在其“新华网”上发布之外,其他5家纸质媒体都用显著的版面介绍了自己的摄影记者的获奖情况。
杭州日报在头版开辟了“报喜”栏目,特别介绍了集团属下两位获奖者以及部分获奖作品,都市快报则用专版介绍了傅拥军的获奖作品和感言;深圳晚报用了两个专版,介绍了获奖作者的拍摄感言和部分获奖作品;中国青年报是在头版刊发了记者赵青的获奖消息;新快报用整版介绍李洁军获奖情况、作者简介和摄影界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