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交椅又称折叠椅,其制造和使用可追溯到3500年前。特别是明代交椅,造型优美流畅,柔和自如,端庄凝重。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交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南宋时期,高型家具已经普及,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已退出了正式场合,家具的种类有了很大的变化,适应垂足高坐的起居方式的家具应运而生。南宋的文献中有关家具的记载明显增多,对当时百姓日常使用的家具种类有了详细的描述。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诸色杂卖”篇中写到“家生动事”时,就罗列了卓凳、凉床、交椅、兀子、绳床、竹椅、柎笄、裙厨、衣架等家具。其中“交椅”一项表明当时家具的功能设计已具有了对于可移动性的关注,为了使家具在移动和搬运的过程中缩小体积,折叠式家具应运而生,以使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为其存在的价值。此类家具的优点在于方便移动、携带或储存,其中坐具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试从古代文献资料着手,结合绘画、版画和实物,对家喻户晓的折叠式坐具——“交椅”的使用情况和形制演变略作考述。
交椅因腿足交叉而得名,又称折叠椅,它的制造和使用可追溯到公元3500年前,古埃及第18王朝的图腾加满王的墓中出土了一把结构复杂、装饰奢华的交椅(图1),它见证了古埃及家具工艺的领先,若非出自古墓,恐怕无人相信它的年代会如此久远。
中国的交椅则由交杌演变而来,交杌古称胡床,其上做出靠背,不管有无扶手,都可称为交椅。从结构上又可分为直后背式和圆后背式两种,二者下部构造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上部,这在宋代已经基本定型。明代交椅,上承宋式,在造型、结构、装饰上更趋完美。交椅的座面通常作软屉,或以绳编,或以皮制,便于折叠,展开则能固定腿足,形成座面,就坐极为舒适,还可改变软屉的长度来调节座面的进深和高度。交椅折叠后携带十分方便,是古人出巡、打猎、旅游乃至行军作战时的常备之器。
“交椅”一词始见于宋代文献,目前尚未发现宋代交椅实物,其形象只能在宋人绘画中一见,如《蕉阴击球图》中画有两小儿在击球戏耍,其后一妇人倚靠长桌,身后就是一把圆后背交椅,绳编座屉。靠背板中央有方形嵌饰(图2)。在《清明上河图》(图3)中可见直后背交椅的形象。可见交椅在宋代十分流行,但无任何资料显示,宋代以前中国有交椅的使用。直后背交椅的实物比圆后背交椅更为少见。明万历刊本《三才图会》中绘有两种不同造型的交椅,都可以折叠,用途则稍有差异,左一例仅可端坐,右一例可以半躺(图4)。《三才图会》是进士出身的上海人王圻与其子王思义合编的类书,其中各类家具图形对研究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家具形制与名称有重要参考价值。
世俗所谓“第一把交椅”,可以理解为在某一范围内的最高职位、身份。交椅的品质和摆放的位置能显示就坐者身份地位的高下,而关于交椅在坐具中等级很高,非权贵不能擅用的说法,实为一种误解。这在南宋张端义《贵耳集》中有所见证:
“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在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遣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样。今诸郡守卒必坐银校椅,此藩镇所用之物,今改为太师样,非古制也。”
文中“校椅”即交椅;“宰执”即宰相;“秦师垣”即受人唾弃的历史罪人秦桧;“栲栳样”即交椅的圆形椅圈。它讲述了吴渊为了奉承秦桧,做了四十只荷叶形托首,派人装在秦桧及其侍从的交椅上,成为交椅新式样。从这段文字可以得出以下认识:一、交椅当时并非权贵专用,而是“宰执侍从”、“诸郡守卒”都可以使用的便携坐具。二、“今诸郡守卒必坐银校椅”说明当时交椅在军中已经广泛使用。三、秦桧於北宋政和年间登第,南宋绍兴年间两任宰相,在位十九年,故装有荷叶形托首的交椅大约出现于南宋绍兴年间。四、因秦桧时称太师,故装有荷叶托首的交椅式样被称为“太师样”,这作为后世“太师椅”之称的由来,较为可信。
另据南宋王明清《挥麈录》卷三记载:
“绍兴初,梁仲谟汝嘉尹临安。五鼓,往待漏院,从官皆在焉。有据胡床而假寐者,旁观笑之。又一人云:‘近见一交椅,样甚佳,颇便於此。’仲谟请之,其说云:‘用木为荷叶,且以一柄插於靠背之后,可以仰首而寝。’仲谟云:‘当试为诸公制之。’又明日入朝,则凡在坐客,各一张易其旧者矣,其上所施之物悉备焉。莫不叹伏而谢之。今达宦者皆用之,盖始于此。”
从文中可知,装有荷叶形托首的交椅在南宋绍兴年间一经出现,便为当时达官贵人所竞相仿效,成了一种炫耀身份地位的坐具。因无实物留存,这种新式交椅的具体形像,只能在宋人绘画中观之大略,如《春游晚归图》中,一个大官人骑于马上,有侍从十人前拥后护,各司其职,其中一人肩上所扛的交椅就装有荷叶形托首(图5)。
圆后背交椅既美观又实用,近千年来广为流行。传世品中年代较早的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黄花梨圆后背交椅(图6),该椅曾为已故著名金石学家陈梦家先生收藏。靠背用独板,仅在上端浮雕如意头开光一朵,作云头双螭纹,显得朴质粗犷;椅圈腾空处极易断裂,故以金属棍连接腿足弯转部位,这样既可以稳定椅圈,又可将椅圈的承重经由金属棍导向腿足直至地面。几乎在所有部件交接处都钉有铁錽银缠莲纹饰件,起加固、装饰作用,现有部分残失。该椅的绳屉为后配,不能承重,只是为了表现座面,固定腿足以作展示而已。腿足上端转弯处和联结扶手处装托角牙子,雕螭纹,起加固与支撑作用。
圆后背交椅的制作比起直后背交椅,难度要大得多,其扶手的处理,需兼顾实用与美观,与后者截然不同的上部构造必然出现。圆后背交椅的扶手如果直接连接前后腿足,椅圈势必过大,头重脚轻有失美观,手臂也无法搁放,还大大浪费人工和材料。因此只能在腿足上端造出向前弯转的部件,辅以金属棍,加上靠背板,形成五个支撑点,共同承托椅圈。这种设计体现了美学与力学的统一,在造型和功能的平衡上可谓尽善尽美。除此之外,圆后背交椅的频繁折叠、搬运对结构牢度的要求很高,因此,在所有弯转部位和主要部件的榫卯结合处增设金属部件,或铜或铁,并錾刻花纹,加固与装饰得以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