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摄影评论

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规范与个性

艺术是要个性的。个性是艺术的生命,这差不多是每个从事艺术的人都应知道的常识。但当代中国艺术教育对个性化的培养,则不仅没有丝毫的认识,相反地,应该说在抑制在扼杀。

  中国是个讲究大一统的国家,一切都在 “中央”的统一控制之中。教育部下达了各种制度,设计了各种程序,从招生,考试,学制,课程设置,到硕士点、博士点、实验中心的标准,一切的一切,都有教育部、学位办、教育厅及各职能部门作了相当严格而可量化的规定,全国各地一模一样。每年或每几年,这些上级主管部门还会组织相关的专家组到所有的学校,按各各种各样“科学”的可量化的框框条条,逐一检查落实。近些年来,声势浩大威风八面的“本科教学评估”,则把各所大学折腾得死去活来。各个学校为了这种统一标准,不知花费了多少亿的巨额资产,从上到下地造假以求统一。这种评估,说到底,也是要规范。当然,在统一的教材(以前是所有的学校使用统一的教材,现在是同一学校大多使用同一的教材),同一的教师(在一个班或几个班),使用同一的教学方法,使用同一的考试检查方法,去教授几十或几百个不同的学生。在这种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培养下,雷同化的现象当然难以避免。如果说,十多年前各美术学院5到12人一班的精英教学模式使这种规范化模式化倾向还有所限的话,那么,“扩招”以后,30到60人一班的教学规模,师生比从80年代1:1(例如四川美术学院),1:2到今天的20:1,30:1,使这种规范化的教学更有向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规模效应方向发展,艺术的个性化教育就更加困难了。

  从具体的教学情况考察,如果说,过去就存在诸如李可染的学生象李可染,四川美院的学生画大头小身子一画二十年,浙江美院的水墨山水让你分不清作者该是谁……这种严重雷同的现象在今天的学院美术教育中更可谓比比皆是。这种雷同化倾向又因一阵又一阵的思潮和风气而加强。由于学院的规范性模式性本来就十分严重,又是画家云集之地,互相间攀比模仿成风。在此风气下,由国外来的展览、画册、消息报道或翻译的文章、书籍,都可引来一阵又一阵的模仿之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怀斯风、弗洛伊德风、波普风、艳俗风,一波接一波。弄得全国画坛皆大同小异。弗洛伊德风流行时,油画界画人均满脸斑块,艳俗风盛时,画中女人皆烟花妓女一般。“当代艺术”闹热起来,又一拨一拨地去画毛泽东,画红卫兵,画红领巾,画婴儿,美术学院好象变成了画工厂,设计师设计好蓝图,全体教师和学生皆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就得了。这个设计师是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是某权威评论家,或“最具实力”画商……

  当然,这些问题美术学院的教师们也有注意,也有一些教改的对策。例如以强化“宽基础” ,打破专业界限,扩宽思路,增加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就是为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多更丰富,以利其自己专业上的多向选择和个性化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在毕业创作中,一些教师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挥,“因才施教”等等。但这些均属治标之法。在整个教育模式和教学体制未能根本改变之时,美术教育的个性化倾向是很难发展的。写到这里,想到钱学森说的一段话“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本该讲个性的艺术院校尚且如此,理科院校又能怎样呢?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2019-09-17/42891.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摄影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