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和宣纸,写下同一美丽的名字
2007年的夏日,北京比往年热得早,花花树树,艳帜相争,和谐成趣。像夏天一般开朗热情的张金玲,使我与她得以“清泉石上流”一般的爽谈。
很早就在银幕上熟悉张金玲。70年代的《渡江侦察记》中的刘四姐,《瞧这一家子》的嘉英,《从奴隶到将军》的索玛(这两部获文化部优秀演员奖),197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故事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金鸡奖提名奖,三辣子的艺术形象让我对张金玲的印象颇深。今天,做为她30年前的粉丝,能面对面地聆听她银幕前后的故事,非常高兴。不染脂粉的她,一脸的自信和笑容,依然透显银幕上的气韵,美丽得更真实、更自然。当我问她在银幕上的辉煌之谜时,她回答说是喜欢,太喜欢了!“我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塑造了一个个银幕形象,为此有许多观众朋友一直关心我。我太喜欢电影了,我曾想,如果我再活一次的话,我还要去演电影。”就如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谢铁骊所说:我很喜欢张金玲的表演风格,她身上那种质朴无华,感情真挚,善良厚道,是表演艺术中很难得的天赋”。
绘画起于缘份。艺术是多么青睐她,在她银幕生涯走向高峰时,命运突然招手引她迈进另一个艺术门槛。1990年,张金玲拜国画家娄师白为师,学习国画。开初,她本是陪同儿子学习书画,让儿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没想到,她自己竟然身心相许,爱上了书画,且孜孜不倦……
1995至1996年,她的书画作品先后参加韩国、伊朗、日本的电影人书画展览;2000年,参加中国广播电视总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书画展;2002年,由山东威海鸿佳文化公司为张金玲举办了四个城市的书画联展;2003年,在沈阳大剧院举办张金岭电影回顾展书画汇报展;2005年,张金玲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了“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张金玲书画展暨《张金玲百花集》首发式”;2006年,在河北唐山举办张金玲走近百姓书画展。今年9月15日她又要赴承德举办画展……
张金玲以书画的形式,又一次走近喜爱她的观众当中。同样,艺术以另一双热情的手,激情拥抱了她。
我很纳闷,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五彩缤纷的灿烂花朵,张金玲女士莫非真有天使的翅膀?那么自如地比翼双飞在影视的星空和翰墨的海洋。我很想揭开她从影学画的神秘面纱,而她的回答竟然是毫不修饰的质朴简单:
一切成功的必然,无非是很多很多的偶然积攒起来的。17载的光阴,纸短情长。这期间她仍然像拍电影一样十分投入在宣纸上,墨色流云,笔下风情,金玲在宣纸上看到春天的绿芽,让最美的花含苞待放,让她喜欢的人物在宣纸上定格,——哪怕是虾、蟹、鱼、蛙、禾草、老枝,也要赋予它们艺术的活力和灵性。
每一幅书画都那么像她——气质风华
如果,金玲不从影而一直从画的话,也许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吧?细观金玲的画,好像每一幅画,都是她的眼睛在说话,在述说她的博爱之心,向上之意,唯美之宗。她敬写的《观世音菩萨》,其神韵其精神,让佛与时人仿佛有着言语相通般的亲近平和。驻足在这样一幅幅艺术品跟前,众生应是身心澄澈,万念由善。美的艺术,有一种令人心神激荡、抑恶扬善的力量。
她天性原有的崇美扬善的力量,与她在银幕上、在宣纸上的艺术再创造而展示出来的激励人心的崇美扬善的力量,她的艺术和她的人性,互相辉照,真水无香,且能润心。她的尊师敬贤,她的坦诚守信,如她的艺术一样让人称道。她说,学书画以后,我更加敬重书画界的前辈和老师了,深知一笔一画看来易得,要画好,画精,画出意境,却是千辛万苦始出来。演员是众多的人共同完成的艺术,有导演的指点,有同行的交流和衬托。而书法是一个人与一张白纸,一支笔,一团墨之间形成的艺术,当你与它们融合的时候,你的思想,你的美学,你的情感,你的知识,你的灵魂深处要流向外界的那股心灵的泉水,就止不住地流向你蘸满彩墨的笔峰,你自己喜欢的,就在白纸上开出了你心田里要开的朵朵灿烂的花。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欣悦,不亚于母亲孕育孩子。
如我在画一幅佛像时,那种神圣那种崇敬是无法用言语诉说的。整整画了四天,最后在佛的眼睛上笔锋不慎颤了一下,整个的神似和神韵都没了,当时,一向很坚强的我,流泪了,因为那画倾注了我的心力和挚爱的情素。很感谢我的先生非常理解我,支持我,给了我学画过程中的全力的爱。
她的仕女系列,也眉目传情,暗香浮动,秀外慧中,言笑绝佳。她的荷花,无论墨色和线条,结构和意境,都细致而空逸,一笔一划,如诉如歌;墨淡墨浓,亦情亦爱。那《墨荷》、《香远溢清》、《洁情根似玉》、《无声》、《听雨》、《荷塘清趣》、《清凉世界》等作品,让人走进清妙纯美的辽阔,身不由己地被卷进她的艺术浸润之中。我仿佛看到那每一朵荷花盛开的都是佛的梵音,都是开颜的慈眉善目母亲的笑容,都是金玲自己曾经努力过的辉煌过的和正在追求的艺术之神。她的《蝶恋花》,那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之美的“蝶”,正是勤奋、刻苦、辛劳的金玲。那艳花硕树,正是金铃一步一阶向艺术殿堂耕耘出的一树又一树的花朵。至于《声出山泉之间》呼之欲出的青蛙,《一片芙蓉引鱼来》、《细雨鱼儿出》等作品的小鱼、虾、蟹等小灵物,贤者皆称秉性白石大师的遗韵。她代表作之一的《虾》,著名国画大师范曾为其所题的是“白石遗韵”,娄师白先生题跋是“颇得白石老人之笔意”。
艺术成就的原因:“随缘”、“勤奋”、“认真”
金玲的艺术成就,与她的性格息息相关。她言谈中频率很高的“随缘”、“勤奋”、“认真”等字眼,深刻地写进了我的记忆。
人活着就是不断地克服困难,享受克服困难后的喜悦,然后又去克服新的困难,享受新的喜悦,活着,就得勤奋、认真,就得不断地追求。艺术,也让我得到了学识、思想、哲理、人情的许多感悟和修复。我感觉我现在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如饥似渴地追求艺术的循环之中。
练基本功是枯燥的,我常常十几小时连续画画,一张张废画扔在纸篓里。有时候,我先生见状心疼地说:“金玲,今天咱不画了”,我冲他笑了笑,他那深遂的眼神,和温暖盖在我肩上的手掌,让我感觉先生对我的厚爱,厚爱于对我追求艺术的诠释和支持,他深知绘画已是我的最爱,就像我当年最爱的表演一样,绘画的根须,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在我的心灵扎根,并悄然长大。
有时候,我对自己近乎苛刻。我做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追求做得完美。我既然画画了,就要求自己画好,画得好。才能被社会认可,才能对社会有意义,有帮助。
我自己最爱的是表演艺术,自己认为也具备了一个很好的条件,表演天分,缘分,和本人很真实很自然的风格,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发现我自己一个与书画不解的缘分。我是用一个电影演员的眼睛去捕捉书画之美的。作为一个演员,在春去秋来的自然规律面前,那种惜红悲秋的挽叹,总会时不时地叩击你的心窗的。而一当走进书画的世界以后,顿觉视野更开阔了,长空云千古,乾坤一点墨,艺术海洋的无边无涯,让我整个身心都被滋润得如雨后的春芽,蓬蓬勃勃,我的书画生命,好比春风开启了我后半生倾注心力的另一个艺术之门。
艺术是厚爱张金玲的。在景德镇的“悟泥斋”,陶艺工艺大师余效团先生竟然那么信任她,鼓励她大胆地在瓷器上绘画.她第一次竟也轻松自如地在瓷器上绘画,好比在宣纸上绘画的感觉一样自如,第一次将齐派艺术的虾,永久地画在了瓷器上。当地的民俗每一次烧窑是要祭窑的,祈愿每一件陶瓷都烧得完美无缺,“是上天太厚爱于我,是景德镇太厚爱于我,后来开窑,开了个满堂彩,我在陶瓷器具画的每一件作品,还没有一件是次品,成了景德镇的又一佳话。”
艺术随缘。我采访张金玲女士后的所感所思,畅然流出了如上文字。她送我的书画集,安榻在只容得下赏心悦目的几本书的床头柜上。
题张金玲影画集 范 曾
惊鸿已是廿年前,绵瑟才华几拨弦。
击楫掀翻擒寇浪,挥戈斩断御奴鞭。
银屏炜晔随云过,大笔清新映雪妍。
品恋情怀留此册,一泓碧影出山泉。
步范曾韵赠张金玲 克 石
金花脍炙出屏前,犹记华年动管弦。
岁月不曾蚀气质,墨池又许竟驰鞭。
纸中玉影临风沐,出水芙蕖映日妍。
瓶色更敷诗意在,蛙声三五泻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