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解放以后、改革开放以来,这两个大的历史阶段中,陕北农民形象,画出他们的个性特点,画出他们闪光的心灵,以手中的笔墨回报劳动人民,以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为精神支柱,便成了刘文西创作《黄土人》的原动力。2005年2月8日,农历大年三十,在北京一间宁静的画室中,刘文西庄重地摊开了宣纸,开始了创作巨幅长卷《黄土人》这一浩大而艰巨的起稿工程。从这天开始一直到5月25日,他基本上都是在北京的画室中度过的,很少接待人,也很少参加活动,且强忍着腰伤病痛的时时折磨,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终于完成了巨幅长卷《黄土人》中的《陕北老汉》的落墨和润色。回到西安,分别又于7月到8月,10月到11月完成了《米脂婆姨》的巨幅创作。2006年年底,12米长的《安塞腰鼓》也完成了。2007年开始画《绥德的汉》从元月到4月底完成了素描稿,6月完成了《绥德的汉》,现在《红火大年》已完成。
鸡年岁尾,应刘文西之约,作为这两组巨作的第一个读者与观赏者,我站在了这两幅凝聚着刘文西大半生心血的画作之前。
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国画作品中最震撼人、最能触动人的思维感情,最能引起人的共鸣敬仰膜拜的一幅大作了。《陕北老汉》、《米脂婆姨》共由八幅画面组成,每四幅为一组。每幅高2.1米,宽1.5米,共计宽为12米,25.2平方米。绘有大小人物32个,加之近景的花草、动物;远景的村寨、山峦、高塬的渲染,仿佛就把我们带进了那个黄土起伏、古堡迷离、炊烟缭绕、信天游回荡的黄土高原之中。甚至不用多说,画面上那些磕着烟锅的老人,席地而卧的庄稼汉,晒谷扬米的婆姨,天真憨态的儿童,洋溢着笑脸的少女,围着人撒欢的小狗,都会告诉你,这就是从现实生活中走到画家笔下的陕北;这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们大伙所喜闻乐见的陕北;这就是改革开放后,走向新生的陕北。刘文西从现实生活中摘取了几朵盛开的山丹丹,又把它真实地还给了勤劳朴实的陕北人民。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刘文西神情庄重地告诉我,如果生命允许的话,我还想画“绥德汉子“、“黄河艄公”、“陕北娃娃”、“陕北干部”等。画黄土地的民风民情,画陕北的男女老少、春夏秋冬,各种生活场景。这样,先搞两三年,再回过头总结。我当然会以中国传统笔墨为主,但在刻画人物上,我会适当借鉴些西方的技巧,甚至色彩。但是色彩不是重点,景我也会少量画一点,有时不画也行,主要突出人物。这样搞个十年,就是百米长卷,然后把他们连接起来,就是一篇完整的《黄土人》。但这是我的一个理想,还不知能不能如愿,就看老天爷能让我活多长时间了。不过,我要告诉你和读者的是,我是为艺术而生的,我会一直画到我画不动为止。说着,刘文西站在《陕北老汉》的巨作前,凝视着画面上那些熟悉的人物,好像又回到他梦魂牵绕的黄土地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