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芳的作品像是一颗流星,它瞬间就点燃了你的心。前不久在北京观看她的紫砂壶作品展,我受到很大震撼。人说紫砂壶,历来有光货、花货、筋瓤,可这次除了传统式样,还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枯竹、朽木、锈铁、钢丝、绳索、布袋、皮革、家居等多个创新系列,它们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周定芳的“紫砂”透着浓浓的现代气息,每一件作品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层底蕴,虽然现代,却源于传统。她的独创手法以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大背景,以宜兴的地域风情为小背景,借以雕塑写意的技巧,大胆将自身特有的女性观察力注入到材质特殊、可塑性强、颜色丰富的紫砂泥中。她把紫砂用朴拙而生动的“壶型体态”和陶都随处可见的“景观姿态”巧妙结合:缸瓮废墟、风残斑驳的泥壁、错落有致的篷顶……
透视周定芳的作品,能唤起人们对乡土、自然的眷恋,那些热腾腾、暖融融的世间美象,对细节的歌咏、对器物的重新认识,无一不在作品中显露。
看着她的作品,可以发现她不是“疏枝横斜水轻浅”中跟随的传统淑女,也不是“暗香浮动月黄昏”下轻虚的无妄子弟。她打破了传统的视觉平面,肆无忌惮地冲出了“壶”的本身,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对传统的紫砂壶是一种颠覆。
周定芳的童年是一个与自然一起成长的童年,捉迷藏、做家家、打对擂、翻缸倒瓮……小定芳将自己无声无息、毫无保留地融进了这片古窑土地上,在瓦砾、老屋间寻找阳光,伴着雨滴、青茶树一同成长,她那崇尚自然的质朴、醇厚及“超然物外”的精神品格的形成,与儿时自由自在的心灵驰骋密不可分。童年间的点点滴滴,无形地将她带到了“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并成就了她的一个创作理念:师法自然、精进艺变。
1982年,不满十八岁的周定芳进了丁蜀镇当地的一家面砖厂参加工作。歌舞、绘画、做宣传,青春活跃的周定芳当之无愧地被厂里评为了最年轻的骨干分子。就在这个时候,面砖厂外聘了丁蜀有名的雕塑师徐秀棠为本厂做技术顾问,周定芳自然就成了徐秀棠的助手。 1984年,周定芳正式从师徐秀棠,开始涉足紫砂陶艺的创作。
1988年,周定芳开始尝试用本山绿泥进行创作,她发现这种泥在烧成之后其色彩与老竹、枯竹颇似,并做出了第一把预示着希望、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竹报平安”紫砂壶。张守智老师第一眼看到就说:“它跳出了宜兴传统的框框,引领紫砂壶走向新的境界。”
2002年1月至6月,她再次应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邀请,担任该校陶艺中心访问艺术家,并与美国著名陶艺家理察·诺金联合举办了作品交流展。同年8月至9月,应邀去瑞士日内瓦的阿琳娜博物馆参加“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展,并对希腊、德国、奥地利等国进行了艺术交流访问。
勤奋的创作,拓宽了周定芳在事业上的交流层面。那些古朴的紫砂,在她机灵精怪的想法下,出落得更加大胆、精美、小巧。周定芳于世界各国所做的艺术交流活动也给她在艺术创作上带来了更加广阔、强大的多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