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书法——楷书的定型
概论:所谓行书,《宣和书谱》中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者间行书存焉。”意思就是隶法解体后,写得近于谨严些的就成了真书,写得近于奔放些的就成了草书,介乎真、草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中兼有真书的称“真行”“行楷”,兼有草书的称“草行”或“行草”。
真书也称“正书”“楷书”,因为它是汉字发展史上的正体,是“楷模”。
楷书和隶书很接近,隶书很多特点如方块形、偏旁系统、笔画等都相似,只是字势和用笔上稍有不同,很容易向楷书过渡。
草、行、楷,实际上在“隶法扫地”以前即有了萌芽。在汉瓦当文字或竹简中,早已出现这种文字了。不过真正兴起还在隶书衰退以后,特别是到魏晋之际才达到成熟、高峰时期。
刘德升:东汉书法家(生卒年月不详)。东汉桓帝、灵帝时颖川(今属河南)人。善行书。张怀瓘《书断》中说他是“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甚妍美,风韵婉约,独步当时”。故后人有刘德升是“行书之祖”的说法。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