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梁三位美术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作品成果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他们的共性与个性,将对当代美术教学的改革和美术创作具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 刘海粟 徐悲鸿 颜文梁 比较 研究
在20世纪,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梁为我国的美术教育建立了三个思想体系:即刘海粟融合中西致美创新的美术教育思想体系;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体系;颜文梁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并重的教育思想体系。这三个教育思想体系既各具特色,又互为补充,共同为我国的美术教育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而比较和研究三位美术教育家的思想与作品成果,将对当代美术教育和创作有所启迪和裨益。
1、刘海粟融合中西致美创新的美术教育思想体系
刘海粟卓越而传奇的一生,是从1912年,创办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开始,其融合中西的美术教育思想,在创办上海美专的宣言中即见端倪:“第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第二、我们要在极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因为我们相信艺术能够救济现在中国民众的烦苦,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第三、我们原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自信有这样研究和宣传的诚心。”1924年他在《雕刻学序》中又说:“吾愿国人,一方面固当研究欧洲艺术之新思想新技法;一方面益当努力发掘吾国固有之宝藏。……合中西于一炉”还提出“师欧美诸国之良规,挽吾国美术之厄运,截长补短,急起直追,责在吾人,义无旁贷”。①至1979年,刘海粟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以来,在蔡元培“宏约深美”办学思想的前提下,又以“开拓、致美、创新”作为校训。兼容艺术多种学科,下设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尚美学院、成教学院等多个二级学院。就美术学院而言,有油画、中国画、版画、壁画、雕塑、影视美术、美术史论等七个专业方向,并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已大大超越其前身上海美专的教学规模,追溯刘海粟的美术教育和创作生涯,已走过90多年的风雨里程。由此可见,融合中西、致美创新是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的特点。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艺术趋向上他从20年代前主张写实,认为:“中国画亦必以摹写真相”为根本,到后来反对写实,经历了大的转变。刘海粟早期写实思想与徐悲鸿的写实思想较接近,重要原因是都受到康有为“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思想的影响而达成的共识。而后来反对写实,也许是因为写实思想和写实方法不利于他中西融合和创新思想的发展,故此与写实主义分道扬镳。在这个过程中,刘海粟选择了西方后期印象派、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教育体系;换言之,是从对传统的质疑到传统的回归,由此反映了他艺术观的改变和审美心理路程。在油画实践方面,他不同于徐悲鸿有深厚的写实功力,所以,扬长避短,在油画创作中大量借鉴塞尚、马蒂斯绘画的形式和语言。采用石涛绘画理论及文人画的审美意识分析和诠释欧洲后期印象派、野兽派,如他所言“我用石涛的笔调驱使油彩”,重视表现性语言,排斥写实的再现性语言;在国画实践方面,吸取和发展了传统文人画的综合手段,追求毛笔书写力度和泼墨、泼彩,他坚持写生但不赞成写实,十上黄山传为佳话。
2、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体系
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与刘海粟的美术教育思想不同,而且写实思想比较稳固而坚定。徐悲鸿认为“美术应以写实主义为主,虽然不一定为最后目的,但必须用写实主义为出发点。”进而解释“写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这种思想最直接的来源是他8年留法生涯所受的学院主义的写实技法与写实观念的熏陶,以及中国传统画论“师法自然”的写实趋向的影响,最终使他接受了写实主义教育思想,从他20年代末归国,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18年的教学生涯中初步建立,而后在北平艺专、中央美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写实思想的体系。徐悲鸿是一位社会责任感很强的美术教育家和画家,他有一句格言:“尊德行,崇文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这不仅是他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
演绎,也是他教育和艺术思想的典型反映。在徐悲鸿的教育思想和艺术思想的影响下,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这一写实主义的教学体系一直在中国美术教育里起到主导作用,诚然,这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选择。②其教育体系的具体内容有:重视造型基础的素描教学,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观点;倾向西方古典主义造型的油画教学,旗帜鲜明的反对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等现代流派;革新中国画的教学,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的观点;徐悲鸿创造性地引进了外来文化的先进因素赋予民族传统新的活力,适应了中国历史潮流的发展,也符合了我们自身艺术发展的规律。徐悲鸿写实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是科学的,对培养人才的基础方面诸如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等发挥了写实教育的优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徐悲鸿的艺术人生、美术教育思想、中国画和油画创作等方面的成就确立了他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主将。他提倡写实并不意味着反对写意,也未将写实和写意对立,他认为:“世界故无绝对写实之艺人,而写意者也不能表其寄托于人所未见之景物上。”写实主义不是艺术家个性的枷锁,相反它是艺术的基础。对于解决我国油画界“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矛盾和国画界“造型深刻性和书写随机性”的矛盾具有借鉴的作用。
3、颜文梁主张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并重的教育思想体系
颜文梁创办苏州美专,是1922年9月,比刘海粟创办上海美专晚十年,出国留学是1930年,比徐悲鸿留学晚11年,颜文梁当年出国学习,还是徐悲鸿带着蒋碧微到苏州力劝已经三十七岁的颜文粱到法国去学画的结果,并称赞和激励颜文梁,中国会因此出一个自己的梅索尼埃。颜文梁美术教育思想有自己的特色,即主张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并重的教育体系,以培养艺术人才为社会服务为宗旨。先后设西画系、国画系、艺术教育系、实用美术系、艺术师范科、动画科等。四十余岁从法国学成归国时,乘坐邮轮,带回500具石膏像扩充教学设备,后人称之为“玄奘取经”。1937年日军攻入苏州,苏州美专变成了日军司令部,500石膏像成了日军的枪靶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苏州美专在苏州复校。1952年,全国艺术高校调整,颜文梁调任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苏州美专与上海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定名为华东艺专,后又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美专的部分延续为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现已升格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颜文梁的美术教育思想区别于徐悲鸿、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实用美术(艺术设计)的教育思想。研究他的这一思想,对21世纪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和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等具有现实意义。颜文梁重视实用美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两篇论文中:即《艺术教育今后之趋向》和《从生产教育推想到实用美术之必要》。详言之,早在1936年,颜文梁研究了西方各国美术教育中注重实用的趋向,看到当时许多院校设有图案课及机织、印刷、动画等实用美术专业,体现了工商业的发展对美术的需求。并敏锐的意识到实用美术的重要性,极力主张培养中国实用美术的人材,以助生产之发展。在其《艺术教育今后之趋势》一文中就指出“我们如果留心过去艺术教育的情状而一加分析,则18世纪以前的艺术,其所教育趋向于美的装饰的,而也是再现的。19世纪后的艺术教育则趋于实用的、综合的,而也是创造的。前者是‘模拟自然’以装饰社会美化人生。后者是‘创造自然’以为用社会达人生于善。明乎此理则艺术教育今后之趋向与趋向之若何途径,我人已可了然心中”颜文梁的美术教育思想,并非强调这个否定那个,而是主张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艺术设计)二者兼取、相辅相成。他意识到纯粹美术和实用美术是欧洲各国艺术教育中大力提倡的,而且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二者的长处兼取具有下列优点:A、辅助工艺品之美观。B、艺术因实用之故而得易普遍。C、因利用人类爱好艺术之天性,而生产品得易推销。D、发展研究者之个性。E、实用美术因与社会接触较多,社会易受美的感化。F、实用品上有美的装饰,则无形中人人能得艺术之陶冶。G、艺术家作品因与实用品合作,则艺术需用之处更繁,可使多数艺术家易寻职业。H、学生能将鉴赏艺术在实用上研究,必能多得同趣。颜文梁还认为:“吾国今后艺术教育之趋向,当以经济为其标,道德为其本。易言之即以实用艺术为普遍之研究,而寻求生产上之发展。进而研究纯粹的、美的、鉴赏的艺术。以真为目的,以善为标准,而达于美之极致。前者属于经济,后者属于道德,二者兼取,供今日艺术教育上之应用,间接上必有利益,可断言也。”③颜文梁的纯粹美术与实用美术(艺术设计)二者兼取、相辅相成的观点说明了绘画和设计在观念上的区别是明显的,但又绝非对立的。艺术设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因
而设计与艺术是互相影响和互相渗透的,任何厚此薄彼的见解是片面的、肤浅的认识。
综上所述,三位美术教育家也存在诸多共同点,首先在对待传统方面,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梁都接受传统文化和古代典籍的启蒙教育,有书法功底和学习中国画的经历;共同面对怎样对待和改良、变革中国画的命题。其中有如何引入西方造型观念课题,引进西方科技含量高的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三大体系。购买大批教学用的石膏像,然而,他们也深刻认同中国线造型的基础观念,热爱中国文化和中国画,并抱着改造和发展中国画的雄心,始终持守在中西融合的方式中,徐悲鸿和刘海粟都创作油画、国画,并且书法兼能,而书法、诗词方面又都受到康有为指点,并以弟子礼之。颜文梁固守油画阵地,但不能说他对中国传统书画没有研究,反之,他是把传统的书画意识蕴涵在精湛的油画语言中。其次,在中西绘画的融合方面,他们三人采用了不同的切入点,譬如,徐悲鸿是用西方文化改造或改良中国文化;刘海粟是用传统文化同化和对位现代主义;颜文梁是用西方文化的观照方式表现中国人的文化情感。这些切入点虽然揭示了他们民族审美心理不同的选择。但他们的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同样要受到传统或现代人文背景的影响。概括其共同点则是:(1)共同受康有为变革思想、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的影响,对传统美术和教育中的弊端深恶痛绝,为中国美术教育和创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是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伟大开拓者;(2)把个人荣辱系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他们都是爱国者;(3)兴教倡美,有担当文化责任的意识,致力于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他们都是学校杰出的领导者;(4)在知识结构中既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又接受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他们是学贯中西的通博之才和大学者。
因此,不可否认,当代的美术教育是他们教学思想体系的延伸。现在的艺术创作是他们精神和技法的传扬。而且最为珍贵的是他们以中国传统精神为主体消化和融合西方文化艺术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文化艺术,可谓功在千秋,利在当代。他们的艺术人生、美术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借鉴的价值。21世纪更应坚定的走他们的民族艺术道路,这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