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上海博物馆,一脚踏进古典的展厅,迎面就与展览文化相遇了。
参观者很多,在售票前厅,人们静静地排起长队。
从美国火奴鲁鲁美术馆来的“梵高”与“莫奈”,已经在博物馆顶层左侧的一个展厅里做客一个多月了,依然很有磁力,参观者大多直奔这个只有两幅画的展览。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同样来自远方的“达利”也正接受着数以千计中国观众的注视。
一南一北,人们追随艺术的热情遥相呼应,让我们看到艺术展览巨大的市场潜力。
“曲高”的艺术精品展览何以“和众”?固然,梵高、莫奈、达利,大师声名如雷贯耳,一睹真迹的机会亦属难得。然而,更值得研究的是让艺术品与大众亲近的展览方式。
比如《狂想的旅程———大师达利互动展》。这是一个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做的超大型展览,形式独特富有感染力,到北京之前在巡回的第一站广东美术馆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展览不仅向观众展示达利生平300多件(套)绘画、插图、雕塑和家具、电视、电影,还利用现代影视、电脑技术,设置互动房间和触摸屏展区,分别展示达利生活创作的3个方面:梦境、宗教和女性。在展览的最后部分,观众不仅可以通过投影墙观看介绍达利的影片,还可与达利作品中的物体产生互动。
于是,通过展览,我们看到———
艺术与科技的互动。达利的风景画被展示在两个监视器上。其中一个正对着一个蓝色的屏幕,另一个则对着展览。当观众走进蓝色屏幕的时候,电脑就会从这个蓝色屏幕背景中制作出许多人形图像,并将它们置于预先已经存储在电脑中的绘画作品中,并开始控制它:将四肢拉长,将头放大,或将身体加工成奇怪的形状,使观众现场体验“魔幻达利”的魅力,体验艺术天才内心世界潜意识的激烈斗争,从而走进达利的世界。
艺术与人的互动。此次展览名为《狂想的旅程——大师达利互动展》,强调的就是观众对大师作品的参与。在广东美术馆,“我梦达利”少儿参观、默写大赛和观众评选活动“你说我说”、达利系列讲座、“从达利互动展谈现代都市与现代艺术”市民论坛等等活动,或是让孩子默写大师作品;或是评出最喜欢、最看不懂、最讨厌的作品;或是在美术馆大厅设一面墙,让观众直接用大笔写字发表自己的观后感,用日记的方式每天一幅积累下来,从而调动观众关注、参与展览,通过世界级大师的作品,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在中华世纪坛的一个小展厅里,许多达利作品的仿制品被出售,包括他设计的香水。达利的代表作品“太空象”也标价80万美元出售。
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观点:艺术作品是由创作者、阐释者与感悟者共同完成的。如果艺术家是创作者,观众是感悟者,那么博物馆(美术馆)所要做的就是当好阐释者,即如何运用富有个性的大众展览语言,打通大众亲近艺术的管道,让艺术与大众接轨。
离开上海博物馆的时候,距离闭馆时间已不足两小时,仍见到人流往展厅游走。两位外地游客在轻轻地感叹:“能够在展览艺术的文化氛围里沉浸一下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