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高师声乐教学在当代高等师范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水平的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与舞台表演实践息息相关。文章从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需要、从基础教育对“一专多能”实用性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平衡的问题,希望广大声乐教学工作者能更新教学观念,拓宽专业知识途径,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高等师范声乐教学能够走上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舞台艺术实践 声乐课堂教学
一、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相互关系
(一)声乐课堂教学是舞台表演实践的指导
舞台上表演的好坏直接反映这个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能力。大家都知道什么是舞台表演:舞台表演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和平时学习积累分不开的。它是生活体验之后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感情再现。在舞台上演唱时,既不能一动不动地唱,也不能毫无目的地胡乱表现。要做到“神形兼备”,通过恰到好处的表演来使歌声和形象完美地结合,营造出歌曲表现应有的氛围。要有良好的台风,从一走上舞台就要融入到音乐里,落落大方、举止得体,在有修养的艺术均衡中去表现音乐,注意在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中培养歌唱的表演能力。声乐的课堂教学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系统技术问题,是提高学生表演演唱的水平,没有正规科学系统的声乐课堂教学,就没有成功的舞台表演实践。
(二)舞台表演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体现
没有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课程有其特殊的内涵,它既要科学系统的课程教学,又强调合理的艺术实践,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实践的实际效果。两者相辅相成。声乐的艺术表现是依靠丰厚的理论知识与声乐基础技巧的,而艺术实践恰恰是声乐课堂上理论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艺术实践可以补充声乐理论与技巧,两者相辅相成,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熟练了学生的声乐技能技巧,使学生综合素质逐步走向完善,增强语言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声乐技能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通过艺术实践来达到感性与理论的统一,然后又从新的高度上进行理论修整与再学习,以加深感性实践,循环反复,交叉融合使声乐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实践环节,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教学提供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现状透视
歌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它既体现着演唱者运用音乐手段与技术能力来表现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体现着演唱者的个性化创造意识,以展示其独特的心理悟性与精神境界。声乐课教学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三大部分,其内容涉及声学、生理解剖学、音响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表演学等学科领域,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虽然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声乐课的学习优劣,但是舞台表演实践的学习也是必要的。
(一)声乐课堂教学现状
声乐教学,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与艺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整体而又具阶段性的教学体系和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的完形教育,应当是两者都不可偏废的教育结构。学生的基础能力是指通过正常的听觉和发声的训练,运用呼吸、共鸣、发音、咬字等技术手段,加上表演方面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综合因素表现作品。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是指其在具有一定程度的歌唱能力基础上,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趣味,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的能力。声乐课堂教学现状是,教师对学生基础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全面的,过多是片面、随意的。在教学中没有强调教学体系与过程的完整性、综合性以及阶段性布局。完整性体现在对声乐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把握,坚持把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与他们艺术创造能力进行连贯思维。没有注意各环节间的有机联系,即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期性和单一性教学,使教学目标没有明确计划。声乐本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时间长、内容多、概念抽象,不易于理解更难于掌握的学科,随着高校的扩招,声乐学生数量剧增,声乐专业课也由以前的单纯的一对一模式,演变为现在的专业分流,并非都是一对一,客观上人数的增多,确实给老师的专业教学带来一定影响。还有长期存在的问题,专业教学重技轻理是普遍的毛病,而且声乐课老师多只针对某一学生声音状态上存在的不足及相关的片面问题来对症下药,从而忽视对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舞台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舞台表演实践的现状
1.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缺乏,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是学生平时在台下唱得非常好,人很放松,表情也很丰富,表演起来也很完美。可是上台后就会出现问题,头脑中一片空白,声音大打折扣,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就在于学生上台少、实践少。二是心理素质稍好一点的,在台上又缺乏表演能力,站在台上一动不动硬邦邦的,没有一点表现力,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这首作品的意义。问题就在于学生实践太少,经验不足。因此,在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艺术实践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多方面技能为中心,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2.舞台表演声乐节目形式单一,如一般在晚会当中除合唱、独唱外没有其他的表演形式,导致了有些同学能力的单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平时要多实践,表演形式要多元化,不仅局限于独唱合唱,还要重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等,越多越好,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表演,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作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
(三)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1.声乐教师将声乐教学内容和形式局限化,使有些学生把声乐看成十分难学的一门课程,而有的学生开始学的时候以为很容易,但学了一至两年后,由于进步不显著或者带着失败的情绪而变得消极,以为发声的机能现象是一种深奥莫测的东西,被一种神秘感所困惑,头脑里一片空白。还有的学生不敢暴露自己的想法,只是听教师讲,还有的学生只爱听别人的夸奖,而不能听取反面意见,连老师的意见都不愿意听,有的还怀疑老师的水平,这样的学生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只有害了自己。有的学生缺乏分析地到处去听,也会造成思想混乱,一时没了头绪。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基本功未学好,就要唱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曲目,结果令自己大大失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2.受学校舞台表演条件的局限,高校音乐教育分师范和非师范两类,一(转第72页)(接第74页)般来说师范类的学生学习条件比不上非师范类的学生,不管从学校的硬件还是软件都比不上专业音乐学院的。但是又在现行的高师教学改革中要求,高师声乐教学要符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专业目标培养计划局限性较强。
3.学校师生对平衡二者关系的忽略。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如果说一个领导都不重视舞台表演实践的话,学生就更不会引起重视,那么就会造成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脱节。
三、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具体措施及意义
(一)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具体措施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实声乐教学内容
现在很多师范院校声乐课程已经打破旧的模式(个别授课式),利用小组课将声乐课程多元化。笔者认为,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应该齐头并进,以多元化的形式将小组课、个别课及声乐基本的理论课程、表演课程融会贯通,以此进行声乐教学。个别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声乐个别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发声技巧及艺术表现,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声乐小组课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去进行声乐教学及舞台实践。
2.创造艺术实践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领导要重视艺术实践,要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经常举行艺术实践活动,加强艺术交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大量的艺术实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演唱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和促进声乐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上台演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声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练唱,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做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在演出实践之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演出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以此作为下次登台演唱的借鉴,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水平。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演唱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学生日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意义
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的机会,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良好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推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能使教师认识到声乐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必须紧密结合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其他因素。如开拓学生思想,积极促进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大学生视野,创造积极、上进、融洽的学习环境等因素使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从而有利于高等师范声乐教学的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
[1]石惟正.声乐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7月版.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卢齐厄·马南汪启璋译.歌唱艺术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年.
[4]李晋玮,李晋瑗.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2003年第2期.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