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钢琴文献浩瀚如海,优秀的作品取之不尽。即使是一个最勤奋、最认真的高师学生,在学生时代,也只能演奏其中的一小部分作品。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有效的“粗线条”练习方法来辅助“精雕细刻”的钢琴练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扩大演奏的作品量,迅速提高演奏技能,培养总体音乐素养和艺术底蕴。两种练习方法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大大促进高师学生钢琴的学习。
关 键 词:高师学生 钢琴 粗线条练习
钢琴音乐无比丰富、形式多样、包罗万象,可以说,它就像一座大森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每一棵树木有其独特的“躯干”“枝叶”和“结构”。而作为高师的一名学生,很难像一名演奏家一样,去把每一部作品都演奏得尽善尽美。那么只有加大认识和演奏的作品量,从音乐的知识面、素养和综合能力上去取长补短;从思想境界和情感高度去把握每一个作品的风格。适当运用“粗线条”的学习方法,用最短的学习时间去掌握更多、更扎实的知识;演奏更丰富、更全面的曲目。
何为“粗线条”练习方法?在《演奏者与技术》一书中有明确的解说:“这是一种工作方法,也就是说,对作品的掌握最终没有达到完美,没有达到为音乐会准备的最高水平。在整体上掌握了作品富有诗意的形象构思,获得艺术上确实可靠的技巧,没有曲解对作品的想象,表演者准备好令人信服的(虽然在技术上还没有完全打磨好)在乐器上体现这种构思,这个阶段,才成为这一工作的最后、最终阶段。”①许多杰出的音乐演奏家、教育家如列夫·巴伦鲍伊姆、卡尔·基普等就是这种粗线条教学法的拥护者。
一、“粗线条”练习方法的优点
提高整体音乐素养 众所周知,我们如果要把一个作品“打磨”到公开演奏的水平,将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精雕细刻”每一个音乐细节,这将导致在高师学生毕业的时候,他们只在自己有限的“音乐体系”的角落中绕圈子,所掌握的曲目也仅仅是为数不多的作品,这是与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悖的。而“粗线条”练习方法则可以通过对大量不同风格特点的钢琴作品本身的研究和分析,使学生掌握众多钢琴艺术家丰富多彩的钢琴手法,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整体音乐素养目的。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对一个作品做出准确判断,该使用何种演奏技巧,同时抓住作品的实质。伟大的现代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里希特,就拥有准确无误的领悟音乐的“内涵”并立刻完整地再现音乐的能力,这与他平时大量演奏钢琴作品是分不开的。
提高学生演奏技能 学生通过演奏大量不同风格的作品后,能够迅速提高自身的演奏技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师学生坐在课堂里学习音乐理论课程的时候,又有多少学生是真正理解并完全吸收其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而“粗线条”学习方法,则通过大量的演奏实践,接触不同的演奏技巧,了解不同作品风格特点和作曲家的创作经历,从而理论联系了实际。当在很短的时间里,接触到一定的作品量必然引起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新素养的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通过“粗线条”的学习,在接触大量的作品后,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自身演奏的长处和不足,取长补短。
提高学生演奏自信 “粗线条”学习方法,能减轻学生公开演出的顾虑,提高自信心。信心是放松的基础,信心是成功的桥梁。不是每一位高师学生都有很多上台演出的机会,他们往往都有一种“上台恐惧症”。在公开演出时,常常因为在作品曲目中弹错个别的音或者某一段落音色控制不到位,而导致后面的音乐演奏多次出现技术问题,曲目中断或者不流畅。而“粗线条”练习方法强调的是对作品整体风格和演奏音响的把握,不必局限于细节的处理和技能的“缺陷”。按照作曲家要求的原速,充满激情地演奏其作品。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学家、钢琴家、教育家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在谈到必须大胆、犹如在“正式舞台”上表演一样无所畏惧的演奏风格时,指出了学生在课堂上、家庭作业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粗线条”练习法。②
二、教师与学生在“粗线条”练习方法中的不同职责
学生主体观 在“粗线条”练习方法中,学生应为学习的主体。第一,应积极主动地分析大量音乐作品,了解作曲家作品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曲式结构及音响特征,形成对作品的总体印象。著名钢琴大师克劳迪欧·阿劳说:“如果你想要懂得一个作曲家的某一部作品,那么极为重要的便是要去研究那位作曲家的全部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语言。”就像斯克里亚宾和德彪西的印象主义手法,前者音乐更充满了民族特性,即使是同样的充满细腻和抒情风格,但是斯克里亚宾的抒情中更加回荡着斯拉夫民族的亲切感和开朗性格,而在德彪西作品中,无不渗透着典型的法国绘画艺术特色和维理智论。第二,学生应该多听钢琴曲和音乐会,并且听不同版本的曲目,从而了解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风格以及不同演奏家对同一个作品的处理方法。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在其所著的《优秀钢琴演奏的十大特点》中写到:“学生要怎样才能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作品有正确的认识?显然最好的办法是听听音乐会上有声望的不容置疑的权威钢琴家是怎么演奏的。”同样是演奏贝多芬的 32 首奏鸣曲,施纳伯尔的演奏非常规矩,主要倾向于古典主义理性美学的特征,但也有感情色彩,朴实无华,干净严肃。李赫特的演奏特别热情,主要倾向于浪漫主义的特征,但也没有失去古典主义的严谨,宏伟泼辣又细微如发丝。
教师主导观 教师在“粗线条”工作方法中,更多地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指出训练的最终目的,并且指明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以及最合理的弹奏手段和手法。涅高兹曾经的学生回忆说:“海因里希·古斯塔诺维奇给我们上过一节课后,就给了我们这些年轻的演奏家充分的行动自由……一部作品的研磨总是走不到‘最后阶段’,他故意不与学生们一起从头至尾搞完一部作品,不去‘彻底加工’每一个具有表现力的指法,也不着力推敲每一种必要的音色。”③还有钢琴家斯蒂芬·霍夫回忆他的老师戈登·格林的教学方法是着重启发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学生的创新与开拓精神,而非按照一个模式走。但他一生中上过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当他将贝多芬晚期的作品110演奏成富有表情、优美的旋律时,格林老师立刻指出此曲不是优美,而是崇高。
三、“粗线条“练习方法曲目的选择
在“粗线条“练习方法中,所选的曲目要多种多样,风格要极为鲜明与丰富多彩。尽可能有层次地广泛学习作曲家不同类型的作品。 首先,可以弹奏具有鲜明音乐风格的作曲家的代表作,如巴赫、海顿、贝多芬、李斯特、肖邦、莫扎特、勃拉姆斯、德彪西、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等的作品。像钢琴复调技术很好的教材巴赫的作品《小前奏曲与赋格》《创意曲》二三部、《法国组曲》《英国组曲》《托卡塔》《帕蒂塔》以及《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2卷。还有明朗、乐观、充满活力,富有幽默感和民间气息的海顿的50首奏鸣曲、C大调幻想曲和f小调变奏曲,以及民族乐派斯克里亚宾的小品和奏鸣曲等作品,都是具有鲜明音乐形象和风格的钢琴作品中的精品,高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地去涉及了解与尝试演奏。
其次,可以选用不同时期的作品,了解其音乐风格和不同的演奏法,如古典主义时期钢琴的创作和演奏风格都具有明朗、抒情和温馨的特点,而在此期间的莫扎特和克列门蒂为古典指力派的杰出代表。但贝多芬的触键方法和他创作的音乐一样,是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将手臂的力量和指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由于钢琴改良,钢琴家演奏作品不再局限于手指的跑动,而是从手指到手,手腕到前臂,甚至牵扯到整个上半身,演奏者不知疲倦地追求着光辉夺目的音响世界。像李斯特演奏方法上要求多变的指键来展示辉煌演技与在钢琴上展示竖琴、小号等音色,而肖邦优美多变的琴音、气势辉煌的演奏与当时其他演奏家的炫技明显不同,更加追求优雅的音韵和富于情感与诗意的作品表达。并且触键上打破了不用拇指的习俗,在黑键上大胆运用一指和五指,在前人经验上大胆地创新。高师学生在进行“粗线条”练习方法时,可以尝试进行演奏莫扎特《曼海姆奏鸣曲》《巴黎奏鸣曲》《幻想曲-奏鸣曲》20首中的部分曲目与贝多芬的早、中、晚期32首奏鸣曲,加以比较与提炼其作品音乐风格与演奏手法的不同之处。
最后,要重视较少被公开演奏的优秀作品,或者开始并不被人接受,但非常精美的作品。如舒伯特的几首奏鸣曲和许多钢琴小品,克莱门蒂作的最后一首奏鸣曲《g小调奏鸣曲》(也是他创作的唯一标题音乐《被遗忘的狄朵》),巴赫的《欲望》《B小调弥撒曲》,巴拉基列夫创作的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钢琴作品,最著名的《伊斯拉美》,古典型的新古典主义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圣诗交响曲》和《士兵的故事》等,这些都是经常被部分钢琴教师和学生所忽略的钢琴作品。还有布卢门菲尔德、列亚普诺夫、塔纳耶夫、利亚多夫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是钢琴作品中值得搜寻的“珍珠”。
“粗线条”的学习方法,应该在经常性和系统下有意识地加入到高师钢琴专业学习中,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提高演奏技能,提高演奏自信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在认真练习大量的钢琴作品时,也要有所针对地“精工细作”,处理好其他作品,运用“粗线条”练习与“精雕细刻”学习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远观森林,近赏树木”,才能尽收钢琴之粹,尽揽艺术之美!
注释:
①(俄)根纳季·齐平著,董茉莉、焦东建译.演奏者与技术.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35页.
②格·普罗科菲耶夫.钢琴演奏家的成长过程.1956年莫斯科出版,第8页.
③别·克列门施泰因.论涅高兹的教学法.钢琴教学问题.1971年莫斯科出版,第290页.
参考文献:
[1]吴晓娜、王健编著.钢琴音乐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前苏联)亨利·涅高兹著,汪启璋、吴佩华译.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
[3](俄)根纳季·齐平著,董茉莉、焦东建译.演奏者与技术.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