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史 > 艺术概论

艺在民间(作者:张卫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始终凭借着智慧之手,根据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创造出无数优秀的实用美观的传统艺术作品。西秦民间艺术作品就是典型之一,其作品种类:青铜器、泥塑、社火马勺脸谱、布艺刺绣、麦杆、剪纸等等品类众多,而其中的每一类又有若干分支,例如社火马勺脸谱就其制作材料而言,有桐木、椿木和柳木等各种木质。脸谱除保留周文化之遗风,其造型粗犷、纹样稚拙、彩色浓艳、线条穿插变化、神情各异、细腻又单纯、和谐又统一,深受群众喜爱,其传统影响渊源流长。众所周知,20世纪的中国,是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在内的全面转型为特征,整体地沉浸在由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潮流中。作为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身处这场波澜壮阔的社会文化变革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随着现代工业化文明的推进带来了许多的机遇。
  
  一、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趋势的再认识
  
  中国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每种民间的艺术创造,包括某种造型活动的开展,或某种造型样式的推出,其动机就是关联着比审美要求永远宽泛、复杂的社会意义。诚然,作为一种审美现象来看待,也必须结合特定的社会活动背景才能证实它的审美价值,领略它的特殊审美意蕴。譬如,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就是颇具陕西关中地方特点、民族性格的一门民间艺术,它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3000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泥塑手工制品。彩绘泥塑历史悠久、享誉四海,其制作过程由毛编制膜、翻坯、粘合成型,经抛光、彩绘、出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随着时代的变迁,诚朴有质的关中人民,从线描继承下来,代代相传,不断创新,以至其作品洗练概括、生动夸张、色彩对比鲜明、形态妖媚可观,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和陕西关中生活气息,并具有古汉陶、石雕之简、艳、神、美的艺术特点。祈福、纳祥、招财、避邪各具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其代表作泥塑马、泥塑羊作为2002年、2003年中国生肖邮票图案而被世人所瞩目。
  文化艺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中国就普通老百姓来说,那些在与有神有灵天地打交道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祭祀、祝寿、纪念、祈禳、迎送习俗,都与一定的节气、时令、时候、水土和人事紧密关联。它们是以遵守如同法律的俗规达到特定的目的为前提的,从而原生态形成的民间艺术作品通常是民俗活动不可缺失的有机部分,不是游离其外的生态独立产物,它排除一切脱离习俗的或个人主义的创作动机,与时俱进。在不断创新、持续变革发展的现代氛围中,民间的艺术作品的创造日益脱出传统的俗套,一方面补充了现代人们的心理缺失,其艺术作品色、形、神更加完整。另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其过去已形成的艺术特点已有所变化,其包容性、宽泛性在其理念支持下已有所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出于脱俗的创造动机,民间艺术的蜕变形态实已子然一身,原先与之交融一体的风俗完全被背景化,如同一张可以随意更换、远近任调、色淡形虚的“背景纸”。举目所及,原来习俗规定性很强的物品与样式,随时代发展都获得了很大程度的解放。这无疑增进了它们的适应性,以至可以不受时空条件限制地汇入现代潮流,走进市场,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丰富人民生活的情调。
  “实用——审美”是民间艺术原生态的综合价值结构。它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有两个层面的作用:实用和审美机制。后者显示了民间艺术原生态形态有别于纯粹的审美形式的特殊性质,即它的精神功利性。它通过理想化的视角形象的塑造和观照,使主体在审美想象的心理状态中,抒发被现实所压抑的功利意愿,从而有效地消除有碍社会实践的心理紧张和交流。随着工业文明进步给人们带来的物质实惠,是原先多靠“替代性满足”来对付“匮乏”的百姓,欣喜地发现或现实地掌握了一种强有力的物质生存手段——承传民间艺术作品的制作、并不断创新。
  人们知道,民间艺术的相应变化,通过功能的审美化也表现出来。一些审美倾向原来较强或其功利性侧重精神意愿,而非物质功能的原生形态,其价值转型显得更为自然流畅,也更为现代人们所钟情。这方面就西秦民间文化艺术而言,布艺刺绣、麦杆画、剪纸等表现较为突出。它们原先较强的装饰性和审美娱乐性在当代被极大地强化或纯化;它们作为富有历史感和民族色彩的审美价值形态,构成艺术商品特有的魅力;它们与日俱增的商品价值不仅激活了一些个体作坊,还启动了许多集约化的专业生产。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社会文化的变革也随之发生结构性的突围,民间艺术造型结构零散化现显突出。就西秦社火马勺脸谱、布艺刺绣艺术承传发展而言,把诸多从原有整体上剥离的零件片段,驴唇马嘴地错接、杂拼、强把为一或从穿戴款式中截取花样绣片,使之脱离功利性的统一体,而单纯向审美方向发展,这种肢解法、分裂性的蜕变使碎片式民间艺术作品的开发在近20余年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显而易见,这种繁荣并不意味着原生态形态的民间艺术的复苏或重振,它只是容易造成这种错觉的假象。其更大程度的实际情况是现代商品经济通过利用甚至鼓动民间艺术的价值转型来追求自身的实利目标。一些号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灯会、庙会就是典型的时代产物。而作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一种正态发展,人们更应该多方面整合艺术作品实用与审美因素,使之更有利于人民大众身、心的双重同步协调发展。
  
  二、中国民间艺术的优势和机遇
  
  中国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品类,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在世界上享有声誉。陕西关中地区的凤翔泥塑,尤其具有古汉陶、石雕之简、艳、神、美的艺术特色,祈福、纳祥、招财、避邪各具特色,从而获“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美誉,曾被联合国世界儿童组织称为“给了解情况孩子们礼物中最好的一种”就是一例。而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便已以石、骨和曾牙、蛤壳等加工成串饰,并用赤铁矿粉染成红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西商周青铜器、汉代的玉器、隋唐的金银器皿和织锦、宋代的瓷器、元代的雕漆、明清的青花瓷器等都是闻名于世的手工艺品。总之中国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品种丰富,在世界上享有声誉。随着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变迁,中国民间艺术既迎来了新的机遇,又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特殊产业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应充分认识到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的到来。
  1.随着工业化文明化的深入,作为中国社会方兴未艾的文化生活热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国际文化艺术产品总额将达3600亿美元,发达国家对传统民间工艺产品的需求有增无减,而我们将迎来相当好的发展机遇。  2.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极为丰富,目前已有21项“世界文化遗产”、3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交流的频繁,中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节假日时间增多,中国的旅游业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根据国际旅游业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之最,旅游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中国民间艺术产品将占有重大比例。
  3.中国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数亿农民中有一亿多富余农村劳动力,一千多万下岗职工。只要加强培训,民间文化艺术的发掘的后备大军还用发愁吗?此外,由于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每年有数十万人报考设计艺术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设计艺术及相关学科有840个,并有75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所有这些为构建现代化民间文化艺术设计人才平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并从原生态上可解决民间艺术向市场的转化。
  机遇与挑战并存,有机遇就有挑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也迫切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1.国家相关部门对保护振兴民间艺术认识不足,因而各地对民间文化艺术的顺沿乃至创新,从机制上缺乏有效支持,传统的整体队伍素质不高。虽然从业人员具有熟练的传统技艺,但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因此所形成的民间艺术产品缺乏科技和文化内涵,缺乏时代精神和创新作品。
  2.民族文化艺术品虽有一定的消费群体,但支持平台问题较为突出。例如行业系统管理机制效能不高,有些地方甚至没有机构设置,造成原材料无序开采、低水平抄袭和压价竞争严重,侵权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损害行业信誉和品牌。另一方面,文化艺术信息不快的传播,使其作品适应性差,其设计理念和方法已落后,制约其发展,造成附加值低下、经济效能不高,甚至有些企业亏损。
  
  三、中国民间艺术的承传与发展构想
  
  旅游热中的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点纪念品的购置,游艺热中道具的制作、形成选用,收藏热中的民间艺术鉴别、分类,庆节热中的地方节目文化服饰的制作,家庭装饰热中地域界定之后的家具制作、室内装饰等等均涉及到传统民间艺术的整理、发掘、展示。广大群众已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对民间艺术的灵活运用,来寻求积极的心理调节,以缓解生活和心理节律、进入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潮流之中。这些来自社会基层的改善生活质量、追求高情感的自发要求将会不断汇聚成一种公识的战略眼光,把民间文化艺术建设提升为跨向新世纪的重大社会实践主题。这也预示着民间艺术的光辉前景的不远到来。那么如何丰富群众的生活,促进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建议相关部门、地方政府思考如下两个方面:
  1.调研制定相关的民间艺术发展法规,并重构传统民间艺术产业结构。民间艺术要延伸、发扬光大,要有创新、有发展,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首先要制定相关。条例”和。法规”。要尽快设立国家民间艺术产业振兴机构,及省市网络点,并纳入政府工作职能,制定实施细则,设立专项资金,用法规来支持其正态发展。另一方面,就其工艺过程而言,民间艺术产业可由特种工艺——单体艺术;现代生活工艺——定批量生产的手工与机械加工相结合的日用生活品工艺;现代制造艺术工艺——如汽车等交通工具、建筑装饰工艺等这三个层面构成。而每个层面的民间艺术应与时俱进地从美术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融传统美与现代美为一体、实用与时尚兼备,在承传上创新优秀的艺术作品,为现代化生活服务。
  2.改革人才培养中教育设计结构,创建现代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文化艺术国际发展很快,从国情出发,务必创建新的现代意义的民间艺术人才的学科和教育模式,并将产、学、研相结合,努力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并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底蕴、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素养和精湛的制作技艺,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一专多能的现代人才。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利用有效的宣传手段普及艺术知识,提升对民间艺术的价值观,促进群体消费不断增长。在不断增长的群体消费中导入创新设计及高新技术,突出地域特色,开发国内外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新产品。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说:“只要朴素、平淡、自然本色的美才是真正代表了中国美术较高的理想境界。”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也不例外地遵循这一理念。任重而道远,运作与社会基层的民间艺术因其具有朴素而深刻功能性的文化价值的开发,必将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而管窥西秦民间艺术发展之路需要注意的是:民间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当代社会出现的一些高度社会化的“通俗艺术”(尽管它目前尚有粗陋、浮艳、繁杂无序之嫌),也应该从文化建设的合理结构或功能意义上加以分析、重视。只有这样,中国民间艺术才能不断发展乃至更广泛地适应于广大群众,服务于广大群众,使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地域价值观和审美意识为人类社会文明做出更大的、历史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复观编著《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柳冶微编著《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
  [3]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

来源:网络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zhmss/13/2019-09-18/17875.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艺术概论最新 美术史最新加入会员,免费发稿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