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厨房是女性生活的经典场域,中国女作家徐坤的《厨房》和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厨房》在不同的文化及文学背景下,展示出不一样的厨房故事和女性情怀。本文从文本细读的角度,通过探讨两个女主角在不同的厨房中发生的故事,来分析作品背后的文学背景。
【关键词】厨房;女性主义;美学传统
一
“厨房是一个女人的出发点和停泊地”。[1]厨房亦是女性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一个临界点。唐代王建的《新嫁娘词三首》(其一)就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样对于新媳妇与厨房(烹调)简单而有趣的描述。“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这样。沉迷于厨房无疑的会隔绝女性的社会价值,而远离厨房则面临着与家庭的对立及母性的意识不能得到满足的矛盾。厨房,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讲,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徐坤和吉本芭娜娜的同名小说《厨房》向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厨房语言和女性情怀。
美国人类学家阿登那夫妇有关于“失声集团”的说法:在人类文化的演变的过程中,女人形成了一个失声集团,历史把女性驱赶到一个有别于男性的生活空间,如家庭及其闺房、厨房以及后宫等处所[2]。这个失声的集团其文化和现实生活圈与男性(主宰)集团的圈子部分的重合,却又不完全被后者包容。作为失声的女人空间之一的厨房,往往会流溢出女子独特的属于无意识领域的感知经验,无论是把厨房作为依恋之地的美影,还是将之优选为展示舞台的枝子,厨房不仅让她们感到安全踏实,也无言地诉说着她们的心语心愿。
二
徐坤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型女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厨房》是徐坤的代表作,获得过《小说月报》读者评选的大众百花奖、《作家报》评选的“97年优秀小说奖”,并被频繁地收入各种小说选本里。
她的《厨房》里有什么故事呢?一男一女,在一起吃了一顿晚餐,微醺之时有了一点身体上的亲密产生,一个好女人在情感上被拒绝了,如此而已。那间厨房并不是女主人公枝子自己家的厨房,而是另一个男人的厨房。女人枝子正处心积虑地,在用她的厨房语言向这个男人表示她的真爱。枝子是被称作‘女强人’的那种已然不惑的女人。想当初,她“不甘心做一辈子灶下婢”,[3]“抛夫别雏,逃离围城”。[4]现在呢,已百炼成钢,成为远近闻名的一位商界新秀,反而渴望回到久别的围城。在艺术家松泽的厨房,为他的生日上演一番漂亮的厨房秀,以期赢得这个男人的心。然而,画家松泽“除了对他自己,对他自己的名和利以外,就再也没对谁真情过,他不怕玩,他就怕认真”。[5]枝子“艰苦卓绝”的厨房语言,并没有带给她对想象中的爱情切切实实的体认。当她麻木地被送回家后,手里还提着来自厨房的垃圾。
想一想《厨房》的场景,应该是别有意味的。一场浪漫温柔的好戏与烟熏火燎的厨房联系起来,厨房里忙进忙出的枝子“每一个游动的心思都是最为本质的女性的心思,她那带着尊严的对男性的‘引诱’,她在受挫时用尊严撑起的体面”很难让每一个阅读者都漠然地呼吸顺畅。[6]女人的厨房与男人的客厅各安其位,却最终还原为一个勘破虚伪、怯懦和自私的人性故事。
耐人寻味的是,枝子,对前呼后拥献殷勤的男人总是加倍小心,很怕落入某些勾引利用的圈套。如今却巴巴地送上门来,真诚是勿庸置疑的,因为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女人,都隔不开‘心动’这一层,枝子当然也不例外。但带着计划好的无数细节(包括为今晚的爱情准备的性感的真丝长裙),点滴透露出一个商界女性的精明和细致。“厨房是一个女人的出发点和停泊地”,此时更是枝子的表演舞台,她要用厨房语言来示爱,来套牢这个不羁的男人。松泽艺术家的长发、刮的铁青的富有魅力的下巴,让枝子又爱又怜,然而松泽这样一个玩世男人的“认真”——认真贯彻自己的玩世规则,让枝子满腔的柔情与欲念落到无声的空处,这样一场蓄谋已久的“爱情”终于还是没有发动起来。
松泽的玩世态度固然自私而可恶,但枝子的爱情也是充满了自恋、功利性与目的性,这次,她是要用厨房语言来操纵爱情,征服另一个男人。但她最终失败了,因为男人根本就不愿意承担婚姻中的责任。借用了厨房这一传统意象来抒发自己达到目的显然并不奏效。就算枝子如愿以偿,入主画家松泽的厨房,谁敢说她不会再次厌倦逃离家庭?谁敢说想象中的温馨幸福一定会出现在两个精刮刮的现代人身上?徐坤以她一贯的清醒和睿智把枝子推到一个死角,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女性在生存空间选择上的艰难,逃离了围城,想回去时则回不去了。
但客观事实是,如果女性都像徐坤小说中的枝子那样回归厨房,恐怕也未必会获得做女人的幸福。因为男性权威文化虽然在道德上把贤妻良母树为女性楷模,但这种被礼教规范、塑造、压抑过的贤良女性,许多男性在感性层面上又会觉得她们乏味无趣。所以中国的文人士大夫自古便憧憬“佳人磨墨,红袖添香”的境界。五四时期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里的子君,当她说出“我是我自己的”这句话,并义无返顾地走出家门去追求爱情的时候,涓生何等地欣赏她,而当子君后来在沉湎于家务劳动而不再和涓生谈天、读书、散步的时候,却遭到了涓生的厌弃,把承担家务劳动的她看作是自己求生的累赘物。以至于使子君后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城市是徐坤最重要的写作背景,在她的作品里,疯狂发展中的城市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轮盘,都市里的男男女女们在旋转中迷惘、在旋转中清醒、在旋转中不置可否。对徐坤个人而言,她比较注重的是“小说之中缭绕的一份人间烟火,说到底,也就是一种俗世的关怀”[7]――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一种最普遍的关心和最凡俗的爱。徐坤追求的,不是不能达到的彼岸,而是如何更好地扎根在这个逃避不了的此岸(现实世界)。变动不居的城市和流沙幻影的爱情,常常是我们在当下生存空间中不自觉的喟叹。在技术关联越来越深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确比以前更注重时效和结果,而忽视实体和过程,“而爱是非技术的、非功利的,它更与纯粹的人性和内涵的价值有关”。[8]在消费社会中,如何保持爱与恨的能力,领略人生中非物质一面的瑰丽本真,大概是这部作品中更深的命题。
三
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也有一篇获得日本海燕新人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厨房》,发表于1987年,也就是作者二十三岁的时候。后来这部小说还被拍成很有影响的日本电影《我爱厨房》。1995年吉本芭娜娜的《厨房》被翻译成中文。后来徐坤看到这部作品时,认为“作品的内容更深远,表达出现代人诸多的孤独感和生存的不确定感”。[9]这篇“荣获第6届《海燕》新人文学奖和第6届泉镜花文学奖”[10]的《厨房》是一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美影,一个失去了所有亲人的女孩子,沉浸在死亡的漫漫黑夜中,唯有在厨房里才睡得着。素昧平生的田边雄一和他的美丽的母亲(其实是他变了性的父亲)收留了美影,美影爱上了田边家的厨房,越来越沉浸在厨房的世界里。她做鸡蛋粥,做黄瓜色拉,后来又找到一份与厨房有关的工作(烹饪助理)。
在吉本芭娜娜看来,爱,一定要落在有形有内容的物质上,才能被彰显出来,保留下来。在雄一失去母亲(父亲)后,不知道该怎样安慰他、温暖他的美影首先想到的就是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做一桌丰盛的晚餐。“原来在色香味这些最原始的感官刺激里,有那么多可以忘却忧伤的欢喜”[11]。就连美影下定决心挽留雄一,在月凉如水的夜晚,赶去表达心意时,也要借助于带去美味的猪排盖浇饭。对于小说作者吉本来说,“平常人的共性就在于寄托在具体而微的物质上的喜怒哀乐”[ 12]。这样的小说,不探索存在的可能性,它的问题是直接的,那就是我们怎样活下去。说起来,这些小说的情节很是简单,人物故事也很细碎,好比月光照在厨房里的碎影,如果要执拗地寻找什么黄钟大吕的意义,恐怕是要让你失望的。因为吉本所要叙说的就是一些生命在时光里的心情,如同这些月光碎影的每一分晃动,都是人心里的涟漪。
美影是一个淡泊得近乎透明的女孩子,在失去亲人的孤独中,厨房是她的依恋之地、安身之所,更是她的信仰和安慰,刚刚失去亲人时,唯有睡在厨房才能帮她捱过极度的孤单和恐惧。因为有梦和希望,所以美影还是依然要向前走的。可是,那些曾经的伤感绝望悸动已然成为年轮,让生命逐渐成长起来。所以,不管美影和雄一今后会怎样,他们一起经历的岁月,一起吃的食物,都会在记忆里香气扑鼻。
“吉本的那部小说,让这个世界的女孩子的非主流文化观一下子开出了花,钻出地表来了。”[ 13]作者的朋友这样评价。于是,好比“阳光透过玻璃杯,日本茶清冷的绿在地板上摇曳”,年轻的心有了安慰,是读者,也包括吉本自己吧。
四
在当代中国, 女性主义的传入是80年代初的事。研究界一般认为朱虹在1981年发表的《〈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最早向国内介绍了女性主义。95年以后徐坤从事了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和创作,女性主义在中国文坛的影响特色在徐坤小说创作上有着明显的体现。
朱丽亚·克莉丝蒂娃是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妇女的时间》中把西方的女性主义发展划分为“女权”“女性”“女人”三个阶段,“女权”阶段是具有浓厚政治色彩,争取男女政治、经济、职业平等以及精神解放。“女性”阶段强调“女性”与“男性”的性差异。第三个阶段即后女权主义阶段不再单方面凸现“女权”或“女性”而是将两者加以整合,它不再提倡男女对立,或女性言论,而是消解等级注重多元。强调男女文化话语互补,为文学创作中人性的展现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对于徐坤《厨房》中已然不惑的成功女性枝子,厨房被她用作表达爱意的舞台,是为达到目的而优选的工具。情场的失意,温情脉脉的面纱也掉了下来,生日晚餐是枝子与松泽你挑我逗、共演共赏的一出戏而已。一部以爱情为指向的小说,却缺少实际有形的爱情元素。徐坤的《厨房》更强调男女文化话语互补,为消费文化时代人性的复杂多样化展现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吉本《厨房》中的男女感情其实表达得很清淡,它其实是表达生命面对绝望时不是对于爱情,而是对于安慰的寻求。写作《厨房》一书的时候吉本才二十多岁,小说似乎没有脱离这个时代种种敏感的问题,诸如凶杀、变性、小资新宠,不是爱情小说,其中却有动人的爱情。虽然小说结构比较松散,结尾也显得比较“文艺腔”,但在这个笼罩着淡淡忧伤的物质世界里,有真实的快乐更有难以排解的忧愁。
“日本文化历来就有‘物之哀’的美学传统,无论绘画、文学,比如东山魁夷的画,比如《枕草子》,无限深情地欣赏自然和物的瞬间点滴的美丽,把自己投入其中,于是充满了欣赏,也充满了隐隐地叹。”[ 14]回到《厨房》,让人感动的正是这样一些心绪、氛围,那种清冷、细微之情的体味。有意思的是,这些体味都伴随着美食而展开,是体贴着物而起伏的。厨房的干净秩序给了美影人世间的安心和生活勇气,拉面、猪排盖浇饭是美影和雄一之间交流相知的媒介,菠萝树等植物是理惠子相伴相随的生活感情,这些实在的物使生命感受到了一种对应和温暖。
【参考文献】
[1] 徐坤 《厨房》[A],《北京以北》[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62页。
[2] 王逢振编 《最新西方文论选》[C],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134页。
[3][4][5][6] 同注释1。
[7] 戴锦华 《厨房是一个女人的出发点和停泊地——读徐坤的<厨房>》[A],徐坤《小青是一条鱼》[M],北京:中国文联
出版社 2001年,350页。
[8]《败于没有敌手的夜晚——读徐坤的<厨房>》[J],名作欣赏 2002年第4期。
[9] 徐坤 《关于<厨房>》[A],《北京以北》[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62页。
[10] 吉本芭娜娜 《厨房》(李萍译)[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1][12][13] 同注释10。
[14] 龚静《吉本芭娜娜〈厨房〉》[J],文汇读书周报 2005-1-7。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