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声音——作品——情感,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就深厚;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审美尺度、价值取向等,就会缺少深沉的内涵,缺少美学意义上的品位,缺乏灵性和悟性,缺少成熟的机智和敏锐,而这个人也就像破旧的船搁浅在肤浅的岸边,无法将自己的本质力量最大限度的、完美的对象化。
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一、声乐的属性
从声乐的文化属性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
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怪不得很多教器乐演奏的老师常向自己的学生说:“你拉的(或吹的)要象歌唱的一样”。就连演奏曲谱上就有“如歌的”这个表情术语。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性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极强的,因为人人都能唱歌。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魅力无与伦比。
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的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了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
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歌曲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时调等。拿现已知的著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有古诗数十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田汉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质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的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的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声乐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意。 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 三、声乐艺术实践者的“品位”
在中国的文学艺术领域,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歌如其人的说法。这是因为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演唱歌曲是演唱者思想情感、人生体验的外化,是其艺术观、审美观的音乐化。所以,在歌唱的声音中,常有强烈的文化品味和文化韵味,是演唱者文化修养集合式的音乐体现。因此,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趣味低俗的、气质猥琐的人能唱出优雅高贵的歌声;同样,我们也不可能设想一个艺术感迟钝,对音乐缺少本质理解的人能唱出令人感动的歌声。所以,我们要想让歌声打动人,震撼人的灵魂,那么,我们必须先从做人开始,做一个爱憎分明、抑恶扬善的人,做一个真诚而又自然的人,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做一个既能被别人打动又能打动别人的人,做一个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而又贴近现实的人。总之,要做一个有品位的人,而要想成为这样的人,依然离不开文化的修养。当我们凭借着文化修养真正的成为“美”的人了,那我们的歌声也就有了内在的魅力,富有美丽的生命色彩,就能撞击人的心灵。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声乐大师的身上得到印证。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沈湘等,这些大师的声乐艺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代表了声乐演唱和声乐教育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他们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辉煌的艺术巅峰,当然有娴熟超人的技术做后盾,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吸取了人类文化的营养,对音乐、对社会、对生活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体验和渴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是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精神的人。比如周小燕先生不但有丰富广博的音乐修养,而且受过哲学、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崇尚理性,热爱和平生活,一直没有停止用音乐来追求真善美,追求艺术的真谛,培养出了很多世界歌唱艺术的拔尖人才。多明戈在上海演出,因感冒演唱有些纰漏(失声),但是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形体语言以及他富有神韵的面部表情实现了高度和谐。难怪有人感叹:“多明戈用心在演唱”依然令人陶醉、令人震撼。
文学使我们丰富,历史使我们厚重,哲学使我们睿智,思想使我们深刻,艺术使我们触类旁通而富有灵感与激情。我们对这些文化积累越广博越深厚,声乐艺术的境界越高,声乐的艺术世界就越宽阔,越新鲜多彩。
从以上来看,文化修养的确是把人引入声乐艺术精神实质、把声乐艺术推向高峰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的修养,并视之为声乐艺术灵魂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2]俞子正,田晓宝,张晓忠.声乐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