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特别是佛教造像的兴起,对于雕塑表现人的世界,不仅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且在人物造型上已脱离了以前的古拙样式,进入初步成熟时期。到北朝后期,更达到了细致洗练的程度,这是中国人像雕塑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一大进步。在这个基础上才产生了后来隋、唐时代人物雕塑的全盛期。另外,南朝陵墓石兽雕刻,也成为唐帝陵石雕的前驱和榜样。
历史概况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军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各地豪强乘势扩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形成割据之势。公元220年,北方豪强曹操促使儿子曹丕,废掉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在河南洛阳建立起“魏”国(公元220—265年),自称魏文帝。翌年,割据长江上游的汉宗室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世称蜀汉,公元221—263年)。公元229年,统治长江下游的孙权,也在建业(今南京)称帝,正式称为“吴”国(公元229—265年)。中国在秦、汉历四个多个世纪的统一以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其间虽只短短的四十年,但由于三国各自所占地理上的优势和图强求存的愿望,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以及商业的繁荣都得到发展,其中魏的农业,蜀的织锦和煮盐业,吴的造船业,都有较突出的成就。蜀锦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织品,吴的商船北航辽东,南通南海,公元230年,吴的船队曾到达台湾,是中国大陆与台湾交通的开始。
西晋(公元265—316年)是魏国世家大族司马氏以相国的身分夺取了魏的政权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短期统一的国家。因蜀和吴都已在西晋立国之前为魏消灭,因此,司马氏继曹魏之后统一了全国。但由于西晋的贵族集团腐朽奢靡,贿赂公行,”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更由于原居住在漠北的“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乘机内移,同时广大汉族人民不堪统治者的剥削压迫,多作了背井离乡的“流民”,有的联合各少数民族相继起义反抗,终于推翻了西晋政权。但随之而起的是“五胡”十六国的民族大混战,这样更迫使大批汉族南迁。同时原驻守江南的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南京)建立起偏安的东晋王朝(公元317—420年),使得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然而东晋政权是腐朽的西晋政权在南中国的继续,结果是迫使南方农民起义反抗,由此又结束了东晋王朝的统治。而吞没起义果实的是出身于北府兵的庶族地主代表人物刘裕。
刘裕于420年废除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建立了宋朝(公元420—479年)。接着由萧道成建立的齐朝(公元479—502年),由萧衍建立的梁朝(公元502—557年),由陈霸先建立的陈朝(公元557—589年)都建都于建康,统称为“南朝”。在此同时,继十六国之后,统治北方的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公元386—534年)、东魏(公元534—550年)、西魏(公元534—556年)和由高洋建立的北齐(公元550—577年)、由宇文觉建立的北周(公元557—580年),统称为“北朝”。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经历中,虽然都是短时期的统治,但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全国各地在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和商业交通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都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