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弘一弟子孙选青旧藏。马一浮、徐映璞、杨仁恺题跋。程十发题签。木盒刻字为赵朴初所书。附赵朴初先生鉴赏此册时照片一张。 27×17cm×23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为振兴律学,他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戒律,著书说法并实践躬行。弘一大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但对其他各宗派无不研究,尤其推重华严宗。西泠秋拍此册《圆觉本起章》就是弘一大师为躬行佛法所作,前有程十发题曰:“泓一大师墨宝。庚辰(2000年)中秋,云间程十发书。”有徐映璞、马一浮、杨仁恺三人题跋,木盒刻有赵朴初题曰:“圆觉起本章。弘一大师手书。赵朴初题。”
弘一抄录了唐代华严宗五祖高僧圭峰宗密禅师《圆觉经大疏》中释成本起因部分,正文之外缀以朱笔圈点及小字批注,并以朱笔题曰“圆觉本起章”。学佛之人,虽然有皈依的发心,但是入门实为不易,主要是不明“发菩提心”的本意。弘一大师又抄录圭峰宗密禅师《华严行愿品钞》对“发菩提心”的阐释。圭峰宗密禅师开示说,修行要走正本之路,若是路子偏斜,虽然用功也是无益。修行以信解真正为本,先须渐修功成后自然自顿悟。华严宗以教相所表明,说先起圆解,解后起修,一切修法,离不开根本,即所谓真正的缘起,要不然缘起不真,果就肯定不真。所以,此文名为“圆觉本起”是深有意义的。圭峰宗密禅师认为修行可分为三重层次,分别是初了圆觉性、次发菩提心、后修菩萨行。之后所成四种果释为:“一明识不思议境,使信解居怀。二真正发菩提心,令栖志高尚。三巧安止观,万行助修。四迥向菩堤,因果圆满。”从而正本清源,明确了修行的因果关系。
对有皈依之心的居士来说,明白真正的“发心”是不易的。所以,在《圆觉本起章》中,圭峰禅师把明了圆觉之性放在了发菩提心的前面,从而阐明发菩提心并非易事,要追求根本中的根本,不能漂浮于表象之上。对经历过繁华尘世的李叔同来说,出家虽然有很多前因宿缘可以探求,但是他肯定也经历过复杂的思考过程,克服过很多情感的緖端。他必然会反复追问,为何世界如此复杂?人为何有生命的困惑?而自己又为何选择出家?当他发菩提心之时,未必马上就能得到菩提心,甚至不太明了其根本为何。正是在这样不断净化自身、强化自我的修行当中,名士李叔同最终成长为高僧弘一大师。可以说,弘一书写《圆觉本起章》并为之注释讲解,是深有含义的。
书前马一浮、徐映璞两段题跋至为重要,结合弘一大师自题“岁次鹑尾,永宁调御院沙门胜立书”可知,《圆觉本起章》书写于福州鼓山,时间应该是在1929年(己巳)。《弘一大师全集》第八册《书信卷》收录了一封书信,书写的时间是1929年8月24日,书于绍兴开元寺,此信的受者就是马一浮、徐映璞题跋中提到《圆觉本起章》的收藏者孙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