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瓶多用作欣赏陈设,因此制作极注重泥色、造型与装饰。图中所示的这件红泥质地紫砂方瓶,通高18.5厘米,瓶体四方,丰肩,瓶身向下渐收,收至底部成正方,上部长颈,中间收束,上下渐放,弧度舒缓优美,瓶口亦呈四方,口沿平展。肩部左右装饰衔环兽首,瓶身前后施以陶刻。
有的紫砂瓶除陶刻外还加以彩绘装饰,这只瓶则单纯作素刻,刻绘内容为一诗一画。一面为两句诗:“枝凉知鸟静,风动月依竹”,字体行草,笔势潇洒,其实不是笔而是刀,以双刀刻入,中间刮平,显得如碑刻一般遒劲,字美,刻也美,令人赏心悦目。只这两句诗,读来便觉有画面浮现眼前,月夜、微风、竹影、栖鸟……使我记起十年前在扬州的一个春夜,那是参加华东作家采风团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光明媚中将瘦西湖、双博馆、古运河、个园走了一遭,最后来到寄啸山庄,也称何园,我们留在此晚餐。闭馆后,偌大一个园子失了白日的热闹嘈杂,花园曲径,亭台楼阁,山石绿水都安静下来,敞轩花厅中灯火通明,笑语频传。我是个不胜酒力的人,悄悄跑出门外躲清静,一出室外,则见月明星稀,寂静非常。这样的情景只在影视里见过,自己亲历觉得很新奇,独自行于竹林甬道,心中微微不安,回首花厅中灯光人影,有种不真实之感。抬头仰望,只见明月悬于幽蓝天际,轻风过处,花木沙沙作响,竹枝纷纷摇动,似有什么东西出没其间,想这可是数百年的老宅,不免心慌,便急忙回身返至酒酣耳热的人群中去了。都说人类在进化,依我说是倒退,今人作不出古人那样情致的诗来,五言七言一句两句,便将所有都说尽了。这话题扯得有点远,回来接着说红泥方瓶。
方瓶上与诗相对的那一面刻着两丛竹,一竖一横,竖的纤细飘逸,横的劲挺有力,竖长横短高低错落,将瓶面布局得恰到好处,走刀快而有力,将竹节的张力和竹叶的动感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虽只一幅小品,却以简驭繁,风致动人。竹旁有一行草书落款:洪明写。这洪明不是旁人,他正是出身于紫砂世家,深厚功力来自家学渊源的邵洪明。
宜兴紫砂陶业有几大世家,如邵家、范家、徐家、鲍家等,邵洪明即出生于邵家。邵家这一支最早从事陶艺的可以上溯到明代时大彬的弟子:邵文金、邵文银两兄弟。到了清中期,邵家又出了两兄弟:邵大赦与邵大亨,两兄弟都是制壶名人,邵大亨是陶艺界公认的一代巨匠,兄长邵大赦也功力不俗,有佳器传世。邵大赦的第三个儿子邵云如自幼喜爱书画,欣逢良师卢兰芳悉心指点,日后便操起陶刻这门手艺,他聪慧过人技艺高超,清末时在阳羡紫砂陶业公司既当公司经理,又做刻字先生,晚清民初鼎鼎大名的岩如、北岩、逸然轩主人便是他的名款。邵云如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都继承父业从事陶刻,长子鸿坤,次子便是这方瓶书画的作者:邵洪明。鸿坤、洪明两兄弟在民国时期常与制陶名家合作,作品很有文化底蕴。自上世纪50年代始,紫砂陶刻界又升起一颗新星,艺名叫做“云石”,这是任淦庭为自己的弟子所取的艺名,现在很多紫砂器上可以见到云石落款,所刻很见功力,亦为藏家所喜爱。这云石本名邵新和,他的父亲就是邵洪明。邵新和除了云石这个艺名外,还曾用“邵业”为艺名,其意义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邵家的紫砂陶业。数百年来代有才人,宜兴紫砂陶艺正是在家传师承中与时俱进,传承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