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纹路,果断牺牲繁复功能
用宝石制作表盘,对一只表的功能设计影响极大。传统的宝石盘面腕表,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干净盘面、大三针、极细小的十二小时刻度,有的甚至省掉秒针指针,恨不得十二个刻度都不要,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呈现宝石本身的美感。因为每一块天然宝石的色彩、纹路的细微变化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凡多一点遮挡,就多损失一份值得玩味的细节,亦失却了大自然赋予的整体性美感。
此外,从技术上来说,宝石虽坚硬,但在制作过程中极易破碎,因此在其上数度切割打孔以便加入日历窗口、小表盘、月相等显示窗,会带来极大成本上的风险,所以宝石盘面的腕表大多都将繁复功能果断牺牲掉。
表盘虽小,但打造一只小小的宝石表盘却需要用到一整块合适的宝石作为基础材料。首先,宝石本身的最小直径必须大于表盘的直径,因为好的宝石表是绝不会接受用零碎宝石拼接出盘面的,作为镶嵌材料时宝石再小也无妨,一旦做表盘,必须是一整块。第二,所选取的宝石种类,其晶体必须足够坚硬防刮,才能够经得起接下来的各种加工并安全走到最后,所以并非所有宝石都可以被拿来加工成表盘。第三,出于审美的需要,宝石亦不是单凭身价就可以登上盘面并被顺利售出,宝石纹路不美,制表商也只得血本无归的结局。
“薄”此还是“厚”彼
对于宝石工匠和表盘制造师来说,选好宝石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需要研究每块宝石的自然生长方向,只有顺应其机理进行切割、加工,才能保证其完好无损并展现出其最美好的品相。这时候,宝石工匠必须动用其所有的专业经验与审美功底,同时参考一旁的表盘制造师提出的各种苛刻需求,最后将材料打磨成成型的、平整的、完整的表盘。
表盘做好之后,与机芯的连接又是一个难题。几百年来人们对腕表的追求里都不乏“轻”“薄”这两项,宝石盘切割得再精细,也薄不过一张纸,更遑论重量。如此一来再加上机芯组建,厚度势必成为硬伤。
众所周知功能越多的机芯,其厚度也会相应增加,所以宝石盘面腕表所配备的机芯也一直都是功能极简化的。但往回退几十年的,由于技术限制,最简单的机芯都比现在稍具功能的要厚,而有些宝石一旦做薄颇具透明度,质感与美感大打折扣,于是不难理解当伯爵研发出超薄9P手动上链机芯便立即运用于宝石表的决定了。在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伯爵在超薄宝石盘面腕表的领域都占据着领先位置,而这也成为很多品牌轻易不敢尝试的表款。
极具收藏价值的定制
原材料珍稀、工艺难、手工费昂贵、无法批量生产,这一切使得宝石盘面腕表成为了几乎最小众且高贵的腕表,腕表品牌生产它的时候无一例外均是“定制”、“限量”。此定制、限量与现今市面上为营销噱头打出的定制版、限量版纪念性表款完全是两个级别。因而对其所有者来说,其收藏价值以及升值潜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但值得庆幸的是,宝石表盘腕表的价格鲜有一味虚高的,大多只在20万至40万的区间内,若镶嵌了一些钻石,价格恐怕会再高一点,但制表商在宝石表盘腕表方面表现出了非常难得的艺术操守和虔诚审美,极少用大量的钻石去冲突宝石的优雅以哄抬售价。
近年来鉴于技术的进步,宇舶在宝石盘面上开了小小的口子辟出日期窗口,也有胆大者如雅克德罗执着地要保留8字形经典设计,但是,真没有比这更大的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