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玉的疯狂说明市场上玉盲太多了。”老翡翠玩家胡先生昨天对北京晨报记者如是说。眼下,黄龙玉正是在翡翠市场上遭到热炒的新晋主角。在胡先生眼中,作为所谓的“新珠宝”,黄龙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说,它主要由玛瑙质、大理岩以及其他一些非玉质的矿物成分组成。“我很早就对这黄龙玉进行过切片检测。结论是黄龙玉只能算是玛瑙质地并且含有大理石成分的杂玉,属于很低端的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玉石品种!”
黄龙玉沾了翡翠的光
目前的玉器市场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前几年和田玉发力,导致青海和俄罗斯的玉都借“和田玉”之名涨价。如今翡翠价格的攀升带动仿翡翠的“黄龙玉”疯涨,玉石市场已经是“草木皆兵”了。
“早在1992年,黄龙玉就出现在市场上。即使到了2003年,高档的黄龙玉手把件的价格也不过在500到2000元之间,卖的就是个雕工钱,现在突然疯涨到2000到5000元。”胡先生说。
据介绍,黄龙玉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刚上市时的价格极低,很少有人认可。随后一些专家出面将其定名为“中国黄玉”,导致身价一路攀涨,但材质决定了它并不属于玉器,所以在市场上流通时,其估值更多地还是以雕刻技艺作为判断标准。这一轮价格的上涨基本肇始于去年,单品价格从几百元涨到了数千元,其中金黄色的“黄龙”价格最高。
“黄龙玉最早就是以仿黄翡翠的面目出现的。”万瑞祥翡翠首席鉴赏专家万珺认为,此前市场上黄翡翠手把件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的时候,黄龙玉的价格为500到2000元。目前黄翡翠的价格已攀升到1万元左右,黄龙玉价格的上涨可能与此有关。
仿黄翡翠出身的黄龙玉其实是沾了翡翠的光,爆炒黄龙玉其实是爆炒翡翠的副产品。
“夜明珠”是前车之鉴
“利用人们追求财富的心理,故意把黄龙玉神秘化,然后极度炒作。在人们清醒过来之前,已经有人大发横财了。”胡先生表示,目前市场爆炒玉器等收藏品,藏品随便冠一个“玉”的名称就能将价格从几百元提到几千元,这极不正常。他还认为,这一轮黄龙玉的炒作很像此前“夜明珠”的炒作。
“当时所谓的‘夜明珠’其实就是炼钢用的‘萤石’。把萤石送到一些科研院所进行‘钴60’辐射,夜明现象就能持续两年左右。”胡先生表示。2002年左右,市场上由萤石制作的夜明珠价格一度飙升至数亿美元,并且有专家出面奉之为“珠宝玉石新品种”,导致市场上各类自行制作的假货层出不穷。但是,在热潮过后,“夜明珠”的多场拍卖会基本以流拍告终。
一些业内专家强调,玉器受华人欢迎与华夏历史文化有关。和田玉、翡翠具有数千年历史,其估值体系中包括原料与文化和工艺等要素,而黄龙玉无论是材料价值还是历史文化价值,显然都与真正的玉相去甚远。
“市场唾沫飞溅地炒作黄龙玉如何值钱时,上当的和起哄的人肯定会蜂拥而至。”胡先生表示,他手上就有一些黄龙玉的把玩件,但他只是视之为矿物标本,而不是高档玉石。
翡翠价格还会翻番?
在热炒黄龙玉的背后,翡翠的价格仍在继续攀升。尽管去年翡翠价格就开始上涨,而上半年更是出现翻番行情。很多市场人士认为,目前翡翠的价格距离顶峰路途尚远。一些极端的估计称,3个月内价格还会翻番。其判断的依据是6月底缅甸举行的今年第二次公盘拍卖。
缅甸公盘是行家们口口相传的惯常说法,官方说法是“缅甸珠宝交易会”,通常每3个月举行一次。缅甸是最主要的翡翠产地,所以缅甸公盘是翡翠价格的风向标。据万珺介绍,6月底在缅甸举行的拍卖中,大陆及港台过去的买家创纪录突破5000人,成交金额更是突破70亿元,这还是在行业内专家认可的好料大不如前的情形下成交的。“这次公盘共有11000多份原料,与上次原料的份数持平,有质量的高档好料比上次公盘还少,但上次才30亿元”。
万珺口中的上次是指今年3月份的第一次公盘拍卖。实际上,由于翡翠从原料到加工面市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5、6月份那一轮价格涨幅基本上就是受3月份公盘拍卖影响,而6月底这次拍卖时的涨幅需要约3个月时间才会在市场上显现。
“我们现在都不敢估计这个价格到底会涨多少。”万珺表示。
混乱的玉器市场
“2003年3月15日到23日的第40届公盘总成交额为1亿元人民币,创出了当时的总成交额历史纪录。”万珺介绍说,2003年之后,翡翠价格每年上一个台阶。从那往后的7年中,品质上佳的原料日益缺乏,但成交额却是7年前的几十倍。
“我们给出的估价也是按时下局势给个判断,往往过不了几天就得换。”万珺表示,实际上翡翠的市场状况还算健康,目前国内玉器市场无论是估值体系还是检测体系,都已陷入了极其混乱的局面,比如价格涨幅比翡翠更厉害的和田玉。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和田玉基本没有真正从和田出来的,都是从青海或者俄罗斯出来的,但是你要是去市场上问,肯定都告诉你是和田出来的。”业内专家表示。
而一些人士介绍,比较要命的是,目前并无一个检测体系区分和田玉与青海、俄罗斯等其他产区的玉石,而在市场估值上,和田玉又比其他地方的玉器价格高出数倍,导致其他地方的玉器基本都顶着和田玉名头出现。在一些专家看来,正是玉器市场这种混乱的局面给了各种所谓的“新品种玉石”足够的生存空间。
-记者观察
追捧“新珠宝”
注定是击鼓传花
“玩珠宝的朋友一定要坚信,世界公认的六大珠宝(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和玉石)是雷打不动的,是不可取代的!”正如胡先生所言,任何新诞生的珠宝要想获得市场认可,没有几代人的反复认证是不可能的。近些年涌现的新品种和新概念不少,但没有哪个能经受得住时间考验。
实际上,别说新的珠宝了,就算是现有的得到公认的珠宝,能认准也非易事。“翡翠也有几元钱的。你去缅甸看看,很多人都拿翡翠糊墙!”诚如一些专家所言,翡翠的检测标准算是最透明的,但市场上仍有拿“砖头料”来骗人的,更别提其他的种类了。
不过,玉器市场估值体系再乱,但好歹有个估值体系,没获得市场认可的“新珠宝”连估值体系都不健全,行家都不知道怎么才能看准,外行怎么知道自己不会看走眼呢?此外,由于国内玉器交易并无二级市场,到手之后想要变现只有依靠代卖,因此如果看走了眼、要价过高,基本别想脱手。
对于老百姓来说,不管黄龙玉遭遇爆炒是否沾了翡翠的光,短时间靠概念崛起的物品肯定脱不了“炒作”的干系,而“炒作”就必然是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风险极大。正如胡先生所言,追捧新发现“珠宝”的人基本都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