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常识 > 紫砂入门知识

鉴赏紫砂壶的基本常识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
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
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
所谓形象结构,
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
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
精湛的技艺,
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
优良的实用功能,
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
壶扳的便于执握,
壶的周圆合缝,
壶嘴的出水流畅。
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
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形,
即形式的美,
是指作品的外轮廓,
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
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
即气质,
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
即形态,
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从这个方面贯通一气,
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
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
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
斤斤较量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
嘴的宜曲宜直,
盖的宜盎宜平,
身段的或高或矮,
侧重于从沏茶茗饮的方面为出发点,
那就只知理而无趣。
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
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
壶嘴是曲是直,
盖子是盎是平,
形制是高是矮,
都在乎有趣,
趣才能产生情感,
怡养心灵,
百玩不厌。
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
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开始加以评点。
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
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
当然,
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
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
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身心,
引起和谐和的兴致。
因此,
也就是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
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
壶嘴的出水流畅,
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
这些都是必须作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当今,
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
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
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
后一字为功用标准,
分述如下: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
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
但根本的原因,
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
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
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
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
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
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
只能有紫泥,
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
而在紫砂的“砂”。
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
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
就是同样的紫砂泥,
其结构也不尽相同,
有着细微的差别。
这样,
由于原材料不同,
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
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
反之则质差。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
首先是泥的优劣。


按泥的色来分,
大至有黑泥、深紫泥(俗称“拼紫”)、浅紫泥(俗称“普紫”)、红泥、米黄泥、绿泥六种。
两种以上的泥混合或者加入化工呈色济,
又可产生许许多多的泥色。
近年来,
冻梨泥色、墨绿泥色、古铜泥色,
就是这样产生的。


但不管怎样,
泥色的变化,
只给人带来视觉官感的不同,
与功用、手感无济。
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
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
紫砂壶需要不断抚摸,
让手感舒服,
达到心身愉悦的目的。
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
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
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
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
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
就如摸玻璃质器物——黏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手摸豆沙——细而不腻,
十分舒服。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
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时兴的铺砂壶,
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
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
素有“方非一式,
圆不一相”之赞誉。
如何评价这些造型,
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既然有各种各样的人,
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
清秀的爱清秀,
古拙的爱古拙,
喜玩的爱趣味,
人各有爱,
不能强求。
从笔者角度出发,
认为古拙为最佳,
大度次之,
清秀再次之,
趣味又次之。
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
所以它追求的意境,
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
茶道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平和,
超世脱俗”,
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
所以古拙为最佳。


许多制壶艺人,
都明白这个道理,
就去模仿古拙,
结果是“东施效颦”,
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
要知道,
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
修养之结果,
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
所以,
大可不必模仿。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
例如石铫、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桩、仿古等等,
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
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
拿今天的眼光看,
仍然在闪烁发光。
现在许多艺人在临摹,
也是一人一个样,
各不相同。
譬如石铫壶,
据不完全统计,
就有一百多种,
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
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了他们的作品之中。


说起“形”,
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
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
其实,
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
道理很简单,
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
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
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的精神境界而定。
所以,
同样花货中有人追求古拙,
有人追求清秀,
也有人追求趣味。
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
一旦艺术成熟,
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
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
就成了流派。


艺术讲究的是感觉。
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
全凭个人的感觉,
作壶的讲“等样”、“等势”,
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
讲许多高深的理论,
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
不是有句俗话:“只可意会,
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
全靠心声的共鸣,
心灵的理解,
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三是“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
与国画的大写意,
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
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
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
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也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
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原素,
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
必须交待得清清楚楚,
犹如工笔绘画一样,
起笔落笔,
转弯曲折,
抑扬顿挫,
都必须交待清楚。
面,
须光则光,
须毛则毛;线,
须直则直,
须曲则曲;点,
须方则方,
须圆则圆,
都不能有半点含糊。
否则,
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


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
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
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
这也是“工”的要求。


四是“款”:款即壶的款识。
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
或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
所以,
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
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
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
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历来,
紫砂壶是按人定价,
名家名壶身价百倍。
在商品社会尤其显得突出。
这样,
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之作,
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
选购名壶尤其须要小心。


五是“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
近年来,
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
如群星璀璨,
目不暇接。
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
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
随处可见。
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
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
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
有的壶甚至会出现 “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其实,
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
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
它的“艺”全在“用”中“品”,
如果失去“用”的意义,
“艺”亦不复存在。
所以,
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一)容量适度;(二)高矮得当;(三)口盖严紧;(四)出水流畅。
按目前我国南方人(包括港口)的饮茶习惯,
一般二至五人会饮,
宜采用容量三百五十毫升为最佳。
其容量刚好四杯左右,
手摸手提,
都只需一手之劳,
所以称“一手壶”。


紫砂壶的高矮,
各有用处。
高壶口小,
宜泡红茶;矮壶口大,
宜泡绿茶,
但又必须适度,
过高则茶失味,
过矮则茶易从口盖溢出,
使风景大刹。
刹风景的还有壶紫出水不畅,
几粒很小的珠茶,
到得壶中,
均变成大叶,
易把出口堵住,
现时作壶已根据饮茶人的习惯,
把壶嘴改成独口,
使流水明显比以前通畅。


要求壶的口盖严谨,
能使冲壶水落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壶内,
看来似乎与功能美关系不大,
实际是为讲究卫生,
也不可不提。
凡此种种,
都属功用标准。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5/19/2019-09-18/12149.html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