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的陶土,主要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其成因是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古生代石炭纪、泥盆纪地质时代的某一阶段,因外力作用内陆湖泊和滨海湖泊沉积而成矿床。
宜兴的陶土品种繁多,一般而言,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而宜兴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
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其中紫泥又是生产各种紫砂陶器的最主要的泥料,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中上部,以夹层形式存在。紫泥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基本与甲泥一致。紫泥矿体形态呈薄层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稳定性差,而不延续。原料外观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绿泥又是紫泥砂层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因出产稀少,不宜制作大件作品,也不易烧制茗壶佳品,故常与紫泥相调和,合成拼料泥,不仅易制作,茗壶佳作成品率也高。
红泥位于嫩泥矿层的底部,因其色泽纯正,结合性能好,但烧成时收缩率大,所以仅适宜制作小品。红泥、绿泥也常用作茗壶表面粉妆土,涂绘于作品的表面,达到丰富作品色泽的效果。
紫砂泥从显微镜下观察分析为粉砂泥质结构,由于含有较多的铁质,故又定名为“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其矿物成分以石英碎屑、白云母为主,及少量长石。胶结构为粘土矿物(鳞片状、含量25—30%%的高岭石及鳞片状、含量3—5%%的水云母、绢云母),因被铁质污染而呈棕色。综上所述,紫砂泥矿是石英、高岭石和赤铁矿等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粉砂质泥岩砂。紫砂泥中因含石英颗粒,泥中有砂又被行家称之为最有“骨力”。其团粒结构中颗粒大小、尺寸组合自然适中,玻璃较少,结晶相多……紫砂泥这些特征是其他一般红色粘土不能完全具备的,也正是由于紫砂泥矿天赋的特性,使它具备良好的工艺性能和实用功能。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