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常识 > 摄影入门知识

业余影像创作者所必修的编辑技巧

  镜头画面怎么接,时间长度怎么定,影片怎么组织构成…下面就来谈谈业余影像创作者必须要知道的一些编辑技巧。

编辑技术就是构成的技术

影像编辑并不是单纯的把不用的部份剪去,把要用的部份连接起来的单纯作业。编辑的目的是透过构成的技术,使影像的表现凸显新的意义。因此编辑是布满挑战而有趣的工作,也是一个很知性的谜题。同样的素材交由不同的人编辑,就有不同的结果产生。构成的表现正是作者能力的表现。编辑是”感性的技术”,而非”感性的魔术”。”感性的判定并非编辑的全部,它必须具备编辑的技术。

理想的编辑是使人感觉不到编辑的存在

好比我们观看一部影片,你觉得过程很顺畅,就像看一处连贯的风景般。这样的编辑就是理想的编辑。剪去不要的部份以后会产生不连贯的画面,如何把这些不相干画面巧妙平顺的衔接起来,这就是编辑的技术。很多时候我们用感性的眼光剪接影片,却无法编辑出顺畅的影片。

编辑有它的基本原则,并非凭我们的直觉随性的剪接就能完成。剪接点cuting point会产生对立与融合的不同状况,也就是两个画面相接合时会有顺畅(融合)和异样感(对立)的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造成异样感的原因又是什么?

跳接

我们用一个人5秒钟步行的画面来想象,假如我们剪掉第2秒的30格,影像会如何变化?步行的人在第二秒时会忽然向前跳,此时观赏影像的人就会有"异样感"。在一连贯的动作中,剪去衔接部份,产生跳动现象,这种剪接叫“跳接”(Jumping cut)。譬如,有一个人正把各种物品放入行李箱,在一连贯的动作中,假如使用跳接将会比不经修剪的原始毛片,不但节奏变快,而且会频频跳动。上面所举的例子,实际上已令人产生了异样感、当然无法流利自然的连接。所以如非为了持殊的目的和需要应尽量避免使用。

编辑的基本NO.1

为了使影像的流动避免产生不协调的异样感觉,编辑的基本首要原则是:不要用大小和位置不变的同一被摄体以卡接(cut in、cut out) 的方式来衔接。同一大小和位置不变的被摄体卡接,视觉上会产生连续性中断(不连续)的”跳接”现象。

进一步的说,除非为了强调连续镜头之间关连性的强度,和表现某些非凡的意义。要使影像自然顺畅的流动,最好避免使用这一种剪接法。拍摄人走路的的镜头,我们通常不会采用抽格。但我们会不经意的以相似的的镜头衔接,在不知不觉中犯了跳接的错误。

譬如我们拍摄八挂山大佛,摄影者拍摄了许多佛像的镜头,可是在剪辑时只选择了大小、位置类似的镜头相衔接,产生了不连续的感觉,影像呈微妙的连续跳动。

解决跳接的对策

最单纯的对策是,首先把前镜头和后续镜头影像的大小差异加大。也就是近镜后接中景,中景后接长镜,长镜后接特写。不要使相同大小的影像连接在一起。这种大小不同的连续镜头,可以使“不连续感”和“不愉快的异样感”得以一举解除。

用最大的差异,明快的处理连续的镜头,使观赏者在许多镜头中感受到其中的连续性和顺畅感。人对“含糊的差异”有不愉快的感觉,对“明确的差异”较能接受。后者对编辑的节奏感和顺畅感具有很大的功用。

假如因事实的需要,必须连续使用同一大小的影像时,前镜头和后续镜头之间可以加入“桥接镜头”(bridge cut)。也就是在两个相似的镜头中插入一个迥异于前后两个镜头的画面。正如字面上的含意,桥接镜头是要制造前后有关连的两个镜头的差异性。就像文章的句点一样,把两个相似的镜头分开。以八挂山大佛为例,前镜头是中景的大佛正面像,后续镜头是中景的45度像,这两个相似的镜头的连接产生了不自然的跳动。假如在两镜之间插入一个信徒拜拜的镜头,影片将变得较顺畅而富变化。

在编辑的工作上有许多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之一是:从人类视觉特征的基本判定。假如能够具备充份的编辑知识,对摄影时镜头的运用和选择也有莫大的帮助。有了编辑的经验,在拍摄过程中对重要的被摄体选择不同的大小和位置来取镜。有了这些丰富的素材,编辑工作就额外的轻松顺手。编辑可以影响摄影,摄影也可影响编辑。

信息量和画面长度的关系

画面的时间长度和流畅性是具关连性的。假如每一个镜头的时间都一样长,节奏感完全一致,很多时会使观赏者感觉单调乏味。假如把连续画面的长度巧妙大胆的加以变化,就有较强的节奏感,使观赏者轻易感受到。并非所有的画面都以机械式来制定长度。从来画面长度就有“适当最好”的说法。但到底多长才算适当呢?

以前,假如你拿这个问题去问影像编辑者,他们通常给你的回答是,画面能达成它的任务的时间就是“适当时间”。譬如我们拍摄从黄昏到夜晚的片断,此时必须有满月的画面。到底这个满月的画面要多长?或许是2秒,或3秒。假如没有非凡要强调,通常都不会超过5秒吧。这个满月的画面是在表示夜晚的到来,对于传达此项讯息所需要的信息量的长度假如只需2秒或3秒就足够,那么这一段时间就是所谓的”画面能达成它的任务的时间。

还有,在一般情况下,以固定画面影像的大小为例,近镜所需时间较短,长镜(广角)较长。这是以不同画面所提供的数据的数量的观点来说明的。近镜时数据数量少而明确,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接受信息的内容。长镜时数据数量多而复杂,观众要了解数据的内容必须花费较长的时间。例如以近镜拍摄一个人家的姓名牌(日本人大多会在住家门前张挂“00家”的姓名牌)。这姓名牌只能告诉你这户人家的主人姓名,或是从姓名牌的状况判定房屋的新旧程度。

假如以广角镜拍摄,它所包括的数据量会增加,包括这个房屋的方位、面宽、结构、形式、邻家的状况等等都会传达给观众。当然,只拍摄姓名牌也许只要2秒,拍摄房屋全景则要3秒到5秒,假如把两者的时间对调,这个编辑的结果就会变得很希奇。简单的说就是近镜时间短,长镜时间长。编辑的目的是要准确的传达信息,因此必须配合合理的“适当时间”。 前不久我们已谈到了业余影像创作者所需要把握的一些编辑技巧,下面我们就继续来看看所需要的其他技巧。

编辑跟着意志走

本文开始时曾经提过,编辑是构成的作业。编辑者为了既定的目标和意图,可以打破摄影素材的先后顺序重新编排影像的结构,所以编辑就是影像的再构成。这里最恼人的是第一个镜头(first cut)到底要如何安排。

基本上最具主题性的镜头就是第一个镜头,主题镜头就是可以传达主题精神给全体观众的镜头。主题镜头因负有任务,因此如以固定画面(fix)而言当然使用的是长镜头,因为长镜的画面能提供较多的信息。影像舞台要表现的内容也可很明确地传达给观众。

其次,和上述相反的是,以象征性的镜头作为第一镜头,用来诱导主题镜头的出现,也就是缓缓的把观众引进到趣味的舞台中心。(倒置法 反传统顺序的逆向导引法)构成可以左右作品的内容,这在一般的标准化影片中是难于看到的。

旅行的影片一般都是依照时间的顺序来编辑,其实假如你省略出发时的片断,从到达目的地开始编辑,这一点也不希奇。也有很多作品是把旅行最重要的部份拿来作开头。电视台制作的旅行节目也大多采用这种方式。结婚记录片也不一定从枯燥的新娘化妆开始。假如把过程中最感人最温馨的画面放在第一个画面,这支影片就有较强的吸引力。

有些纪录片是从现在的状况追溯到过去发生的事。纪录片最基本的是要保持客观的观点。但现在也有用戏剧的手法来表现的方式。也有影片开始时只听到声音,眼前什么也看不到。这是声音导入法。

编辑前你假如肯多发点心思去构思,你会有较大的收获。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谚语用在这里最为贴切。

反操作(Re-action)

在构成影片时采取某些保留的片断,可以增加影片的神秘性。一支欣赏红叶的影片,开始时没有任何红叶的画面,只看到人们在观看、拍照、赞叹,手指向上方的种种不同的表情,以此来诱导观众期待看到后续发展的好奇心。当漂亮的红叶一幕幕展现出来时,开始酝酿的气氛使观众对主镜头给予最大的注重力。

此外,为了强调红叶的美,编辑时可选择众多游客的面部特写,藉感动的表情间接描写红叶之美。这就是反操作(re-action)的手法,反操作也是构成的重要因素。

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编辑时意识上可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大体上主观镜头是近镜、手持摄影机拍摄、镜头在低角度,或是多种非凡的要素混合。客观镜头是长镜头、使用脚架、高角度拍摄(神的视线)。这是最客观的镜头使用方式。

有AB两人对话时,拍摄A的单独镜头是主观镜头。(B之所见),AB二人同时入镜或是透过A的肩膀拍摄到B时是客观的镜头。一般拍摄人谈话的镜头都是从客观的画面开始,等到两人进入深谈时再转变成主观的的镜头。拍摄类似游行、迎神、等活动也是利用相同的方法。开始时使用三脚架拍摄几个长镜的画面,这是客观的镜头。在整体状况都交待清楚后,随即拿着摄影机进入人群中,捕捉各种动态的画面。这是主观镜头。观众有如进入人群中去感受临场的感觉。这种微妙的变化,可以使观众有移情的作用。这是摄影配合编辑,使影片的构成表现有深度的一个例子。

镜头的结合

假如以摄影和编辑之间的相关为重点来思考,前镜头和后续镜头的顺利连结需要两者相配合。虽然许多画面都是独立的,衔接时经常发生对立的现象,但也并非不能取得“融合”的效果。这里的要害是“共通项”和“类似性”。假如A和B的衔接是对立的,但A和(a)却有融合的要素,而(a)和(b)有共通项,那么A (a) (b) B的连结就没有问题。

用一个实例来说明

譬如我们拍一间庙宇,A是庙前广场上的一只石狮子的特写,(a)是石狮子的全身和背景的一棵老榕树(b)是老榕树和树后面的庙堂,B是庙堂。连续画面假如有“共通项”A、(a)、(b)、B就能融和连结。假如影片是以演出的方式拍摄,就可以事先设计使用较大胆的手法。

下面举个例子用六个镜头来记录男女约会

第一镜:一个正在等人的女生的半身镜。

第二镜:近写女生看手表

第三镜:手上手表的大特写

第四、五镜:一面看手表,一面急着赶路的男生

第六镜:迟到了的男生,向女生鞠躬道歉。

看到第三镜的手表特写,大家都以为是女生的手表,其实它是男生的。用这样的连结也可以使前后连贯,感觉上顺畅。手表是两人的共同项。

再举个例子

第一镜:一个男生喝了一口可乐,然后把可乐瓶子拿向左侧,瓶子出了画面。

第二镜:另外一个场景,一个女生伸手出了右侧画面,拿进来一瓶可乐。

第三镜:女生喝了可乐,像男生一样拿可乐瓶伸出左侧画面。

第四镜:不同背景的场所,一个小孩从右侧画面外拿进一瓶可乐

这里可乐瓶是共同项,本来不同时空的场景都可以透过这个共同项连结起来。

有关类似性的结合我们用相似形来说明比较轻易明白。

譬如 人的脸>>>眼睛的特写>>>满月>>>从上方俯瞰的杯子>>>在杯子里倒入啤酒>>>同一俯瞰角度看到的圆盆里的啤酒……像这样完全不相关的物品靠相似形结合就不会有唐突的异样感。

在剪接时用共通性作为缓冲材,是编辑的一般常识。因此为编辑预作预备的摄影工作就变得很重要了。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5/12/2019-09-17/8753.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摄影入门知识最新 常识最新加入会员,免费发稿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