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印章艺术,初因材料以及制作工艺所限,文人士大夫除却在印稿设计方面有所参与外,或凿或铸,皆由专业印工去完成。自元代王冕发现印石后,始开文人自篆自刻之先河,由是文人雅士竞相浸淫其间。至清代,篆刻大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称一时之盛。
因着文人广泛参与研究,故自此篆刻每多创意。除将印款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之外,更有人在肖形印的基础上开始了肖像印的探索,且时有可观者。纵观印史,刻肖像印者,秦汉之际,未见有也;至清代中期,始有杨龙石之门人谢庸与另一名叫黄瀛叔者所刻数枚白描绣像印章传世。这些印作,用刀细腻,刻画入微,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将绘画与篆刻两种艺术门类巧妙结合,营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表现样式,给后来者以诸多启示。至当代,肖像印创作得到一些印人的重视,张寒月、李树彤、张耕源等皆为善治肖像印者。
甘肃张掖邹君风子,乃我之艺友,于诗文、书画、雕塑等皆有所好,尤其在书法、篆刻研究方面,良有建树。他当初受我之影响研习篆刻,后广交益友,涉猎颇广,最喜治肖像印,每以新作示我。我看了,感觉甚佳,现择数枚与读者诸君共赏。
图一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肖像。此印借鉴版画黑白对比手法为之,以大块留黑来反衬人物形象,虽行刀简练,不过多雕琢,但吴老形神已栩栩如生。画面右侧一阳一阴两枚小印与人物呈呼应关系,收到了活跃与平衡全印的艺术效果。
图二为齐白石先生肖像。整个画面黑多白少,饶有版画之意趣,复得西画素描之光感。人物额顶及面部颇具弹性,富有质感,镜片后面,双目炯炯有神,颌下银须飘飘,一派仙风道骨。左下侧双刀刻行草“白石”二字,以欹侧取势,灵动中不乏厚重,与人物正像及丝丝发须相映成趣,将白石老人久历沧桑、饱经世故而凛然有神之形象勾画得十分到位。此印稍嫌不足处是在长须处理上,行刀穿插,略显凌乱,但瑕不掩瑜,无伤大雅。世间之事,本无十全十美,些许缺憾,或者正是日后继续努力的方向吧!
图三为画坛巨匠黄宾虹先生肖像。此印以留白为主,重在写神。人物面部及胡须为其着意最多处,短刀碎切,甚有拙朴苍茫之致。此印右下以单刀刻“宾虹”二字,点题而外,与印上方之大片空白遥相呼应,亦可谓匠心独运。
图四为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肖像。以黑色为底调,间以留白破之,印面布局平稳,用刀敦实,黑白相映之间,赵老温厚慈祥之形象跃然其上,颇具形神俱似之妙。左侧一白一朱、一方一长两枚印,既有点题之效,又平衡了整个画面,颇具巧思。但我想,若能将人物额角、面部之留黑处刻画得再爽健自然些,将更见韵致。
图五为雷锋肖像。此印勾画准确,形象逼真,以写实为主,用刀收放有度,点、线、面配合自然,人们一望便可知此即为人们心中之雷锋形象。此印边款一为另一造型的雷锋形象,笑容可掬,令人遐想;刻画之间,颇得西画素描明暗对比之妙。另一款刻毛主席当年用大草所题“向雷锋同志学习”一语。此草书边款刀法娴熟,颇能再现“毛体”之风神。
图六为甘肃书法家翟万益肖像。作者兴之所至,仿清人刻像之白描绣像手法,以线条写照,重在传神,虽草草勾画,倒也真将翟万益敦厚质朴、睿智机敏且不乏亲和力的形象勾画了出来(倘翟先生见之,不知以为然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共同走过十余年艰辛历程的书印同道,在这里,我真诚祝愿风子兄在今后的从艺生涯中,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自己的聪慧与执著,继续探寻艺术的那种真实意义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