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类型
顺光与侧光:这是人像摄影中两种基本的光;顺光的意思是光源照亮脸部朝向相机的部分,侧光的意思是光源照亮睑部侧向相机的部分。
顺光比侧光少用,因为它将面部轮廓扁平化,不强调面部结构;侧光可以强调面部轮廓,并且可以有选择地用光让面孔狭窄或者宽广。用一盏弱一点的辅光配合时,侧光会制造出有明亮高光和浓重阴影的生动光影效果。
设计知识资源网 基本布光模式:虽然传统肖像摄影上有5种固定的布光模式(派拉蒙式、环型式、伦勃朗式、夹板光式和证件照式),但是它们很难用在儿童摄影上,因为它们都提倡明锐、不柔和的用光。当你用大的散射光源的时候(这种光源通常是儿童摄影的常用王光类型)这些布光模式的效果就很不明显,因为阴影的边缘看起来太柔和了。
牢记这个重要的布光原则:主光一定要亮过辅光。辅光在削弱没被照亮的阴影时是有用的,但更重要的是主光。主光常摆放在孩子前方的一侧,在孩子面部的另一侧产生阴影;升高或者降低主光并将之移到被摄者的一侧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主光仅照亮面部高光部位。
当使用散射光源的时候,就像Stacy Bratton在这两幅照片里用的那种巨型柔光箱,只要转动脑袋就可以看出顺光和侧光的区别在这两个例子里,头戴可笑钩编帽的宝宝脸部有更多的阴影,因而是侧光;而大一点的女孩那张,面部完全转过来高光部位更多更显著,这是顺光。如果Stacy让她的被摄者向相机方向侧一点面孔,就成了侧光。)
羽化光效果
羽化光效某指的是利用光源的边缘部分,而非中心高亮的光。如果你将光源直接指向被摄体,闪光灯的造型光可能误导你认为布光平均,而实际你将发现中心区其实很亮并形成一个发散状的高亮区域。羽化光效果则能帮助你均衡照射在被摄体的光线,让你利用光源边缘的光,不用中心的高亮光这个可以通过把光打远、打偏或打高,而不直射在被摄体因为这样你才使用的是边缘光。必须小心保持光源的光量不下降。这种时候手持闪光测光表非常有用,记得时时用测光表确认光线并试拍几张。
David Bentley用单一散射光源放在非常接近他的年轻被摄对象的位置,因此光线可以包裹住他背光那一面的脸,不需要使用补光。在反射的亮光中,你可以看到光源的形状,包括了多个闪光灯头。你还能看到摄影师使用了光源边际的羽化光,因而使光源像羽毛般展开。Bently是用光的大师并师从多位鼎鼎大名的肖像摄影大师。
关于主光的位置还有一些要牢记的要点:当光源位置高于或者大约平行与被摄者鼻子位置的时候,光源应该靠近头部,阴影将落在鼻子、下巴下方一些部位,还有眼窝;睫毛甚至会在眼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这就需要一些辅光照亮这些阴影让眼睛重新闪闪发光。
当你将光源放低一些拉远一些时,面孔明显“变得”丰满起来,在面孔的另外一边,也明显看到更多的阴影部位;大部分人像摄影师遵循一个通则:将主光摆放在相机/被摄者大约成30°到45°夹角、中等高度的地方。
设计知识资源网 眼神光:眼神光是眼睛虹膜反射的细小的(纯白)反光,让眼睛看起来生动有神;没有眼神光的话,被摄者看起来就显得茫然呆滞。你拍出的眼神光会与你用的主光形状一样-如果用柔光箱,眼神光就是方形;如果用的是带栅格的灯,眼神光就呈现长条状或者矩形,诸如此类。如果你用了第二盏灯或者反光板给眼睛加光,那么它们都将反映在眼睛里,这“第二眼神光”可以在拍摄后处理得更自然一些。
光比
“光比”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人像摄影中面部阴影部分和高光部分的强度比,用数字表示为比例;例如,光比为3:1,意味着有3个单位的光亮度落在面孔的高光部分,而同时只有1个单位的光亮度落在阴影部分。光比非常有用,因为它让人像摄影中被摄体的反差多少准确地表示出来;也因为反映了主光和辅光之间的光强度,光比也可以指出在你将要拍摄的人像上有多少暗部细节。
计算光比:在如何计算光比上有相当多的争论和混淆;这主要是因为你在两个系统里工作:一个是算术的一个是对数的。光圈F数是镜头焦距和镜头光孔的比例,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例如f/2.8这样的表示法;一级光圈和下一级光圈意味着进光量不是一半就是一倍,例如,光圈f/8让两倍于光圈f/11的光量通过镜头,但只有光圈f/5.6的一半。然而,我们说光比的时候,每一整档光圈相当于2个单位的光量,每一半档光圈则相当于1个单位的光量。这难免是个让人疑惑,但是光比理论的确是这样解释和引证的。
在人像摄影中,辅光的亮度通常被计为一个单位的光量,因为它既照亮了人物面部的高光部分也照亮了阴影部分。仅仅照亮人物面部高光部分的主光亮度必须与之相加。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你正在拍摄一个小小孩,主光亮度比辅光高一档(这两盏灯可以分别独立测光)辅光的1个一单位亮度(因为它同时照亮面孔的阴影部分和高光部分)在计算光比时必须加到主光的2个单位亮度上,表示为3:1的光比。
适用儿童的光比:你会经常看到儿童摄影中几乎都用2:1到3.5:1这样中低比例的光比。